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麦克白》创作于1606年,是莎士比亚创作后期的一部悲劇,堪称一部成功心理剧。莎士比亚以巨匠的手笔成功展现了麦克白在弑君篡位的过程中,潜意识如何引导他的行动一步步制造血腥的罪恶。从潜意识的角度分析,以期更全面地分析毁灭酿成的行动过程。
关键词: 《麦克白》 潜意识 行动 驱动作用
一、引言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莎士比亚成功地运用了心理刻画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酣畅淋漓地展现了麦克白这个弑君篡位的野心家的潜意识的变化过程,以及如何引导麦克白行为的变化。
二、潜意识与驱动作用
潜意识是古典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的,他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部分,他把精神活动比作一座冰山,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显现在水面上的冰上一角,大部分都在水下,即属精神的最深区域潜意识,这是一种原始的冲动、通过遗传人类得到的早期经验及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
驱动作用是影响人们做某事的力量。驱动力的三要素是自主、专精、目的。目的,超越自身的渴望,强调的目的最大化,成为人们的远大志向和行动指南。
三、潜意识对行为的驱动作用
潜意识的本能与欲望赋予人的行为以动机的“内驱力”,也就是说人的行为的根源深存于这种欲望和本能。
莎士比亚通过三个女巫的形象将麦克白的潜意识外化,更方便了作者对行为驱动作用的研究。女巫的场景设置共有四次,次次之间环环相扣,联系紧密,一步一步推动着麦克白行为的变化。第一幕第一场三女巫就首先出现,提及要面见麦克白,这直接说明回归苏格兰前,冥冥中,麦克白脑海里就已萌生了邪念,但这时还是以潜意识的形式存在,并未上升为意识,所以此时他的行为依旧合乎情理,并未跨越道德的界限。第三场中,女巫见到麦克白送上三个预言,麦克白的野心开始慢慢滋长,已有了篡位的意图并且阶段目标都很明确,首先以成为考道伯爵作为跳板最终篡位称王。即使如此,此时的麦克白心底依旧有良心作为底线,所以难以抑制的恐惧通过班珂展现,“阁下为何吃惊,对这悦耳的事情为何像是害怕起来?”还未从恐惧中脱离,紧接着又面对前两个预言成真的现实,“如是善意的,为什么我一接受那诱惑,那可怕的景象立刻使我的毛发竖起?稳定的心脏也忽然撞起肋骨来了,一切全都反常?”不难看出,虽心有邪念可是良心的束缚下表现出极端的恐慌,恐怕他自己也在为承袭这样的荣耀而感到难以置信。可是同时苏格兰王也立长子玛尔孔为嗣,间接而巧妙地暗示、防范了有问鼎之心的人,害怕从此就会断送了王位的麦克白杀心顿起,潜意识里的邪念已不能得到任何束缚,急迫地要催生第三个预言的实现,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心里充满了毒蝎”,可见其狂热程度。于是,苏格兰王的命运就此画上句号。这样看来,潜意识已经不断成为麦克白行为的催化剂,成为制造罪恶的源泉。第三幕第五场,由于忧虑危及王位的人还未被铲除干净,此时已经变身为肆无忌惮、杀人成性的麦克白主动找女巫占卜自己的命运,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麦克白只好再次惨绝人寰地拿起匕首,铲除疑虑,为自己下一步做好打算。第四幕第一场,三女巫最后一次出现,幽穴作法,佐料尽是令人作呕之物“壁虎眼,蛤蟆脚,恶狗舌,蝙蝠毛……”“蛇蝎心肠”此时不足以形容这个被欲望吞噬的傀儡。由于太急功近利而没有得到最利己的结果,此时麦克白胸中怒火中烧,更进一步地刺激他的行为,呈现出的是最彻底、完全暴露本性的麦克白,“我立刻就要下手”。
此后再没有女巫出现,因为此后的麦克白行为上再也不需要任何潜意识的驱动,只要意识层面已经出现的欲望,他就会不择手段地将其变成现实。当然,如此穷凶极恶的禽兽究竟还是没有逃脱毁灭性的命运?
四、结语
良心与欲望的冲突、道德与邪念对抗交织在一起,潜意识不能同时兼顾二者的需求。于是,在麦克白的人格动力系统中,潜意识由最初的限制行动发展为驱动行动到最终完全无法驾驭行动。对于一个连潜意识都无法控制行动的傀儡来说,毁灭与死亡也许是命运对他最好的安排。
参考文献:
[1][英]莎士比亚,著.梁实秋,译.四大悲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陈莉,肖佳.“罪”与“罚”——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看麦克白的心理[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3):52-55.
关键词: 《麦克白》 潜意识 行动 驱动作用
一、引言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莎士比亚成功地运用了心理刻画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酣畅淋漓地展现了麦克白这个弑君篡位的野心家的潜意识的变化过程,以及如何引导麦克白行为的变化。
二、潜意识与驱动作用
潜意识是古典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的,他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部分,他把精神活动比作一座冰山,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显现在水面上的冰上一角,大部分都在水下,即属精神的最深区域潜意识,这是一种原始的冲动、通过遗传人类得到的早期经验及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
驱动作用是影响人们做某事的力量。驱动力的三要素是自主、专精、目的。目的,超越自身的渴望,强调的目的最大化,成为人们的远大志向和行动指南。
三、潜意识对行为的驱动作用
潜意识的本能与欲望赋予人的行为以动机的“内驱力”,也就是说人的行为的根源深存于这种欲望和本能。
莎士比亚通过三个女巫的形象将麦克白的潜意识外化,更方便了作者对行为驱动作用的研究。女巫的场景设置共有四次,次次之间环环相扣,联系紧密,一步一步推动着麦克白行为的变化。第一幕第一场三女巫就首先出现,提及要面见麦克白,这直接说明回归苏格兰前,冥冥中,麦克白脑海里就已萌生了邪念,但这时还是以潜意识的形式存在,并未上升为意识,所以此时他的行为依旧合乎情理,并未跨越道德的界限。第三场中,女巫见到麦克白送上三个预言,麦克白的野心开始慢慢滋长,已有了篡位的意图并且阶段目标都很明确,首先以成为考道伯爵作为跳板最终篡位称王。即使如此,此时的麦克白心底依旧有良心作为底线,所以难以抑制的恐惧通过班珂展现,“阁下为何吃惊,对这悦耳的事情为何像是害怕起来?”还未从恐惧中脱离,紧接着又面对前两个预言成真的现实,“如是善意的,为什么我一接受那诱惑,那可怕的景象立刻使我的毛发竖起?稳定的心脏也忽然撞起肋骨来了,一切全都反常?”不难看出,虽心有邪念可是良心的束缚下表现出极端的恐慌,恐怕他自己也在为承袭这样的荣耀而感到难以置信。可是同时苏格兰王也立长子玛尔孔为嗣,间接而巧妙地暗示、防范了有问鼎之心的人,害怕从此就会断送了王位的麦克白杀心顿起,潜意识里的邪念已不能得到任何束缚,急迫地要催生第三个预言的实现,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心里充满了毒蝎”,可见其狂热程度。于是,苏格兰王的命运就此画上句号。这样看来,潜意识已经不断成为麦克白行为的催化剂,成为制造罪恶的源泉。第三幕第五场,由于忧虑危及王位的人还未被铲除干净,此时已经变身为肆无忌惮、杀人成性的麦克白主动找女巫占卜自己的命运,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麦克白只好再次惨绝人寰地拿起匕首,铲除疑虑,为自己下一步做好打算。第四幕第一场,三女巫最后一次出现,幽穴作法,佐料尽是令人作呕之物“壁虎眼,蛤蟆脚,恶狗舌,蝙蝠毛……”“蛇蝎心肠”此时不足以形容这个被欲望吞噬的傀儡。由于太急功近利而没有得到最利己的结果,此时麦克白胸中怒火中烧,更进一步地刺激他的行为,呈现出的是最彻底、完全暴露本性的麦克白,“我立刻就要下手”。
此后再没有女巫出现,因为此后的麦克白行为上再也不需要任何潜意识的驱动,只要意识层面已经出现的欲望,他就会不择手段地将其变成现实。当然,如此穷凶极恶的禽兽究竟还是没有逃脱毁灭性的命运?
四、结语
良心与欲望的冲突、道德与邪念对抗交织在一起,潜意识不能同时兼顾二者的需求。于是,在麦克白的人格动力系统中,潜意识由最初的限制行动发展为驱动行动到最终完全无法驾驭行动。对于一个连潜意识都无法控制行动的傀儡来说,毁灭与死亡也许是命运对他最好的安排。
参考文献:
[1][英]莎士比亚,著.梁实秋,译.四大悲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陈莉,肖佳.“罪”与“罚”——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看麦克白的心理[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3):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