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lov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结了8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护理方法。即对8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进行高热、脱水降颅内压,合理給氧,控制和减少抽搐的发生,亚冬眠药物的使用等综合手段,密切监测病人的意识、瞳孔及生命體征变化,做好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认为在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认真的观察与护理是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和减少后遗症的保障。
  关键词:乙型脑炎;护理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简称大脑炎,国际上称为日本脑炎,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由脑炎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家禽、家畜特别是猪与马是主要的传染源,蚊子为主要传播媒介,好发于7、8、9月。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极重型患者伴中枢性呼吸衰竭,常为致死的原因,病死率在10%左右,[1]部分患者可留后遗症。本科于2013年7月——9月收治乙脑患者8例,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2——10岁,平均4•1岁;平均住院时间为14——20d;均符合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标准;均有不同程度高热,头痛、呕吐、抽搐症状;昏迷5例,清醒2例,恢复期住院1例。经过积极抢救治疗,精心护理,痊愈出院6例,未愈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
  1•2 治疗与转归所有病人均给予降温、脱水、镇静、給氧等治疗措施。本组6例痊愈出院,未愈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
  2.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病室管理设立抢救室,按虫媒传染病隔离,病室内应设有防蚊灭蚊设备。室温控制在25——28℃【2】,湿度50%——60%。加强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病室应空气流通,每月空气培养1次,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1h。由于乙脑患者对各种强光、噪音较易激惹【3】,要特别注意保持病室安静,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有计划集中安排各种治疗、护理操作。
  2•1•2 基础护理保持床单被服整洁,臀部垫一次性中单,加强口腔、皮肤及尿管护理。定时协助翻身拍背,安置患者舒适体位等,有利于血液循环,痰液引流,防止压疮、窒息发生。对清醒者给予高营养饮食,不能进食者采用静脉补液或鼻饲,以供其热量需要。
  2•1•3 观察病情,配合抢救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出现意识障碍者应注意观察意识障碍有无改善,有无颈阻、呕吐、球结膜水肿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发现病人出现高热、抽搐、呼吸改变应告知医生及时处理。应用冬眠疗法时要观察有无呼吸抑制。因病人经常使用甘露醇等药物,对血管损伤大,对输液速度要求高,最好使用留置针,选择粗直的静脉,避开关节处,使血管破坏降到最低限度,同时严防药液外渗,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2•2对症护理
  2•2•1 高热的护理高热是乙脑发病后最早出现的症状,也是乙脑病人抽搐的重要原因。【4】本组8例病人均出现高热,降温在乙脑病人的护理中非常重要,但一般的降温措施效果不佳。我们采用综合性降温措施,即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的方法。①降低室温:使用空调将室温控制在26℃——28℃,使病人处在低温环境中。②物理降温:病人高热时给予温水浴,同时给予头枕冰袋,减少脑组织耗氧量,冰敷时应防止冻伤。③药物降温:以安乃近滴鼻为主,或遵医嘱给予亚冬眠疗法。在用药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过量导致大量出汗而引起虚脱。
  2•2•2 抽搐的护理抽搐为乙脑的严重症状,反复发作会使病情恶化,表现为两眼呆视,口角抽动,肌张力增高,有抽搐发作时应立即吸氧,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抢救。抽搐可由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致【5】,应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护理。抽搐时病人常咬伤唇舌,为防止舌咬伤,可用纱布缠好压舌板垫于上下齿之间。
  2•2•3 呼吸衰竭的护理中枢性呼吸衰竭是乙脑患者致死的原因,保持呼吸道通畅是维持正常通气的必要条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根据血气分析和临床情况合理給氧。备好抢救药品如洛贝林、尼可刹米(可拉明)。保证静脉输液通道通畅,必要时开通两条静脉输液通道。
  2•3 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
  医护人员应多安慰患儿,坚持每天与患儿及家属交谈5分钟,可用图片、卡片、科教片等对患儿进行教育,消除患儿恐惧害怕、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对失语者应多与患儿谈话,鼓励家属多与患儿说话,训练语言应循序渐进,尽快恢复语言。四肢瘫痪者每日用温水热敷,早晚一次,按摩、推拿关节做被动运动,每日一次。进行定期指导,逐渐锻炼各种功能,使其恢复,争取早日康复,从而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3.小结
  流行性乙型脑炎在卫生条件不佳的农村地区常见,季节性强,并发呼吸衰竭是病死率高,容易产生后遗症【6】。通过以上多方面积极治疗与护理,有效地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治疗时间缩短,提高了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上册)【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11•
  [2]池金凤•临床护理应急预案与程序【M】•第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133•
  [3]曾丽云•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舒适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0,9(15):691•
  [4]杨牧芝,尚西云,刘幼卿,等•41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的观察及护理【J】•家庭护士,2008,6(4C):1050—1052•
  [5]李爱辉,刘阿敏,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53例的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8):1275—1276•
  [6]张岭霞•流行性乙型脑炎【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12(15):50—5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真实情况。方法 采取问卷法对多名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有关污染锐器处理情况、针刺伤的发生率、与针刺伤有关的主要环节、针刺伤后的处理。结果被调查的护士有82.1 %发生过针刺伤,且主要发生在针头套帽、分离针头、处理针头及注射等操作环节上。护士在针刺伤发生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局部处理,上报率较低。结论 临床护士针刺伤防范意识薄弱、发生率高,污染锐器处理方法欠
期刊
摘要:肢体语言通常被广泛应用于销售、广告及服务等多种行业,并取得了良好的沟通效果。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儿科及肢体语言沟通具有的相关特点,以及在儿科护理中积极使用肢体语言的具体表达方式,从而发掘医护人员借助肢体语言不仅能在第一时间及时的诊断出病情,而且更能使患儿积极的配合治疗,极大的缓和了护患关系,对患儿的病痛治疗和身心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肢体语言;沟通;效果研究       由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重症胰腺炎采用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9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97.78%,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75.56%,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
期刊
急性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 ]。急性肺损伤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症[ ],。我科近日收治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并发急性肺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临床上极为罕见,目前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度过危险期,急性症状缓解,现将相关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0岁,因“发热牙龈皮肤出血一周”入院,急查血常规示:RBC1.45×10
期刊
摘要:目的:全面分析和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复杂性肾结石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就选取的64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进行多方面(包括术前沟通、快速通道麻醉、经皮肾钬激光碎石的微创技术、严密观察减少手术应激和疼痛及术后强有力的护理)的调查、总结。结果:通过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不但使得所有患者的手术都取得了成功,结石清除率上涨到百分之九十,还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并发症的出现和住院时间的延长,这些都为患者节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COPD住院患者个性化心理干预,提高对该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 方法:对黄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2009年10月-2010年10月确诊的84例COPD住院患者个性化心理干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护师根据病人焦虑抑郁的评分结果对实验组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个性化心理干预,住院期间连续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出院前责任护士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评估,比较两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结果的影响,为老年患者提供舒适、满意的护理服务。  方法:将366例老年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输液故障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输液故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P<0.05)。  结论: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老年人股骨头骨折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住院的5例老年人股骨头骨折或保守治疗患者护理情况进行总结结果经过精心护理没有出现压疮等对应护理工作产生的并发症结论该类病例的护理非常关键,减少并发症是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老年人;股骨头骨折;并发症       1一般资料  1.1病例资料患者共5例最小年龄68岁。最大89岁,保守治疗的原因1例患有糖尿病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3级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討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将 78 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 2 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引入护理临床路径,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
期刊
摘要:目的:系统化护理在关节炎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中收治的关节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50例。所有患者全部采用医用臭氧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疼痛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疼痛的VAS评分都显著低于治疗之前,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