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滨:巨资打造中国版“必和必拓”

来源 :投资与合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eabo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东有色地勘局的“改制”潮,悄然向外扩散,波及整个行业。
  资本推手的节节胜利加重了人们对矿业投资的憧憬。
  债务沉重的“华东有色”能否见证“探、采、冶”一体化的传奇?
  在一片质疑声中,与30多家PE争锋、最终如愿“拿下”改制配基金的高能资本董事长王晓滨豪言:“我相信,我们的资金进来后,华东有色的整体实力会发生巨大变化。这次投后,公司的总价值将达四十几个亿,如果再撬动五六十亿的银行贷款,从现在开始,华东有色就跨入到百亿级企业行列,这在中国地质勘探业中,将是一艘绝无仅有的‘航空母舰’。我们希望它能在3到5年内上市,最终成为中国的‘必和必拓’!”
  增资掠食
  2013年1月31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天下午,在经过一年多艰苦的谈判和审批后,华东有色地勘局终于同中静实业公司、上海云峰集团以及高能资本红石二期基金,携手出现在了在北京举办的《华东有色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增资协议》签字仪式上。在镁光灯的闪烁下,中静实业公司董事长助理陈刚、上海云峰集团董事长李权、高能资本董事长王晓滨、华东有色地勘局局长、华东有色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东有色”,该公司为华东有色地勘局子公司和经营平台)董事长邵毅,四个人紧紧握手,宣布三家机构以20.5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换取华东有色49%的股权。此次引入战略投资后,华东有色拟在三年内实现净资产和总营收超双百亿,从而使一个国有地勘单位真正蜕变为一个有实力的探采一体化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市场竞争主体,所以也可以说是一次改制的“破冰之旅”
  更为重要的是,相关政府部门的强力支持让各投资机构倍感暖意。就在华东有色与三家战略投资者的签约仪式上,来自国土资源部与江苏省政府的领导明确表示,将继续关注和支持华东有色的后续发展,同时,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至此,华东有色“增资扩股”重大战役,得以完美揭幕。而身为该基金的掌门人——王晓滨更是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华东有色地勘局是中国最早组建的专业地勘队伍之一,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曾勇敢地突破当时固有的苏联模式,在南京找到了宝钢最大的铁矿石基地——梅山铁矿。但长期以来,该局主要以探矿为主,自己手上的矿源并不多,直到2006年,全局才只有一座矿山,矿权总面积也不到100平方公里。也就是在这一年,邵毅出任局长,华东有色地勘局由此开始尝试涉足资本市场,大胆透过票据发行、股权融资,掠食资源。
  2009年6月,华东有色地勘局成功收购澳大利亚阿拉弗拉资源有限公司,成为国内地勘系统首家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单位。
  2011年,华东有色地勘局与高能资本强强联手共同发起成立了规模达1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地勘单位第一只资源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华东有色基金,并在半年时间内迅速收购了盛和稀土、新疆镍矿。
  2011年,华东有色地勘局绝对控股的中非资源公司在伦敦AIM板成功上市。而据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至2011年,该局总资产已由28.7亿元上涨为34.1亿元;同期负债也由12亿元上升为19亿元。
  “尽管这段时间的财务数据并没有特别的好转,但是,华东有色努力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它的矿权上,”王晓滨解释说,“有色金属只是华东有色控股公司的一个牌子,其实公司可探的矿远不止有色金属,还包括铁、稀土等。”
  这一点,从邵毅的介绍中得到了印证。截至2012年底,华东有色的矿权面积已较2006年增长了346倍,达到3.4万平方公里,其中单在非洲纳米比亚的面积就接近1.5万平方公里;2011年,发现一处远景储量超过20亿吨的铁矿;2012年,在澳大利亚北部省勘察到一钛铁砂矿,此砂矿资源量远景可达35亿吨,钛铁砂矿资源量约达1亿吨,极有希望成为世界级大矿。
  目前,华东有色在国内外拥有的多个矿产项目正在操作之中,仅在纳米比亚就已获得探矿权26个,矿权面积达13872平方公里,提交探矿权申请12个,申请面积达9248平方公里,涉及铜、金、铁、锌、铅等多个国家急需的矿种。
  “所以,华东有色需要更多的资金使所探来的矿实现它货币回报最大化的价值,最终成为一个探、采、冶一体化的国际资源公司。”王晓滨称。
  事实上,以王晓滨为首的三家战略投资者之所以联手介入华东有色,很大程度上也是看中了它所掌握的矿产资源和市场前景,以及行业主管、管理团队精于资本运作的理念。
  按照王晓滨的思路,20.5亿元资金投下去以后,第一步,将更大一部分资金用于华东有色未来的一些并购,即收购一些具有现金流的稀有矿种的矿山企业,使华东有色进一步成为一个富有巨大资源价值的公司。第二步,图谋华东有色上市,即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上市。上市完成后,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性资源公司。
  据记者了解,华东有色地勘局以前仅限于一些矿业项目的前期勘探,用王晓滨的话说,“以前它更多的是在为别人探矿、为别人做服务,有一点像‘陪练’”。而改制后的华东有色地勘局已经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资源性战略公司,这就需要自己更多地成为一个“运动员”,自己拥有这些资源,并且去开发,然后获得收益,最终发展为一个资源“巨星”。
  幕后主角
  “不过,所有的人只看到最后的结果,只看到今天签约仪式的热闹,没有人会看到后面的艰辛。”
  1月31日增资扩股签约发布会结束的那一刻,所有与会的官员、贵宾眨眼间便散去了,偌大的会议大厅只剩下王晓滨在静静地接受《投资与合作》的采访。
  当天,室外气温零下12℃,室内温度也较低,高能资本的全体员工已被王晓滨安排至巴厘岛欢度年假,而她本人却依旧坚守在工作一线、身着单薄的裙衫向记者介绍本轮投资的情况。在讲到投资过程的不易时,她手指身边的助理笑对记者说:“你问一下这位同志,为了这些事,他已经有多少个日夜没有睡了,高能资本已经欠他一年的觉了,而不是一天两天。”   也就是在这次采访中,记者才从王晓滨的口中得知,华东有色这次增资扩股的两大重要战略合作伙伴——中静实业与上海云峰集团均为王晓滨掌舵的高能资本所介绍和引入。而且在华东有色本轮20.5亿元的投资中,中静实业、上海云峰均出手不凡,各自出资10亿元、5.4亿元,剩下的5.1亿元由红石二期出资。
  王晓滨告诉记者:“红石一期和二期的投资人,有很多都是老投资人,都是我的朋友,包括今天的中静实业。中静实业不单单是我们一期华东有色基金最大的LP,当时十个亿基金里有四个亿是它投的,而且在这次增资扩股中,中静实业依然是最大的投资人。”
  事实上,除上述实力派LP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PE机构也是红石一期和二期的忠实LP。比如,软银赛富、上海联创、永宣、娃哈哈宗庆后、史玉柱,以及浙江和福建省一些很大的投资公司。只不过,中静实业和上海云峰集团是其中单个投资额最大、更注重长远发展的LP。
  王晓滨介绍,中静实业,一向以实业投资、资产运作、国内综合贸易、房地产开发和金融投资为主,目前是北京汽车投资有限公司第四大股东,也是徽商银行前五大股东之一、第一大民营股东。
  有媒体报道,2005年中静实业曾计划收购鹏华基金16.68%股权,后来被中国证监会否决。但无论如何,中静实业的实力可见一斑。
  而上海云峰集团,则是世界500强企业“绿地控股”旗下公司,主营业务为能源产业,所投项目,部分已经成功上市。
  上述这些商界和投资界中的赫赫有名的人物,为何此次会跟投王晓滨的基金呢?记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王晓滨执掌的高能资本,在全球矿业领域资本运作方面具有丰富的国际经验。亚洲市值最大的金矿公司“紫金矿业”、亚洲最大的银矿企业之一“银海矿业”、中国民营最大的稀土公司“赣州稀土”、中国最大的钨业企业之一“江西世瑞钨业”、中国第二大锰矿企业“湖北宏信锰业”等一系列矿业公司的背后,都能看到高能资本的身影。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矿业投资经理告诉记者:“王晓滨一直想要打造矿业行业的全产业链,她在业内已经浸淫十余年,所积累的资源、经验、智慧以及实力,已足以吸引重量级的投资家。所以,诸如中静实业等投资机构大手笔去跟投华东有色基金,这完全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后续,这些机构应该还会有一系列动作。”因此,他对上述大佬跟投一点也不感到意外。
  何以做到
  王晓滨对华东有色改制的推进,无论从短期来看,还是从长远观望,她对矿业资源产业链的整合与建设,无疑将使华东有色未来的发展更具后劲、更为接近宏伟目标。
  采访中,她这样总结自己的经验:只有先锋,才能先行;只有先行,才有先机。“我们现在先行,现在是先锋,所以才能有先机,”她微笑着说,“等到大家都改得差不多了,这时候你再来,你能够获得的资源和支持几乎就没有了,更何谈什么先行。”
  源于这样一个理念,王晓滨管理的华东有色基金在2011年10月份成立后,只用了短短四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十个亿的资金募集;之后更是只用了一年零两个月就完成了十个亿的投资,所投资的项目盛和稀土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上市,上市后股价连续涨停,业绩非凡。
  “我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些?”她反问一句后马上回答:“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成熟的基金管理团队在投资人眼中的价值,一个能为投资人创造价值的管理公司,才能够让投资人放心和信任,他才会把钱交给你,你才可以快速地完成基金的设立。”
  “那么,为什么我又能这么快地完成投资?”她坦言,这是高能资本长期以来拥有充分的矿业行业的项目,拥有广泛的市场储备,因而才能在矿业投资决策过程中做到快速判断并快速出手。
  她认为,这些都是功力,都是自己十几年的积累。她说:“有些你不熟悉的行业,就如同你遇见一个不熟悉的人,可能一下子很难全面了解他;但是你遇见一个非常熟悉的人,你一下子就能够抓住他的灵魂。所以,高能资本对整个矿业行业的熟悉以及对整个市场的储备,包括信息储备、资源储备的了然于胸,使得我们能够非常快速地投资。”
  在谈到业界最为关注的,为什么王晓滨所投资的企业总能够快速地上市并取得良好收益的问题时,王晓滨毫不回避,坦陈说,我觉得这就需要你具备更为“精准”的判断力。大家都很清楚,基金的主要退出方式在资本市场,所以,高能资本在投资时,不单单会看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优势、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在上市方面的安全性和可以在什么时候上市。
  王晓滨直言,要想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和实力,一个前提是投资人必须要具备更为专业的把握。她称:“花钱投资,很多人都会做,所有的基金都会做,但是上市、退出,这不是所有的基金都能够做得好的。”
  她强调,除了专业方面的积淀外,最重要的还在于把握机会。在她看来,把握机会,要靠斗智斗勇,既要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又要有足够的勇气来承受随时可能带来的风险。比如,所有的人都认为矿业投资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那么我们如何去把握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高能资本现在的做法,直接跟华东有色这样的专业队伍合作,而不是靠自己的判断去做投资。王晓滨说,华东有色基金所投的每一个项目都要经过华东有色地勘局专家的充分论证才往前走。
  战略眼光
  一位业内人士曾感叹,这个女人对投资的把控能力凭什么这么厉害?王晓滨的回答是:“其实,我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或与众不同,只是,对于这个行业来讲,我首先要求自己要有把握矿种的战略眼光,也就是能够以战略性矿种和稀有矿种为先导,着眼投资。”
  在她看来,战略型矿种和稀有金属是稀有的,也是极少的,而且国家在政策上进行了限制,不允许外资进入,所以本土投资机构要想先得,就必须懂得把握先机,先把这些拿下、吃掉,然后再慢慢去投铁矿之类。
  现阶段,王晓滨最为关注的是战略型矿种、稀有矿种、稀贵矿种、贵金属、稀有金属、稀贵金属的投资。她说:“我们投资的钨、稀土,都是中国的战略矿种和优势矿种。”而对于一般的铝、铅、锌,她很少去碰。
  她认为,作为PE基金,始终是一个金融投资机构,始终活跃在资本市场上,所以,不管投不投矿业,PE基金的行业属性必然会追求高回报。那么,如何才能在矿业投资领域获得最高的回报?王晓滨的答案是,首先需要具备财务的战略眼光。比如,投之前,你要了解上市公司中投资铁的PE有多少,投资铅、锌的PE有多少,投资金的PE有多少,投资钨的PE有多少,投资稀土的PE有多少等。其次要从财务的角度、金融投资的角度来分析,同样一个亿的投资把它投到一个铁矿公司与投到一个稀土公司,在相同股份下,若干年后各自的回报会相差多少倍。
  她说:“实际上最重要的还是对企业的判断,也就是要具有企业一样的战略眼光来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值得投。”而在这方面,王晓滨始终要求自己要比企业更具前瞻性,因为投资机构是倒过来做事,而企业是一步一步由小到大发展过来、直到成为上市公司、成为行业龙头企业、成为国际化的公司。但投资机构不是,投资机构一路都是做最优秀的企业,这个时候,就需要投资者具有敏锐的眼光,能够判断企业未来五年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也正是源于敏锐的投资眼光、前瞻性的判断能力、深邃的投资策略、战略性的全局把控,王晓滨才能够从常人所忽视的死角中发现投资良机,并屡屡在投资中斩获丰厚。此次她与战略投资伙伴一起力投华东有色早期,目标就是要和华东有色一起成长,把企业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国际资源公司。
  王晓滨强调,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战略性资源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战略性矿业资源,它是工业的味精,工业的粮食,你没有这些东西,你造什么汽车?做什么高科技?中国人口这么多,经济发展速度这么快,经济总量这么大,所对应的矿业资源却非常稀缺,这导致中国目前在战略上对矿业资源的需求非常饥渴。所以,拥有良好机遇的矿业企业和投资机构,理应适时出手控制这些国家战略资源。
  此外,从全球的视角来看,未来之战,将是稀有金属之战,中国应该将稀土之类的战略资源的储备和开发确定为国家战略和国际战略,并通过对稀有金属及其产品的控制力来影响国际社会,去平衡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科技壁垒。
  如今已被推至国际战略前沿的华东有色,能否由此改变此前的资源颓势和经营困境,最终实现改制的宏伟愿景,并引领行业发展潮流,亦将是检验王晓滨们战略投资成败的试金石。
其他文献
曾之杰的人生角色在决策和执行之间转换。人生深处,他回忆着作为“导师”的幕后过往。  2003年,曾之杰回到国内,负责华登国际在中国的投资。从事创业投资这一行业多年的他,在硅谷时就是美国AAMA的成员,回国后,时任和勤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李汉生同几个朋友开始筹备在北京建立AAMA亚杰商会,曾之杰自然而然成为中坚力量。  作为理事会成员,曾之杰不仅为AAMA亚杰商会出谋划策、慷慨资助,
期刊
“导师”辅导不挣钱,“学员”取经不花钱。  在当今的社会中,上述“模式”在全球任何一个商业组织里都极为罕见。但它却出现在了中国亚杰商会AAMA专为创业者设立的“摇篮计划”中。这家位于北京的机构,是一家由成功企业家、投资银行家、管理咨询专家发起成立、紧密联系科技商业界资深人士与优秀创业家互动的公益机构。其宗旨在于通过成功人士对初创创业家一对一地辅导,帮助其实现创业成功,由此推动中国创新并为世界做出贡
期刊
布局全球矿业  《投资与合作》:你对海外资源有怎样的发展战略?  王晓滨:目前,我们正在考虑投资海外资源。一般来讲,海外矿业资源的品种、规模、开采条件,都比中国具有优势。但是,同时在环保、用工、投资周期、行业监管方面,受到的规范、管理和控制也比国内多。所以,我们在海外的投资还是会基于基金平台的管理,通过基金投资海外资源。  《投资与合作》:海外投资需要什么样的管理团队?  王晓滨:海外投资需要具有
期刊
《投资与合作》:你曾对青年学子说,创业不一定是终极目标,自己的内心要保持一份宁静,不要受到外面世界的影响,使自己很浮躁。身为投资人,你的淡定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曾之杰:做了这么多年的投资,所投资的企业实在太多了,期间经历了很多的起起伏伏。有的企业做得很好,但自己把握不住,突然一下子自大了,然后很快衰落;有些人做得不错,突然家里出了问题,也由此垮掉了;还有一些人企业做得很好,突然自己身体出了问题,
期刊
用何种形式来扶持和帮助创业者?亚杰商会的董事们在2005年底提出了“摇篮计划”。  追溯“摇篮计划”的得名,亚杰商会秘书长郭基梅的回忆满是喜悦。  2005年11月的一天,亚杰商会董事会正在东方广场德勤中国会议室进行。时任亚杰商会董事、德勤中国首席战略官颜漏有突然提出一个想法。他说,德勤有一个文化,凡是进入德勤公司的新员工,都会有一位老师来带领他们工作,亚杰商会能否也让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当导师来辅导
期刊
正如哈佛大学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所言,“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所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去的曾经”。浸淫在投行中十数年,华利安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总裁陈为民一直保持着最初进入时的工作热情。忙,他心甘情愿;累,他甘之如饴。一切只因这工作带给他的成就感。  “做投行与做创业差不多,也是为企业老板做事。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并购、上市等都是很重大的决策。所以,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这种
期刊
自2009年开始,文化产业快速成为股权投资的热点领域。相伴而生的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大规模设立。截至2012年,多达37只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实际完成募资金额460.1亿元。2009年、2010年和2011年披露的投资案例数53个。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热点领域是什么?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重点区域如何?未来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模式将会如何发展?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的急先锋  2
期刊
我在几个月前就指出,别看当时国内CPI处于低位,但2012年中国CPI处于低位并非是与实际的物价水平下行有关,而是与中国特色的以猪肉为主导的CPI统计体系、2011年CPI基数较高、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住房价格开始向下些微调整而导致相关产业不少商品价格全面下跌有关,因此,只要这几个条件发生变化,中国CPI就面临着快速上升的压力。所以,2012年12月的CPI由11月的2.0%上升至2.5%也就不
期刊
又到岁末年初,正值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投资与合作》的主办单位中国投资协会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向一直关心支持杂志的广大读者、作者、记者、编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过去的一年里,《投资与合作》杂志坚守自己的使命和责任,通过开辟行业自律、行业评论、创投数据、专题研究等特色栏目,为我国股权和创业投资行业传递着富有价值的信息和智慧,同时也为行业发展增添着一份力量和希望。  近几年来,股权和创业投资
期刊
PE投资是为了获取回报,但什么才是好回报?在浩达,我们用三个字母回答这个问题——CSI,即稳定性(Consistency)、持续性(Sustainability)及相关性(Inter-relationship)。它们同时也代表投资回报评估的三个重要维度。  2009年中国创业板盛宴开席,之后的两年的确有不少PE机构在账面上赚了大钱,然而,这些钱无非是可遇不可求的制度红利。那些动作稍慢来得晚的机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