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养羊业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尤其是羊肉产量显著高于羊只数量的增长,这说明只注重羊只数量而忽略畜产品的错误观念得到来很大的改变。羊在畜牧业中地位很高,羊肉可以提供市场食物的需求,羊毛是纺织业不可或缺的材料,而羊皮可用作药材,制作皮革。正是因为羊的全身都有经济价值以及人们对其需求,使得山羊、绵羊养殖业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我国的羊只养殖数量早已超过了澳大利亚等国,但养殖技术却不及澳大利亚等一些发达国家,包括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工作和他们也有不小的差距。目前羊病是影响我国羊只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因为羊只的体质不如其他国家,导致市场竞争力弱。河南省是养羊大省,长期以来防疫工作和饲养卫生情况在不断改善,但是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程度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主要方式还是家庭分散饲养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缺乏统一指导、难以形成产业化,而且导致我国羊病的种类变多,流行趋势不断加重,所以羊病的防治工作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如今给羊群防疫,抑制羊病的流行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羊病;流行情况;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1 河南目前危害严重的羊病流行情况
1.1 羊支原体性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 当前危害较严重的传染病有传染性胸膜肺炎、羊传染性脓包、链球菌病及羊羔痢疾。这些羊病都引起不同状况、不同程度的羊只死亡。其中传染性胸膜肺炎扩散危害最大,其主要是因为饲养的密集和规模化羊场管理不当和长途运输中,羊只互相传染导致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高,该病对大型养殖户造成的损失巨大,而散养户因饲养密度低和环境的不同羊只患该病的几率较低。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直接影响羊群肺部,所以即使羊只康复也会抑制生长速度,嚴重危害了大规模肉羊产业的发展。当羊群调运或者受到刺激后容易爆发传染性胸膜肺炎。近年来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生频繁,病原因素复杂,病原有: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绵羊肺炎支原体、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这些病原或单独感染或混合感染羊只,传染性高,呈地方性流行性,使防治工作极为困难。
1.2 羊痘 羊痘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发生,流行范围极广,羊痘是羊痘病毒所致,病毒是一种乙醚敏感的DNA病毒,该病毒潜伏期5~6天,症状起初表现为红紫色小疹,如不重视可发展扩大为水疱甚至出血性脓包。病程一般三周,严重可达5~6周。
1.3 羊传染性脓包 羊传染性脓包病毒可在羊的肾细胞上生长,对一般外界的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暴露在日光下一两个月仍有传染性,该病对3~6个月的幼羊危害较大,羊羔的发病率可达100%,一般为群发性流行。被感染的羊只是主要的传染源。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一旦感染不易清除,可对羊群造成持续的危害。
2 流行趋势
2.1 爆发率及爆发面积增广 羊痘、传染性胸膜肺炎、传染性脓包等代表性疾病,发病率升高,爆发面积变广,其中以羊痘为代表,由于该病毒的特性在新疫区和新引进的羊,发病率高达70%,而死亡率达50%。发病区域遍布全国。
2.2 混合感染率增高 羊病从最初的单一疾病慢慢演变成现在的多病齐发,许多病因感染的情况变得普遍,混合感染和反复感染的病例不断升高,尤其一类条件性、环境性的病原微生物导致的疾病异常突出。寄生虫、病毒、细菌及普通病导致羊只的病症扑朔迷离,存活率大受影响。
2.3 细菌性疾病无孔不入 在农村一些养殖户对养羊环境不够重视,卫生意识不够强,所以羊场、羊舍等环境恶劣细菌滋生,羊只又长期呆在羊圈,再加上农村地区疾病防治能力不到位,一旦出现大规模的细菌类疾病,将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
3 防治方案
3.1 针对羊支原体性肺炎及羊痘的防治措施 首先对外地迁入羊只进行隔离一个月以上,检验无病后方可进入羊群混养。在病发初期立刻隔离羊群防止病情蔓延。羊支原体性肺炎病发初期使用足够剂量的土霉素、氯霉素。羊痘并没有特效治疗方案,免疫可用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针对这类传染性高的羊病要以预防为主,选择有效的疫苗注射。加强新型疫苗的开发和普及。
3.2 预防人畜共患 我国有十余种人畜共患的羊病,羊痘及一些寄生于血液中的寄生虫病不仅要提防牲畜之间传染,更要小心人畜之间传染,此类病应以安全清理中间寄主的传播为主,患病的羊必须给予隔离或宰杀,污染地要仔细消毒,对于病羊的尸体及排泄物要进行无害处理,进行消毒的工作人员应施行疫苗接种。
3.3 普通病的治疗及推广 普通病主要为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对于呼吸系统疾病以感冒和肺炎为主,出了要加强药物的研发之外,要注重对养殖户关于羊病知识的普及,气温变化较大的天气应注意加强饲养管理以避免发病。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主要针对饲料食物,腐败变质的饲料和粗硬的草料均会对羊的消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这类疾病应多改善环境,加强饲料管理。对于一些外伤、扭伤、腐蹄病等外科疾病,需要针对病因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免病情恶化或二次感染扩大损失。
4 总结
羊在畜牧中的地位非常高,需求量大。需要养殖户们按流程饲养才能保证羊的健康程度和存活率,这样就能保证利润空间,及时了解羊的品种和最新疾病疫苗以及相关信息,并作出相应的预防,让羊群不断健壮的壮大,这才是一个有长远眼光的养殖户。
参考文献
[1] 郭亚利,闫忠一,刘凤祥. 羊疾病发生的原因与预防及几种常发羊病的防治[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01:119-120.
关键词:羊病;流行情况;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1 河南目前危害严重的羊病流行情况
1.1 羊支原体性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 当前危害较严重的传染病有传染性胸膜肺炎、羊传染性脓包、链球菌病及羊羔痢疾。这些羊病都引起不同状况、不同程度的羊只死亡。其中传染性胸膜肺炎扩散危害最大,其主要是因为饲养的密集和规模化羊场管理不当和长途运输中,羊只互相传染导致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高,该病对大型养殖户造成的损失巨大,而散养户因饲养密度低和环境的不同羊只患该病的几率较低。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直接影响羊群肺部,所以即使羊只康复也会抑制生长速度,嚴重危害了大规模肉羊产业的发展。当羊群调运或者受到刺激后容易爆发传染性胸膜肺炎。近年来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生频繁,病原因素复杂,病原有: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绵羊肺炎支原体、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这些病原或单独感染或混合感染羊只,传染性高,呈地方性流行性,使防治工作极为困难。
1.2 羊痘 羊痘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发生,流行范围极广,羊痘是羊痘病毒所致,病毒是一种乙醚敏感的DNA病毒,该病毒潜伏期5~6天,症状起初表现为红紫色小疹,如不重视可发展扩大为水疱甚至出血性脓包。病程一般三周,严重可达5~6周。
1.3 羊传染性脓包 羊传染性脓包病毒可在羊的肾细胞上生长,对一般外界的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暴露在日光下一两个月仍有传染性,该病对3~6个月的幼羊危害较大,羊羔的发病率可达100%,一般为群发性流行。被感染的羊只是主要的传染源。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一旦感染不易清除,可对羊群造成持续的危害。
2 流行趋势
2.1 爆发率及爆发面积增广 羊痘、传染性胸膜肺炎、传染性脓包等代表性疾病,发病率升高,爆发面积变广,其中以羊痘为代表,由于该病毒的特性在新疫区和新引进的羊,发病率高达70%,而死亡率达50%。发病区域遍布全国。
2.2 混合感染率增高 羊病从最初的单一疾病慢慢演变成现在的多病齐发,许多病因感染的情况变得普遍,混合感染和反复感染的病例不断升高,尤其一类条件性、环境性的病原微生物导致的疾病异常突出。寄生虫、病毒、细菌及普通病导致羊只的病症扑朔迷离,存活率大受影响。
2.3 细菌性疾病无孔不入 在农村一些养殖户对养羊环境不够重视,卫生意识不够强,所以羊场、羊舍等环境恶劣细菌滋生,羊只又长期呆在羊圈,再加上农村地区疾病防治能力不到位,一旦出现大规模的细菌类疾病,将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
3 防治方案
3.1 针对羊支原体性肺炎及羊痘的防治措施 首先对外地迁入羊只进行隔离一个月以上,检验无病后方可进入羊群混养。在病发初期立刻隔离羊群防止病情蔓延。羊支原体性肺炎病发初期使用足够剂量的土霉素、氯霉素。羊痘并没有特效治疗方案,免疫可用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针对这类传染性高的羊病要以预防为主,选择有效的疫苗注射。加强新型疫苗的开发和普及。
3.2 预防人畜共患 我国有十余种人畜共患的羊病,羊痘及一些寄生于血液中的寄生虫病不仅要提防牲畜之间传染,更要小心人畜之间传染,此类病应以安全清理中间寄主的传播为主,患病的羊必须给予隔离或宰杀,污染地要仔细消毒,对于病羊的尸体及排泄物要进行无害处理,进行消毒的工作人员应施行疫苗接种。
3.3 普通病的治疗及推广 普通病主要为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对于呼吸系统疾病以感冒和肺炎为主,出了要加强药物的研发之外,要注重对养殖户关于羊病知识的普及,气温变化较大的天气应注意加强饲养管理以避免发病。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主要针对饲料食物,腐败变质的饲料和粗硬的草料均会对羊的消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这类疾病应多改善环境,加强饲料管理。对于一些外伤、扭伤、腐蹄病等外科疾病,需要针对病因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免病情恶化或二次感染扩大损失。
4 总结
羊在畜牧中的地位非常高,需求量大。需要养殖户们按流程饲养才能保证羊的健康程度和存活率,这样就能保证利润空间,及时了解羊的品种和最新疾病疫苗以及相关信息,并作出相应的预防,让羊群不断健壮的壮大,这才是一个有长远眼光的养殖户。
参考文献
[1] 郭亚利,闫忠一,刘凤祥. 羊疾病发生的原因与预防及几种常发羊病的防治[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0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