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课堂的探索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ki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是一门来自于生活的学问,科学发展的意义是在生活中得到运用。现阶段新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推广,让小学科学的教学贴近生活非常重要且必要。合理运用贴近生活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而且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一种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在针对各类小学科学知识展开教学工作时往往从探索生活开始,贴近实际的知识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笔者从下面几个角度,来探索如何实现小学科学的生活化教学。
  一、教学中积极创设生活化情境
  情境的创设即在教学时模拟和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情景,实现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在进行科学课程的教学时,情境的创设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其一,小学生的年龄小,接触的科学知识面不广泛,因此合理运用情境教学可以让小学生对科学的学习有更加浓厚的兴趣;其二,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科学知识比较抽象,在情境的创设中让学生充分参与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知识变得直观易懂。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把生活内容与教学情境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同时感受到科学知识的趣味性。
  在教学“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课程时,笔者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一段灵动的音乐,让学生猜测音乐声音是如何发出的。有些学生听出了音乐是钢琴曲,说声音是钢琴发出的。有些学生听到了音乐中的溪流声,说声音是溪水发出来的。笔者在表扬同学听音乐仔细的同时,接着引导学生:钢琴如何发出声音,溪水又如何发出声音呢?学生们开始讨论起来,笔者便将乒乓球放在喇叭纸盆处,然后播放音乐。在音乐响起时乒乓球开始跳动,笔者就接着引导学生发现“纸盆的振动导致乒乓球跳动”的事实,再引导学生领悟“振动产生声音”的科学道理。
  二、教学中积极引入生活化内容
  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目的是了解生活中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而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反过来也有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只要合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資源,就可以有效提升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与生活连接越紧密的知识,常常越容易让学生理解,因此展开科学教学时教师要合理利用玻璃、抹布、衣服、钥匙、纸杯等各类材料,让教学更加贴近实际,也让同学在对生活的探索和发现中提高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小灯泡的点亮”课程时,引导学生课前先观察自家的电灯、台灯等,让学生思考电灯为什么会点亮。接着拿出带着灯泡的玩具,让学生分组探究怎样才能将小灯泡点亮。学生们开始拿出电线、电池等材料开始连接。部分组的学生成功点亮了小灯泡,而有几组的学生尝试了多次仍然没有点亮灯泡。笔者便引导学生对灯泡结构从外部到内部进行细致观察,让学生观察灯丝的两端接在哪里,学生逐步发现灯丝一端连接着焊点而另一端连接着螺纹;再引导学生观察电池的结构特点,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对连接方式的观察来寻找小灯泡点亮的规律。待同学发现小灯泡点亮的原理之后,笔者便引导学生思考自家的灯怎样点亮,同时对学生进行用电安全教育。
  三、教学中结合生活探究问题
  课改后的小学科学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因此,教学中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积极探索。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用生活化问题引出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探索,寻找最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对热胀冷缩现象进行教学时,笔者以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质举例让学生探索此种现象:酒、醋、酱油、牛奶等液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现象存在?为什么超市买到的饮料都没有装满?加热装满冷水的水壶,会看到什么?打气充足的自行车暴晒于在太阳下为什么会爆胎?铁轨为什么有伸缩缝?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们进行课后观察并在下次课上分组讨论,让学生在探索中寻找答案。
  四、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创新
  (一)教学实践中操作能力的创新
  实践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最好方式,也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学习方式。要想让课堂教学实践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可以择取生活中常见的简易材料让学生去操作。例如,模拟太阳能热水器的制作时,可以用木片、易拉罐等让学生根据已经习得的知识亲自尝试,对于制作成功的学生教师要积极鼓励,对于制作失败的学生教师要帮助其分析失败的原因,再鼓励学生多次尝试。
  (二)重视常识的教学
  科学包含的内容丰富、覆盖知识面广泛且有较强的综合性,需要循序渐进地教学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而常识的教学是科学教学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适时渗透一些常识。例如,讲授声音传播相关课程时,可以先结合生活常识提出问题:在下雨前总会有闪电和雷声,我们一般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通过常识的引入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让学生充满热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五、结语
  科学源自生活且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让教学更贴近生活,更有实用性,让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及探索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青口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不同手术方法对上气道结构的影响,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提供有关依据。方法12例经夜间
本文主要以普安长征桥二级水电站为研究对象,对其地质条件评价进行详细探究。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大坝、引水线工程、压力前池和压力钢管、发电厂房、导流洞工程以及围堰工程地质条件,通过本次地质评价分析,普安长征桥二级水电站建设可以选用重力坝型,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必要的防渗处理措施、边坡开挖和稳定措施,这样才能够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目的:研究不同深度标准弓形摇椅唇弓作用下,牙弓在长度、宽度及龈NFDA1向3个方向上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OPA-K直丝托槽Typodont,用三维测量仪测量比较其在不同深度摇椅弓
牙本质过敏症是指牙在受外界温度(冷、热)化学(酸、甜)、机械(摩擦)或咬硬物等刺激,所引起的酸痛症状。临床表现为激发痛。多数牙有牙本质暴露,探诊有酸痛不适感等。
我国著名学者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这句话明确道出了写作和生活之间息息相关。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写作教学中要遵循“生活化”的教学规律,发挥“生活化”的教学作用,指导学生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并以此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获得提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实践,对小学写作生活化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有的小学老师是这样上作文课的:先给学生出示
目的:动态观察小型猪腮腺放射损伤前后腮腺流率、血常规及血生化变化,为建立小型猪腮腺放射损伤动物模型,及基因治疗涎腺放射损伤奠定基础.方法:试验组8只小型猪,15Gy单侧腮
目的通过对前方牵引矫形治疗后患者的长期效果观察,分析前方牵引治疗骨性Ⅲ类错眙的最佳时机。方法对处于生长高峰期前后的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的患者在3个时期进行头影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