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肝片吸虫病是一种主要寄生于牛和羊的片形吸虫病,其他动物骆驼、猪、马、骡、兔等家畜均可感染,人偶尔也有感染。主要寄生在动物的肝脏和胆管里。假若感染本病,对受感染动物危害很大,不但会引起动物慢性贫血、消瘦、体弱多病,严重时大批死亡,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本病,对发展畜牧业,特别是发展草食家畜,增加贫困山区群众的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绵羊 群发 肝片吸虫 治疗
绵羊群发肝片吸虫病,多发生在地处边远,海拔高度2800m—3000m地方,这些地方林密草深,山顶草场宽阔,水源丰富,是发展牦牛,绵羊等草食家畜的理想场所。据当地养殖户反映,在过去,所饲养的牛羊都没有养好,养不肥,养不大,多病,越养越少,不发展。近年,牛羊市场看好,饲养牛羊是这些地方一条较好的致富门路,部份农户又从外地购进绵羊进行放养。初饲养时,羊群健康,膘肥体壮,精神饱满,但到第二年,羊群病态逐渐明显并有死亡,即就医治疗。
1 症状
春秋季症状明显,羊群大部份羊只较少采食牧草,食欲减退。被毛粗乱,干燥易断,无光泽。体质虚弱、消瘦、腹泻,脸部微肿,毛上翻竖起。怀孕母羊常流产,幼年绵羊发病后多死亡。
全群近70%羊只发病,其中15%左右表现轻度发热,出现腹泻、黄疸。肝区挤压,病羊表现痛楚,咩叫。个别摸到增厚的肝脏边缘,叩诊肝脏区可见其浊音区扩大,贫血症状明显,可视粘膜苍白。其他病羊有不同程度贫血症状,粘膜发白、消瘦。眼睑、两颊、颌下有不同程度水肿,轻拍下颌有波动感,部份病羊胸下和腹下也发生水肿。粪便稀软或下痢。
2 诊断
在村庄周围的几处水草地里发现有椎实螺,村民反映在牧场的沼泽里也有相类似的螺体生长,与病羊的症状相联系,逐推断羊群患了肝片吸虫病,但确诊还需对病羊进行剖检,找到虫体。后与畜主协商,将一只症状明显,体质极度虚弱的病羊,进行宰杀剖检。结果发现其肝脏肿大、充血、坚韧。切开肝脏挤压,切面处流出粘稠黄褐色液体,流出的液体中夹杂着叶状虫体。胆管扩张如拇指粗细,其中充斥着大量虫体。虫体形如树叶,长25mm,肩宽10mm,褐色,有圆柱形头锥。至此,该群羊病即确诊为肝片吸虫病。
3 治疗
驱虫,药物选择硫双二氯酚(别丁),按每公斤体重50mg计算用药量,投药时将药片研成粉末,配制成混悬液,用胃导管投服或将药片直接投入绵羊咽部,让其吞服。用药时不同个体按体重选取药量,单独投药。首次投药一周后,为强化驱虫效果,进行了二次给药。
二次驱虫给药三日后,对羊群粪便采用反复洗涤沉淀法进行检查,结果未发现虫卵,驱虫效果确实。驱虫治疗一个月后,羊群恢复健康,个体健壮,治愈率达91.5%。
4 小结
(1)寒冷地区易导致绵羊群发肝片吸虫病。高山和亚高山地区,通常采取自由放牧的绵羊饲养方式,如果牧场中有肝片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的存在,这些椎实螺的生活范围是草场中的沼泽地,它们在沼泽中生存、生活,并在适宜的湿度环境下大量繁殖,而这些沼泽地又是绵羊集中饮水采食的地方,常引发群体感染。(2)严重感染多在初冬和初春。在初冬,草场中大部份牧草已经枯萎,但沼泽地里还有绿草。而在初春,牧场沼泽地里的牧草又先发绿。在这两个季节,绵羊多因集中采食被污染的牧草引起严重感染。(3)本病不難诊断。用反复洗涤沉淀法进行粪检,找到虫卵并结合发病证状即可确诊,或群发时,用相同病畜尸体剖检,找到成虫后作出确诊。(4)治疗时先驱虫,同时结合对症治疗,效果更好,治愈率高,死亡率小。用驱虫药时,应考虑药物对成虫有效,或对幼虫有效,以便制定有效的驱虫方案。(5)防重于治,要采取全面综合的预防措施。每年进行二至三次预防性驱虫;消灭沼泽中的椎实螺;草场围栏轮牧,避免接触沼泽池;设置牧地饮水槽;枯草季舍饲等。方可减少或避免该病发生。
关键词:绵羊 群发 肝片吸虫 治疗
绵羊群发肝片吸虫病,多发生在地处边远,海拔高度2800m—3000m地方,这些地方林密草深,山顶草场宽阔,水源丰富,是发展牦牛,绵羊等草食家畜的理想场所。据当地养殖户反映,在过去,所饲养的牛羊都没有养好,养不肥,养不大,多病,越养越少,不发展。近年,牛羊市场看好,饲养牛羊是这些地方一条较好的致富门路,部份农户又从外地购进绵羊进行放养。初饲养时,羊群健康,膘肥体壮,精神饱满,但到第二年,羊群病态逐渐明显并有死亡,即就医治疗。
1 症状
春秋季症状明显,羊群大部份羊只较少采食牧草,食欲减退。被毛粗乱,干燥易断,无光泽。体质虚弱、消瘦、腹泻,脸部微肿,毛上翻竖起。怀孕母羊常流产,幼年绵羊发病后多死亡。
全群近70%羊只发病,其中15%左右表现轻度发热,出现腹泻、黄疸。肝区挤压,病羊表现痛楚,咩叫。个别摸到增厚的肝脏边缘,叩诊肝脏区可见其浊音区扩大,贫血症状明显,可视粘膜苍白。其他病羊有不同程度贫血症状,粘膜发白、消瘦。眼睑、两颊、颌下有不同程度水肿,轻拍下颌有波动感,部份病羊胸下和腹下也发生水肿。粪便稀软或下痢。
2 诊断
在村庄周围的几处水草地里发现有椎实螺,村民反映在牧场的沼泽里也有相类似的螺体生长,与病羊的症状相联系,逐推断羊群患了肝片吸虫病,但确诊还需对病羊进行剖检,找到虫体。后与畜主协商,将一只症状明显,体质极度虚弱的病羊,进行宰杀剖检。结果发现其肝脏肿大、充血、坚韧。切开肝脏挤压,切面处流出粘稠黄褐色液体,流出的液体中夹杂着叶状虫体。胆管扩张如拇指粗细,其中充斥着大量虫体。虫体形如树叶,长25mm,肩宽10mm,褐色,有圆柱形头锥。至此,该群羊病即确诊为肝片吸虫病。
3 治疗
驱虫,药物选择硫双二氯酚(别丁),按每公斤体重50mg计算用药量,投药时将药片研成粉末,配制成混悬液,用胃导管投服或将药片直接投入绵羊咽部,让其吞服。用药时不同个体按体重选取药量,单独投药。首次投药一周后,为强化驱虫效果,进行了二次给药。
二次驱虫给药三日后,对羊群粪便采用反复洗涤沉淀法进行检查,结果未发现虫卵,驱虫效果确实。驱虫治疗一个月后,羊群恢复健康,个体健壮,治愈率达91.5%。
4 小结
(1)寒冷地区易导致绵羊群发肝片吸虫病。高山和亚高山地区,通常采取自由放牧的绵羊饲养方式,如果牧场中有肝片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的存在,这些椎实螺的生活范围是草场中的沼泽地,它们在沼泽中生存、生活,并在适宜的湿度环境下大量繁殖,而这些沼泽地又是绵羊集中饮水采食的地方,常引发群体感染。(2)严重感染多在初冬和初春。在初冬,草场中大部份牧草已经枯萎,但沼泽地里还有绿草。而在初春,牧场沼泽地里的牧草又先发绿。在这两个季节,绵羊多因集中采食被污染的牧草引起严重感染。(3)本病不難诊断。用反复洗涤沉淀法进行粪检,找到虫卵并结合发病证状即可确诊,或群发时,用相同病畜尸体剖检,找到成虫后作出确诊。(4)治疗时先驱虫,同时结合对症治疗,效果更好,治愈率高,死亡率小。用驱虫药时,应考虑药物对成虫有效,或对幼虫有效,以便制定有效的驱虫方案。(5)防重于治,要采取全面综合的预防措施。每年进行二至三次预防性驱虫;消灭沼泽中的椎实螺;草场围栏轮牧,避免接触沼泽池;设置牧地饮水槽;枯草季舍饲等。方可减少或避免该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