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结晶分离作用问题——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二

来源 :岩石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浆结晶分离作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很早就有学者指出,地球内部生成的岩浆大多是玄武质岩浆,大多数花岗岩是由玄武岩结晶分离形成的。本文在考察了岩浆结晶分离作用的制约因素、比较了不同性质岩浆结晶分离作用的特征之后指出:玄武质岩浆可以发生结晶分离作用,因为有与其相关的堆晶岩产出;安山质岩浆也可以发生结晶分离作用,因为也有与其相关的堆晶岩产出。但是,花岗质岩浆似乎不大可能发生结晶分离作用,因为,很少见到有与(富硅的)花岗质岩浆相伴的堆晶岩产出。花岗质岩浆之所以不大可能发生结晶分离作用的原因在于:(1)岩浆的黏性大,它不仅阻滞了矿物的结晶作用(使斜长石不能发育为自形晶),而且阻止了密度大的矿物(例如角闪石)下沉;(2)主要造岩矿物(例如斜长石)的密度与花岗质岩浆的密度相差无几,使结晶分离作用难以进行。本文详细考察了花岗质岩浆中斜长石的行为,指出在花岗质岩浆中斜长石结晶分离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文献中大量充斥的花岗岩结晶分离作用的说法是依据什么呢?作者认为,文献中的许多说法可能主要是根据哈克图解得出的,而不是根据实际观察和理论研究得出的。作者认为,玄武岩和花岗岩不仅来源不同,成分不同,而且解释也不同。哈克图解中许多适合玄武岩的解释未必适合花岗岩。由于鲍文反应原理是结晶分离作用的理论基础,因此,文中也对鲍文反应原理进行了评述,并指出文献中存在的一些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例如,从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的连续演化序列是不可能的;单元-超单元填图方法是不科学的;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花岗岩不可能是玄武质岩浆结晶分离形成的等等。本文还以 Ajaji el ai.(1998)报道的摩洛哥 Tanncherfi 花岗岩为例,指出结晶分离作用的解释是不可能的。作者认为,花岗岩类的成分变化大,主要可能与源区组成、温度、压力、挥发分、部分熔融程度和过程、混合作用、岩浆分异及结晶分离作用有关。其中,源区组成可能是花岗岩多样性的最重要的原因,而结晶分离作用的影响可能是微乎其微的。本文认为,花岗岩结晶分离作用对于花岗岩成因的意义已经被大大地夸大了,我们应当重新思考结晶分离作用对于花岗质岩浆的意义。由于花岗岩的极端复杂性,许多问题还得不到比较合理的解释,本文的认识只是初步的。
其他文献
本文描述了语音报警系统的设计原则、研究目的、系统的功能及采用的技术方法,为可控顶调速系统的应用和问题分析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技术手段,提升了可控顶调速系统的功能和运行
战略转型是集群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管理问题。回顾动态能力、转型战略的现有研究,总结出动态能力由学习能力、整合能力和外部协调能力三大维度构成。基于文献述评,以大
海洋是维持人类社会生存进步的重要基地。作为探索海洋世界的关键设备,水下传感器网络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三维海洋监测传感网复杂的体系结构与恶劣的水声信道环境,设计高能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中、低碳铬铁中磷量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对中、低碳铬铁中磷含量不确定度的研究,分析了其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并对各不确定度
本文研究了引起股市波动相互传递的两种机制:股市一体化和传染现象,并通过信息变量对一体化和传染模型的估计参数进行模拟,首次实现了对传染现象的连贯估计和动态研究。研究
<正>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许多教师都选择在课堂上设计小练笔环节,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链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检测课堂教学效果,而这一环节也就成了
以全球竞争力报告和透明国际有关数据为基础,运用口岸效率、海关环境、规章环境及电子商务4个指标衡量贸易便利化程度,测算了2012年我国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便利化水
工业是浙江经济的主导产业。本文利用浙江省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对不同行业、不同经济类型企业、不同组织规模企业、不同地区经济效益的现状及其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作一分析。
在地方戏曲中,打击乐对于戏曲的演出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揭示人物心理变化、刻画人物性格以及渲染气氛,还能够通过自身与锣鼓点的配合,实现控制和调节全局的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