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和蝈蝈》教学目标谈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1978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一下《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我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一、懂得一个道理
  《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老师们一般都是以“辛勤劳动换来幸福生活”为价值取向的。但在反复研读文本和结合单元内容后,我认为,“勤劳创造幸福生活”学生早已懂得,是否可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备无患,防患未然”的道理呢?于是,在教学设计中,我把懂得这个道理作为目标之一。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悟、想、说,进行有意的引导。比如教学第1自然段,我抓住词语“满头大汗”,让学生体会到蚂蚁劳动的辛苦。在此基础上,创设体验的情境,引学生进入蚂蚁角色:“蚂蚁蚂蚁,天气这么热,休息会儿吧!”“蚂蚁蚂蚁,已经搬得够多了,夏天吃不完了,快回洞休息吧!”当学生说,还要为冬天储存时,我又追问“蚂蚁蚂蚁,冬天还早着呢,冬天的事情冬天做,快休息吧!”学生回答:“冬天太冷,现在不储存要来不及的。”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揭示主题做了很好的铺垫。当最后让学生们想对蚂蚁或蝈蝈说话时,他们都很自然地说要学习蚂蚁——早做准备,并劝告蝈蝈——夏天不储粮,冬天就来不及了。
  二、学会一个句式
  会用“有的……有的……”说话,是我要完成的第二个目标。课文共三个自然段,八句话。其中有两句话这样写:“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相同的句式,鲜明的对比,教师应该抓住此句式做文章。我把它作为一个教学目标,并分三步贯彻落实。
  第一步:模仿。在学了蚂蚁搬粮食的句子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用“他们有的,有的,个个满头大汗”的句式想象说话。这样就丰富了搬粮的动作,丰满了对勤劳的认识。
  第二步:拓展。在“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这两句中,用“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他们有的,有的,个个”,来想象蚂蚁安然过冬的情景。同样的,用“蝈蝈又冷又饿,有的,有的,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的句式来想象蝈蝈的惨状。这样一来,短短的一句话,就读成了一段话,读成了一幅幅活画面。同时,把生动的插图读成了鲜活的语言文字。
  第三步:延伸。为了进一步巩固这个句式,我布置学生课后观察体育活动、大课间、值日时,大家都在干什么,并用“有的……有的……”来说一说。跳出课文,走进生活,真正做到学语文,用语文。
  三、知晓一种学法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我们的教学的主要目标。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各方面还显稚嫩,所以,学法指导必须在教学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这堂课,我力求教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教学第1自然段,我紧紧扣住“满头大汗”来展开:“满头大汗”是什么样子的?你什么时候会“满头大汗”?小蚂蚁为什么“满头大汗”?教学第2自然段,抓住“自由自在”来展开:“自由自在”又是什么样子的?联系课文想象:“蝈蝈想唱歌就,想睡觉就,想就,真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演一演,活化了词语,理解了课文。教学第3自然段,则抓住“洞里过冬”“又冷又饿”两词进行对比体会,以明白文意。整堂课,我就是抓住这四个词语来进行教学,简单却扎实有效,让学生感受到了捕捉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
  在课堂上,我紧紧抓住上面三个目标,并适时穿插朗读训练,学生学得有趣,学得灵动,学得扎实。
  (作者单位:太仓市科教新城南郊小学)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一、指导方法,让学生学会交际  1.清楚表达,乐于交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形成轻松、自由的交际心理,让他们多点时间,尽可能多地表达。在训练中,教师有技巧地处理学生的不足和错误,让他们形成完整表达的能力,养成清楚表达的好习惯,在一次又一次的交际训练中获得成就感,更乐于交际。  2.认真倾听,灵动交际。倾听是学生顺利进行交际的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时,应不忘引导学生听别人说话要认真、
期刊
期刊
期刊
苏教版五下《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中,有三个“对比”,教学中应该引起充分重视。  一、“杀”与“不杀”  先说“杀”。杀大黑骡子的理由很充分,因为当时情况已经很危急:断粮了,连野菜也找不到了,什么吃的都没有了,战士们纷纷倒下了,再不杀牲口作为食物充饥,将会有更多的战士牺牲,后果不堪设想。课文中的“饥寒交迫”“燃眉之急”等词语都说明了这一点。  再说“不杀”。不杀大黑骡子的理由也很充分,因为它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