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处理学生的答问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的课堂中,问与答是课堂教学传递与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创设好的设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积极的思考。学生的回答和提出的问题会有不同的形式,回答可能五花八门,关乎堂课学习的质量好坏。如何处理好学生的这一问题,积极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能在学习中处于有效性?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肯定赞扬,激发热情
  教育心理学认为:课堂教学中,最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就是学生学习愿望的实现。小孩子好胜心强,面对老师精妙的设问,通过自己的思考,起先往往会有五花八门的答案,有的一针见血能突出主题,有的只能打“插边球”不中要害,有的出人意料,有的偏题跑題……学生出现这些形式多样的答问,教师不能打压、埋怨学生。最好的方法首先应该是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赞扬,肯定学生的想法,赞扬学生个性意见,参与学习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不怕发言,勇于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环境,给学生一个轻松、和谐、激励的氛围。如在学习“循环小数”这一概念时,学生刚开始理解的不深,说得不够准确,教师先要肯定他们的说法,然后循循善诱,多举例子反复让他们比较,归纳总结出准确的说法。
  二、因势利导,学会学习
  大家清楚,再好的设问,再坏的答问,也有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答问也许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候不能涉及知识点的核心,有的会与主题有所偏差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因势利导,顺着学生的思路,根据学生的答问,进行梳理、引导,让他们回归核心,回归正题,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延续、深化。
  如,在学习“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把8、12和30分解质因数后,教师设问,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这三个数的质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在反复讨论思考后,会从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两个数的质因数之间的关系受到启发:8、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必须包含三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每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2和5)。刚学习时,学生的认知还比较模糊,为什么要包含每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呢?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果包含三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和其他所有的质因数将是怎样的情况呢?如果只包含三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又会出现什么情况?从而使学生清楚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不同点。这样学习,学生认清异同点,然后建立稳固的认知结构,既能学到新知,又能学会学习。
  三、变向调整,寻求发展
  教学是双向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不能至始至终融合在一起的。教师的思维与学生的思维,教师的想法与学生的思路,教师理解问题的角度、深度与学生理解问题的角度、深度是明显存在差异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教师的设问让学生感到疑惑不解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机动地调整设问的角度和深度,使问题更能接近学生的思维和心理发展水平,尽量接近学生学习能力区域。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计算”这一课,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感性地认识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计算以后,提问: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在这个环节,学生一时转不过头,容易乱了思绪。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我首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让同学动手操作,能不能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转化为学过的图形呢?通过老师及时的点拨和引导,得出结论: 平行四边形可以剪拼成学过的长方形。然后引发讨论: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然后,学生很快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设问角度的变换,减缓问题的坡度,且巧妙地将新知的推理过程孕伏在动手操作之中,并培养了学生的互逆思维,可谓一箭双雕,使学生在充分参与教学的过程中理解了新知,收到了奇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得到双向发展。
  四、适度“留白”,培养思维
  最利于发挥人的学习效率的课堂气氛是保持一种适中的焦虑程度,较好地维持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兴趣。这就告诉我们:对学生的答问有时可以采取“冷处理”,给学生一点时间的“空白”,设置悬念,激发兴趣,留下给学生自觉思维的“空间”,私自觉内化的机会,往往会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效果。例如教学除法的意义,得出除法的意义并介绍完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后,提醒学生注意:(l)一个数除以1还得原数;(2)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还得0;(3)零不能作除数。零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呢?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引导学生根据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去思考,学生静静地思考之后得出:若除数为0,则商无论是什么数,被除数都为0。所以,一个数除以0,若被除数为0,则商不确定;若被除数不为0,则得不到商。然后进一步举例说明。这说明给学生一个自由思考空间,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会还给你一份欣喜。适度“留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其他文献
新世纪以来,随着时代的变化,大学生身上也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特点,尤其表现为个性突出、以自我为中心以及对秩序(小到班级、大到社会)存有的天然叛逆。针对这种情势,诸多高校纷纷开始调整教育和管理理念,大胆探索,力求寻找到最佳方法。在笔者看来,不论是学校管理,还是班级管理,最适合现代大学生的管理模式当为“学生自治”,这也是最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管理模式。  陶行知先生说:“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
期刊
【摘要】:大学文化建设是在现有大学客观基础上提升大学层次,树立大学品牌的必经之路,其包含的内容既有外在文化环境的建设,也有内在对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和道德情操的陶冶。文化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文化作为世代相传的价值体系,作用和影响于人,而人作为文化的主体适应和创造着文化。思想教育是一种文化化人的活动,做为一种文化本质传承,不仅是文化的载体和构成,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文化;文
期刊
【摘要】:钢琴即兴伴奏是一种依据音乐旋律就能弹出音乐的技能,在学校以及校外的各种群众音乐活动中广泛应用。钢琴的即兴伴奏从根本上来说与传统的钢琴演奏方式有着较大的差异,重点在于“即兴”两字,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运用演奏者的个性和天赋特色。本篇文章主要是对于钢琴的即兴伴奏能力培养进行研究分析,先从其特点进行分析,继而从理论方面、实践方面、技巧方面等等几个方面对其钢琴的即兴伴奏能力进行出发,分析其培养方法
期刊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课程要求,是学习的基本要素。思维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小学阶段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为要求,努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让他们更有效学习。因此,作为小学一线教师要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在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进行不断探讨和创新。寻求有效的途径,努力培养学生
期刊
【摘要】:艺术来源于生活,声乐是歌唱者通过调整自身“乐器”——嗓音及各个歌唱机能来完成的艺术实践活动,本文主要阐述声乐学习中各种抽象的、内在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怎样通过语言与现实具体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真正的懂得艺术确实来源于生活,不仅让声乐学习变的生活化,还能培养学生认真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生活;艺术;声乐;教学;声乐学习  声乐是歌唱者通过调整自己的嗓音及各个身体的歌唱器官来完成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重点。通过总结设计手绘训练的心得,分析初学者手绘训练的普遍问题,以及学生在手绘训练中遇到的困境,探讨了培养学生草图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模式及方法。  【关键词】:图示思维;设计草图;图解思考方法  在室内设计行业中,手绘是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能,以设计草图为主,贯穿室内方案的设计过程。从前期接到项目进行分析解读,到中期方案初步构思,再到付诸于笔端形成比较
期刊
【摘要】:在幼儿体育的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幼儿天性的开掘,并且运用趣味性更强的体育锻炼方法达到增强幼儿体质的目的。在幼儿体育趣味性植入方面,融入民间体育游戏是一种有效的办法,本文将以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通过体育游戏提高幼儿体育教育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幼儿体育;体育教学;教学应用  前言  幼儿阶段不仅是个体心理状态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为
期刊
【摘要】:所谓责任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的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马卡连科曾指出:“儿童的责任感,对父母、家庭怀有感激之情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扩大起来,将会扩展到对国家和人民的态度上来,扩展到对人民的热爱和关心上来,并且扩展到使我们国家的公民得以幸福生活的一切工作上来。”良好的责任心是社会合作精神的基本体现
期刊
【摘要】:音乐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份重要的财富。声乐是音乐里面的技巧性专业,声乐课又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唱歌课是幼儿园里必不可少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声乐课并爱上声乐课,知道聲乐在幼儿教学的重要作用,如何培养学生对声乐课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对声乐课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声乐的第一堂课就显得很关键,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让学生清楚声乐课在幼儿园工作中的重要性;是第一课
期刊
【摘要】:儿童绘画就是他们眼睛所看到的吗?结果明显不是,儿童绘画更具概括和简练,也不是他们眼睛所看到的。很多心理学家从儿童绘画里研究儿童心理状态和智力。我认同儿童绘画中的代表着儿童的性格和情绪,也认同绘画与智力有绝对关系。既然绘画反应儿童性格和情绪,反之,美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性格,有时候甚至是危害,儿童一味的模仿他们老师的绘画方法,慢慢也就丧失了他们的直觉能力,这种直觉能力其实就是创造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