白细胞介素17调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小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进展关系的研究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er408492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的Th17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小鼠,分析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BALB/c小鼠脾来源的CD4+CD62L+ T细胞,加入抗CD3抗体、抗CD28抗体、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6体外培养Th17细胞,人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DLBCL细胞株SUDHL-4传代培养后接种到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建立DLBCL小鼠模型。将荷瘤小鼠分为Th17细胞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20只),实验组荷瘤小鼠接种Th17细胞,对照组注射0.9% NaCl溶液。分别于预实验得到的小鼠肿瘤中位发病时间和小鼠中位生存时间处死半数小鼠。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肿瘤组织IL-17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HC Ⅱ的表达。

结果

DLBCL小鼠肿瘤中位发病时间为8 d,中位生存期为28 d。Th17细胞接种后IL-17表达水平[(11.93±0.56)pg/ml]较对照组[(9.82±0.26)pg/ml]升高(P<0.000 1),随着肿瘤病程进展,IL-17表达水平降低[(9.53±0.18)pg/ml](P<0.000 1);Th17细胞接种后MHCⅡ阳性细胞比例[(69.13±0.36)%]较对照组[(42.59±0.12)%]升高(P<0.000 1),随着肿瘤病程进展,MHCⅡ阳性细胞比例降低[(54.63±0.45)%](P<0.000 1)。IL-17与MHC Ⅱ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89,P=0.000)。

结论

IL-17可上调DLBCL小鼠肿瘤组织MHCⅡ表达,且随着肿瘤病程进展,MHC Ⅱ表达下降。MHCⅡ表达水平可作为DLBCL疾病状态的判断指标,而其正向调控因子IL-17表达水平的上调会影响DLBCL的疾病进程,联合检测IL-17和MHCⅡ表达水平对判断DLBCL疾病状态及进程可能更有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总结外伤性后颅窝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52例外伤性后颅窝血肿的影像: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52例外伤性后颅窝血肿中硬膜外血肿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由于造血干/祖细胞水平损伤而产生的获得性克隆性疾病,以无效造血和易转化成急性白血病为特点。近年来其分子发病机制、临床新药及新的联合用药、
为适应目前医学教学发展,需在解剖学教学中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Seminar教学法是一种倡导研究和互动的教学方法,Seminar教学法用于解剖学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解剖学
通过分析国内职业教育和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现状,探讨现代学徒制与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融合的方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厂(矿)出事故、万厂(矿)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关于“把历史上的事故当成今天的事故
近些年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特别是201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多个新药治疗复发难治MM。在丹麦哥本哈根举办的第21届欧洲血液学会年会上,关于MM的议题得到了与会各国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就MM的最新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针灸减肥以针灸为主,结合合理膳食,适当的运动锻炼,医患沟通贯穿治疗全过程,本文从治疗期前、中、后探讨医患沟通的主要内容,注重沟通技巧、沟通方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减肥的疗效,营造
第21届欧洲血液学会年会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基础研究、疾病诊治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年会上特别将冒烟型骨髓瘤作为一个专题来讲解,从其定义到进展的高危因素以及当前对冒烟型骨髓瘤理念的转变作了详细的阐述。
目的探讨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伯基特淋巴瘤中的活化情况。方法收集13例伯基特淋巴瘤患者淋巴瘤组织及14例患者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KT、mTOR、RPS6磷酸化情况。结果伯基特淋巴瘤组织中p-AKT、p-mTOR、p-RPS6表达率分别为84.6%(11/13)、100.0%(13/13)、100.0%(13/13),反应性淋巴结增生为64.2%(9
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康复,总结分析国内外近10年来临床康复中提高及改善偏瘫步态及步行能力的研究近况,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及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