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戈:巨鲸的守望者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966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版守望者
  2010年9月28日,在《创业的旅程》的新书发布会上看到陈戈,那时他说,创办巨鲸网,就是想要音乐人和音乐产业能得到正常的回报。
  无独有偶,盛大文学CEO侯小强也曾说过,如果没有盗版,那么作家成为亿万富翁是不出奇的。
  面对盗版,做正版的反而无能为力。幸运的是,在“做正版”这个孤独的行业里,还有人为之鼓与呼,也有人“得不偿失”地去维权以捍卫行业的正当利益。
  或者,从他们这里,可以看到正版未来的希望。
  
  2006年5月17日下午4点,陈戈在北京理想国际大厦的会议室里等待李彦宏。两个月之前,走出普涞音乐关闭阴影的陈戈创办正版音乐网站“top100.cn”,而当时的李彦宏已经是国内最大搜索引擎百度的掌门人。
  陈戈此行的目的,则是与李彦宏分享其对于数字音乐的巨大历史机遇,以期获得同是山西老乡又是北大校友的李彦宏的支持。
  会谈的结果可想而知,尽管姚明是股东,尽管百度也因音乐版权诉讼而无奈,但陈戈想让百度做正版音乐的想法,没能获得李彦宏的认同。
  历史总以平行线的方式,让本没有联系的两者相互联结。五年后,百度再度遭遇来自作家联盟的起诉;而巨鲸音乐网则以先行者的身份为中国的正版音乐而守望。回顾过去的历程,让人不胜唏嘘。如果百度早在五年前做正版音乐,会否已经成为中国正版音乐的集大成者?
  对于历史的假设似乎没有多大意义,但中国数字音乐的版图上,却深深印下了巨鲸音乐的影子。
  
  没落的十年
  
  陈戈的新书叫《创业的旅程》,副标题则是“为什么Google选择了我们”,其个中含义不仅包含经历了无数个难以为外人道的转折之后的释然,也有对投资者的感激。
  因为做正版,五年前获得姚明与章明基的早期注资,因为将四大唱片公司(时代华纳、百代、索尼和环球)以及百余家独立唱片公司说服,在巨鲸网上提供免费视听下载服务,谷歌选择投资巨鲸。
  2010年,巨鲸的广告收入达到1000万元,活跃用户达1200万,这个数字对于以广告模式筹谋未来、员工规模在80人左右的巨鲸网来说,并不算很多。因为国内至少有20家盗版音乐商比巨鲸的用户多。
  走进巨鲸音乐网的会议室,会被一组塞满CD的壁柜所吸引。尽管看不清名字,可泛黄的包装还是说明了它们尘封的历史。如果不是它们,似乎早就忘了曾几何时,音乐时代是属于这些唱片的。
  2005年,陈戈担任CEO的普涞音乐董事会宣布让这家屡屡亏损的公司休眠。普涞关闭的同时,伴随的是音乐领域的工业革命,传统唱片业“忽如一夜冬风来”,改变了很多音乐人和从事音乐产业者的人生。
  可以说无论处于怎样的时代,无论什么样的产品形式还是商业模式,消费者永远都是最善变的,但也永远是正确的。面对着优质的试听体验和免费下载这样的诱惑没有理由让人主动抗拒。至于版权的问题,似乎离他们也还远。而在听陈戈聊音乐时,感觉他更像一个哲学家。事业面临挫折时,他有时甚至通过诵经、祈福来排解焦躁。
  对于整个音乐产业没落的十年,陈戈的表情一直很严肃。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陈戈数次这样的讲述传统唱片业的艰难推进的蹒跚步履:“因为没有一个游戏规则,就必然导致一个失败的结果”。用陈戈的话讲,十年前,曾经被起诉的Napster是一切的开始。
  1999年6月,还在波士顿东北大学读书的肖恩?范宁创立了Napster,以P2P方式专门提供了MP3音乐免费分享,短时间内,以免费为吸引力使其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了大量用户。不久,老牌重金属乐队Metallica发现他们的新歌小样“I?Disappear”尚未发行就已经出现在Napster上,更滑稽的是几家电台居然使用这个版本在美国播放。一个月后,说唱大腕制作人Dr?Dre发现类似的问题后开始起诉Napster。1999年底,美国唱片业权威机构美国唱片业协会开始起诉Napster。2000年,美国唱片产业协会RIAA率领主要唱片公司相继起诉Napster,起诉依据主要是《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2001年7月,经过长达一年的上诉,法院判决Napster关闭其服务,因为该网站无法完成法院的判决对正版化的要求。而后,在经过几次收购未果后,Napster最终宣布破产。
  “简单来说,数字音乐的失败双方都有责任,首先是音乐工业没有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没有开放,十年来,只允许做付费模式,十年之后,整个ITunes付费模式只占全球5%的市场份额,95%数十亿人都是盗版PC下载,只不过国外是P2P,国内是搜索,所以说数字音乐行业的盗版问题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
  固守的商业模式没有变化成为摧毁整个音乐工业的元凶,也是滋生了新音乐平台的摇篮。统计数据显示,从20世纪2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美国市场的CD销量仅有6.5亿张,而从1992年始CD销量一年就达到4亿张。1998年达到8亿张,2000年达到9亿张,就在此时,Napster来了,大规模的数字技术革命来临了。在付费与免费的选择中,唱片公司挣扎于此难以自拔,而消费者很显然选择的是后者。
  
  生存依然艰辛
  
  自1999年唱片产业起诉Napster,唱片公司与网络公司的战争,正版与盗版的战争,版权机构与用户的战争,免费与收费的争论,DRM版权加密保护与网络自由精神的冲突,唱片产业内部的不统一,种种产业的壁垒纷至沓来。
  2005年,陈戈想做的只是像iTunes一样的互联网音乐平台,于2005年9月成立了巨鲸。但是没想到,此后数年里,巨鲸却成了正版数字音乐的先行者和推动者。
  先行者付出的代价自然不菲。最初的运营可以用灰暗来形容,虽然也努力提供众多音乐产品和服务、同众多公司合作、联手推广正版音乐下载,但每天平均3000次的付费下载,大部分收入仍然来自电信运营商等的捆绑。无怪很多朋友认为陈戈“在中国做正版音乐简直是疯了”。
  到2007年,中国的正版音乐付费下载总收入才六七百万元,仅有四五百万付费用户。而唱片公司授权音乐版权都要缴纳高额的版权预付费,四大唱片公司一年要收取预付费金额大多在100万至200万元之间,正版音乐网站很难赢利。在当时也鲜有广告商愿意投放音乐网站。
  2007年,曾经号称全国首家正版音乐网络提供商的网蛙公司创立4年烧掉1000多万元投资之后关闭了网站,其总经理张德甡说是因为“版权代理要价太高”。这也就表明在中国做正版的音乐付费下载模式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倒闭。若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弱化付费下载模式,寻求新的盈利模式。
  “在过去10年里,唱片产业始终支持收费的下载模式,不支持免费广告模式,从Napster开始,唱片公司不断起诉盗版的免费音乐服务,但今天苹果iTunes收费模式的增长已基本停止,而且数量不大,每年只有十多亿美元,而盗版音乐的免费用户占全于网络音乐用户的95%。从天时上看大家必须开始面对现实,开放免费广告媒体模式,来让95%的免费用户使用正版并让该模式产生合法的广告收入,虽然全球没有先例,但如果我们不去尝试,就不知要等到何时了。”这是陈戈在2007年与谷歌谈判时的精彩发言。“如果当时百度同意合作,现在的巨鲸早就起来了”陈戈苦笑道。
  创业者必须有一颗超于常人的大心脏,因为每一天都会面临着关门的危险。直到谷歌出现,被陈戈认为可能参与并影响中国互联网音乐格局的公司的到来,这一切才真正的发生改变。谷歌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必须由巨鲸负责同唱片产业沟通,获得正版免费试听、下载授权,Google则专注搜索。
  从这一天起改变了一切,两年的时间内,陈戈开始出入在百代、索尼、华纳等上百家大唱片公司的谈判桌上,直到2009年3月,Google音乐搜索上线。
  “我们现在算是一个先行者,我们只是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把免费下载和试听这过去十年争论的话题最终达成一致。这个模式开了以后,其实是我们在中国开了这个门,给许多公司开了一扇门。像百度、P2P的客户端,像酷狗、千千等都是免费下载免费试听,其实这些公司都有机会。”
  而巨鲸完成的是从四五万用户到现在的1200万左右活跃客户的涅槃。
  
  寻找机会
  
  十年的起伏辗转,让陈戈学会了一件事,那就是“向IT业学习。”从付费模式到免费模式,从姚明团队到谷歌中国,巨鲸无数次从死亡线上爬起来,继而高呼正版为王。
  在中国做正版音乐,显然是一项属于孤独者的事业。对于陈戈所做的正版音乐体验与下载的业务及其倡导的广告分成模式,易凯资本CEO王冉曾谑称这是陈戈为数不多的靠谱儿想法。音乐人高晓松也称“老陈这种人通常抓不住鸡零狗碎的小机会,但大机会只找这种人。”
  眼下陈戈的大机会,迎来了可能的突破口。2011年,巨鲸团队人数从几年里从未超过60,一举上升到80人,而且还在递增。产品开发速度也更为迅速,今年几乎每个月都会推出一款新的音乐产品。
  在陈戈看来,风投公司一般愿意和具备两种素质的公司合作,一种是具有毁灭性技术革命模式的,另一种则是具有毁灭式的商业模式。巨鲸属于后者。“当谷歌Android在中国已经遍地开花时,所有的硬件厂商都选择了Android,作为谷歌在移动互联网的布局Android,堪称相当于20年前的微软,要比谷歌网页搜索大100倍。”
  陈戈对音乐产业的信心正源于此,“Android还没有到爆发的时候,只能说音乐又更大地回来了。”
  其他的某些迹象似乎也在象征着正版音乐的光明前景。继与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简称音著协)就支付音乐许可使用费达成合作意向后,百度此前宣布旗下MP3服务将向相对封闭的正版化模式转型。这对那些从事正版音乐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要知道百度的所谓的搜索占据了数字音乐70%的份额。
  “从趋势上看对我们来讲是有利的。从产业当中讲,文化部现在也越来越重视。3月份,文化部召集开了一个会,包括巨鲸、新浪在内一些公司与会者,希冀成立一个数字音乐联盟。并起草一个维权方案,很有幸,我能成为其中的一员。”陈戈说。
  如果说盗版问题是音乐产业无法控制的过去,那么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如何变得强大完全取决于自己。
  “我觉得现在最大的挑战和最核心问题就是要建立一个游戏规则,认真学习过去十年的错误。建立规则,开创多种商业模式,这样数字音乐就会迅速起来。”陈戈表示。如果还像Napster那个时候,两年之后也有可能在互联网时代数字音乐产业会全军覆没。这是整个产业的事情。
  “还好,我们是先行者,现在没有当先烈。”陈戈对本刊记者说。
其他文献
生于富庶之家,是压力还是优越?选择自己的道路,是个性还是叛逆?衡量事业的标准,是财富还是快乐?人生的价值,是拥有还是奉献?  在参加彼得巴菲特的新书发布会之后,很难再将他与国产“富二代”相提并论。当看到沃伦巴菲特将数百亿美金的财富捐赠给慈善基金会,而只把不足1%的部分留给子女时,当看到股神之子各自经营着慈善基金的现实时,惊讶与钦佩的感觉油然而生。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这或许才是为富的光荣之路。 
期刊
每天苦练14小时,其中书法10小时,学古文,精词赋,勤刀笔,破难题。百忙中的书法家金柏林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在采访中,我们看到了柏林研究员在半个多世纪的很多作品,有词赋书法的,有书画木雕的……  发扬光大王羲之的书法精粹,是金柏林书法最大的特色。没有老师最难学,数十年在杭州大青谷攻坚克难,学习古代文化,精研诗词联赋,凝炼王羲之书法精髓,全部自学成才。金柏林有一句名言:“古代名家书法的痕迹就是我的老师
期刊
过去的一幕正再次上演。金融市场在2008年差点儿崩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型金融公司存在严重缺陷的高管薪酬制度所致。    去年,华尔街上市公司支付的总薪酬达到了创纪录的1350亿美元。拯救了银行的纳税人有权对过高的薪酬表示愤慨。股东与董事会有义务保护企业的长期价值。监管部门有必要一丝不苟地审视薪酬的形式,以遏制过高的薪酬。  在市场崩盘前夕,巨额薪酬被发放到了带领公司走入绝境的高管手上。2006
期刊
任何历史事件都在对它本身的叙述中找到了一座安居的蜗壳。对于即将为自己点燃一百根生日蜡烛的辛亥革命来说,也必须同时为自己挖一个顺风顺水的墓穴,以供后人观瞻、凭吊。作为这笔历史遗产的受理人和历史叙述的代言人,张鸣在他的近著《辛亥:摇晃的中国》(以下简称《辛亥》)中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保持着革命时代人文体温的清明上河图。  对于一个踟躇于历史迷雾前的普通读者,张鸣先生将《辛亥》一书重新放回到辛亥革命的发生场
期刊
【采访张章笋时,他刚刚履新北京潮人商会新一任会长。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2011年潮商年会上,张章笋与上任会长张善德就潮商过去与未来的发展分别做了相关的报告,赢得了现场近千名潮人的掌声。  采访中,张章笋很少谈及自己的企业北京国瑞地产兴业有限公司,被问到相关的问题也以“国瑞地产是一个很小的企业”一句带过。他讲得最多的,是作为商会的信任领导人的长远规划和潮商对于慈善事业的未来举措。  包括北京潮商助学基
期刊
常见的现象是,地方对建设崭新的、漂亮的基础设施很感兴趣,而对日常维护不太重视。    发生于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发生的滚梯事故令许多人震惊。地铁乘客对地铁安全表示担心是很自然的。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得出最终结论可能还需要时间。不过,我们可以考虑世界各国地铁系统安全的一些教训和启示。  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城市轨道交通事故的原因可分为六大类:设计问题;建设和制造质量;人为操作失误;运营中发生的自然灾害
期刊
“哎呀呀”扩张的原理是:让漂亮的“公鸡”招“母鸡”,“母鸡”“生蛋”孵“小鸡”。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曾将义乌集群总结为“6+1”理论:“1”指的是“产品制造”;“6”指的是“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物流管理、批发与终端零售”。中国企业占“1”缺“6”,等于将产业链价值的90%拱手让人。  哎呀呀饰品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国富将这6个“1”有机地整合起来。几年时间,开3000
期刊
雀巢,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达能中国式扩张”的翻版?    雀巢集团是最典型的“收购狂人”:继金融危机前收购广州五羊雪糕、四川豪吉、上海太太乐之后,从去年以来雀巢三度出手收购国内食品企业,其中包括在去年2月,以上亿元价格收购云南大山饮用水公司,其为中国饮用水行业十强之一;今年4月,雀巢宣布收购国内八宝粥和蛋白饮料市场的领头羊——厦门银鹭集团,该公司去年年销售达54亿元;现在,雀巢再度出手,拟收购国内最
期刊
采埃孚与中国的渊源,可追溯到1980年签订的第一份变速器供销合同,1981年又签订了第一张变速器进出口许可证,1987年成立了采埃孚北京代表处,2005年在上海成立了亚太区总部和一家全球工程技术中心。从1987年起,采埃孚在中国的发展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其变化之大:采埃孚如今已在中国建立了14家独资企业和9家合资企业,其中包含1个地区总部、19家生产型企业、3家销售服务公司和覆盖全国的40余个
期刊
“我希望通过我们这个案例,让业内人士了解版权意识的重要性。”    2011年4月,蒲公英童书馆总编辑颜小鹂遇到了一系列令其哭笑不得的事情。先是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儿童书展上,得知今年重磅推出的畅销书籍《神奇校车》系列在国内被盗印,随后是回国后遭遇到国内最大B2C电子商务网站京东商城的傲慢。  “今天遇到郁闷事情。早上给京东网法律部打电话,提醒他们不要再销售侵权印制的川少版《神奇校车》了,他们还很牛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