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得到有效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w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与实施,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便成了广大教师的实践目标。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导核心。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广大物理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在学生系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应该加强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以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个性的和谐发展,使其将来能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既然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如此重要,那么具体操作中,广大中学物理教师又该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地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广大中学物理教师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中学物理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愉悦使人聪明。人有了愉悦的情感,就会满怀激情地去渴求知识;反之,则会心灰意懒,精神焕散,从而抑制思维,阻碍智力发展。日本学者本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强烈而高尚的兴趣往往会使人在创造性活动中达到一种乐而忘返、废寝忘食的状态,它能培养和增强人的主动性和顽强性,能强烈地吸引人去进行创新和开拓。于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尽最大可能地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逐步引导学生从对求知的探索中,使学生在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品尝到探究与探索的无穷乐趣,从而调动起学生自身的动力系统,使学生主观上热爱学习。
  
  二、培养质疑习惯,强化创新意识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这就是说,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难以理解和想象的问题,特别是较为奇妙的物理现象问题往往会交织在一起,它们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因为现在大多中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对新事物、新问题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中时常遇到的各种困惑和疑问,驱动着他们去追求知识和探索真理。但是目前我国教育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是不懂装懂,宁可不会也不愿问老师为什么,甚至连老师的提问也不敢回答,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敢问,怕老师、同学嘲笑。因此,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不能通过我们的传授知识而消灭问题,而是要通过传授知识来引发出更多的新问题,供学生思考探索,要让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质疑,养成多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这样久而久之,教师就会在教学中强化了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
  另外,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教师自身要有创新意识,而且要不时地掌握创新教育的多种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开拓视野,掌握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运用到具体
  教学中去,从而提高创新教育的效果。
  
  三、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每一个假说,原理和定理都是对大量实验事实和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总结之后提出的真理。物理实验教学以其生动、新颖、直观和有趣等特点,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察能力和创新实验操作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影响,物理实验课程都是教师为学生准备实验仪器,要求学生统一操作。实验教材也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写得一清二楚,学生做实验只能是被动地验证、机械地重复。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在实验中没有开拓的空间,缺乏应有的主动性、能动性,严重影响了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1.开展探索实验
  以前,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探索性实验是学生先做实验,通过细致观察、记录、分析、讨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认识、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变化的规律。通过让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更能全面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渴望学习知识的兴趣。这样探索性实验的长期训练,不仅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能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建立创新思路、创新观念,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创新演示实验
  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自我设计一些创新的课堂设计,这样不但使学生更有效、更容易掌握有关的物理知识,而且可以让他们不迷信于教材。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法,自我的动手实验,从中发现物理问题和研究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从而激活他们的创新意识。另外,在物理实验中,我们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的标新立异的方法大大地给予鼓励或肯定,鼓励学生能够针对具体的物理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和独立的思考,并结合物理实验否定一些错误的假设或修正学生不完善的观点,从而使学生有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学习的创新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开展第二课堂实验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新教材的实用更加紧密地联系到了生活,联系到了社会,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广阔。而课堂实验教学又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能让学生学习中延扩观察,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日常有的生活用品、文具、玩具等开展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比赛。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为学生的小实验、小制作和小发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教师可以围绕物理课堂教学联系到生产、生活,可成立一些兴趣小组、小制作研究小组等,认真组织学生共同参与研究一些简单实用的实验仪器及对废旧物品的改进加工。通过这些学生不同的实验制作,教师可以让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各得其所,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独立思考,大胆探索,从而创造出自己的新思路、新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的创造发明埋下了火种。
  总之,未来的社会千变万化,新知识、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因材施教。教师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工作中尽最大可能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地图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大部分知识点都体现在相应的各种地图上,因此,地图对于学习地理知识至关重要。地图生动、形象,对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表象特征,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有着文字内容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读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把传
云南大厦原设计廿八层,后改为八十层。现就两种土建方案谈谈空调,防排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一、概况 1.廿八层方案地下一层,地上廿八层。冷冻机房、汽车库、水泵房设於地下
会议
摘要: 本文从创设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重视启发,实现主体的转变;合作探究,发挥主体作用;强化实验,巩固主体地位方面介绍了在物理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方法。  关键词: 物理教学学生主体地位体现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要有很大的改变,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笔者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探讨。    一、创设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在空气调节系统(指空气—水系统)以及热水采暧系统中,冷媒(热媒)的水力输配系统往往存在水力失调,也就是说系统在实际运行时,流经空调系统末端装置及采暧系统散热器的水流量与设计水
摘要: 本文作者从理论到具体实例,并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关键词: 职中物理课堂效率方法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科,是一个直接以五彩缤纷、纷繁复杂的自然世界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学生从初中升入职中,所接触到的物理知识从深度到广度不可同日而语,对各式各样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往往感到千头万绪,无从下手。然而我们只要打下扎实的基础,看似复杂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只有充分利用课
摘要: 当前,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都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本文主要从学习动机的角度来研究学生的学习问题,探讨物理学习动机的类型,寻找激发物理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高中生物理学习动机动机类型途径和方法    笔者通过实践发现,中学生物理学习动机主要是由物理学科的特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决定的。物理学科在高中阶段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既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