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u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语感,不仅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指示,亦是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应用能力的必经之路。本文中,笔者就将以“初中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四个角度对其具体的操作方式展开探究,望能够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语感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052-01
  一、在阅读中启发语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提高,而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也会因为学生的这种客观变化,在展开语文教学时,将领读、集体朗读等一系列关于阅读的行为全部以“自行朗读”的方式解决。但严格意义来说,这种看似节约时间、提升课堂效率的行为,不利于学生阅读效果的提升,利用自行阅读时间草读、默读,甚至根本不读的学生并不在少数,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笔者建议教师充分发挥示范阅读的作用。
  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的《一棵小桃树》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作者寄予在这篇作品中的情感,笔者开始以轻松、愉快的语调向学生传递一种幸福感和乐趣,表达出作者种下这棵小桃树时怀揣着的梦想与希望;而其后因为“我”没有时间照顾这棵树,笔者在朗读时内心深处涌起一种失落和哀愁;当处在困境中的“我”看到小树在风雨中挣扎、同命运斗争时,笔者内心深处涌起的是赞美、是钦佩——伴随朗读情绪的变化,学生会跟随教师通过声音和情感营造的氛围,走进作者所描绘的世界,进而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二、在活动中培养语感
  应用实践是检验知识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而在培养初中生语感的过程中,最为有效的实践空间便是课堂,但倘若仅围绕课堂进行相关教学、实现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自然是不够的,因此就需要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支持。
  比如筆者会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班级故事会,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还提升了其语言表达能力,更在自身说故事的过程中增加了语言的感悟能力;再比如举办配乐诗朗诵比赛,让学生自行选择要朗诵的诗歌及配乐,让学生在朗诵过程中感受诗歌中寄予的情感;也可以举办诸如辩论会等对学生语感和逻辑思维能力实现同步培养的活动——总之这些活动的举办为学生应用语文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也为其语感的升华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在角色中强化语感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类的课文,教师在对这些课文进行授课时,可以充分把握其中的角色和情节,让学生以“代入”的思想来学习,在角色中强化语感。
  比如七年级上册的《皇帝的新装》,皇帝决定亲自去观摩这块美丽的布时,两位诚实的官员抢先发声,用简短的话语将一块本质上并不存在的“布”描绘得栩栩如生,也将皇帝带入了一种恐慌和不安当中;而当稚嫩天真的孩子戳穿这则谎言,人群从窃窃私语变成广为传播时,声音中夹杂着惶恐、畏惧,也夹杂着试探。笔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味这些感情,在课堂上采取角色扮演的“游戏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情感深入到皇帝、大臣、群众百姓及孩子的身上,揣摩他们的内心活动,更可以对故事中没有以语言表现出的动作、态度及行为进行主观性的填补。比如在这场游戏中,有的学生填补出了大臣唯恐被人揭发、先开口误导“布”的存在;有的学生则为扮演了两个骗子的内心,认为皇帝、大臣都是愚蠢和不可救药的——通过品味、融入等学习过程,学生会从看似平淡的文字中感受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物,感受他们的心理,感受平凡文字背后的深意。
  四、在背诵中提升语感
  初中语文教材中拥有大量的背诵篇目,完成背诵不但是应试的需要,也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文辞使用习惯、提升语感的重要方式。以众多立意高远、情感深邃的古诗篇为例,其大多构思新颖、语言风格自成一派,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在通过进一步了解古诗文而促进背诵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汲取到其中的诞生背景、文化内涵,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素材,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尤其是在作文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背诵检查、出于考试的需要,会僵硬地记忆文字,这就造成了其本质上仍然对篇目中的细节、情感把握不清,也就是会背,却不知具体内容的现实反映。所以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背诵技巧,尤其是古诗文一定要在通晓其背景、用字典故及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展开背诵,否则记忆的文字只是普通的文字,是没有生命力、没有灵魂的摆设而已。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为教师所用的、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感的方法颇多,但其中最为有效的,或者说必然绕不开的则是朗读。无论是在读中启发,还是在阅读中强化,其都道出了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真谛——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悟出文字中的“味道”,才能细细揣摩遣词造句中的每一个用心之处,提升语感。
  参考文献:
  [1]吕跃娟.基于中学生语文语感培养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0(05):55-56.
  [2]胡瑜.试论初中语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意义[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4):10.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最具有创造力的时期,而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由幼儿内在驱动力产生的,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内容、安排游戏进程,按自己的体力、智力和能力进行各种活动。本文在阐明游戏对幼儿各种能力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并论述如何运用游戏的方式促进幼儿能力全面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游戏 幼儿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
期刊
【摘要】词汇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认为在词语教学中应以讲授语义为先,同时利用词的聚合关系不断增强旧词的重现,并开设专门的词汇课教授学生建立词汇语义网。最终希望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词汇语义网完成新词的自学。  【关键词】词汇教学 词汇语义网 对外汉语  【基金项目】北方工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资助,专项编号:XN019035。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图书馆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一方面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化 ,另外一方面又受到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大学图书馆文化在建设过程中,受到文化自信的影响下而迎来较大发展机遇。本文将分析大学图书馆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基本难题和挑战,再提出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基础目标,构建大学图书馆文化生态系统架构。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文化 文化自信 生态系统架构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高校图书馆的核心就是能够为读者更好地服务,帮助读者更好地享用图书馆的资源。本文通过了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内容,提出了加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读者 服务工作 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2 ;G25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031-02  引言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师和学生,在高校图书管理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7-0052-02  意境美是古诗词的一个重要特点,意境就是作品中所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是作品描给的生活图景与作家的思想情感和谐统一的结果,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最大的难题就是“入境”难,要想使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沉入到诗人营造的意境中去,教师要采取灵活的手法,运用多
期刊
【摘要】为顺应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求,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树立文化自信,中职语文教学应构建“一体两翼”的大语文教育体系,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专项训练和学习活动为“两翼”,推进中职大语文教育改革与创新,做到既传承传统文化又突出实践能力,实现“一体为主导,两翼助腾飞”。本文立足于中职语文教学30年经验,针对教与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致力探讨“一体两翼”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中
期刊
【摘要】技工院校是为我国输送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技工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质量。技工院校学生大多处于即将成年的年龄段,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很好的可塑性。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技工院校的实际影响力,有助于了解技工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可程度,为设计更加有效的传播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技工院校 影响力 传播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
期刊
【摘要】郭家海在《依傍“例文”,实现读写有效升级》[1]一文中指出,精选例文要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给出了三点理由:例文是古今中外优秀作家的作品,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适当高于学生现有的心智发育水平。这一观点解决了选择例文时的困惑:为什么我们认为可以模仿的好文章,学生却模仿不来?郭老师默认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对例文合理理解、定位。本文就以《老王》为例,谈谈如何对例文进行合理定位。  【关键词】《老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对文化精神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传统文化逐渐回到大众的视野。初中教学阶段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初级阶段,开始逐渐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语文是一门与文化联系紧密的学科,因此,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程度也不断加强。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十分浓厚的国家,在历史的发展历程中,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被遗留下来。所谓“传统文化”,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产生的各种思想观念、精神文化的浓缩。文
期刊
学生的创新,实际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简单的说只要学生在學习过程中获取的知识对于学生本人而言是新颖的、具有独特价值的,就能将其归属到学生创新范畴中。对于刚刚参与到学校学习活动中的一年级小学生而言,如何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广泛关注。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