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常用诊断方法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ouggyy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幽门螺杆菌(H.pylori)常用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

方法

133例存在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胃镜检查过程中于胃窦小弯侧黏膜取3块组织,分别用于快速尿素酶试验(RUT)试纸法检测、RUT凝胶法检测和组织学检查,在胃镜检查结束1 h后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以组织学阳性作为"金标准",以任意2项检测阳性作为相对"金标准",统计上述各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性及与"金标准"/相对"金标准"判定结果的吻合度。

结果

RUT试纸法阳性111例,RUT凝胶法阳性76例,14C-UBT阳性70例,组织学阳性62例。(1)以组织学阳性为"金标准",RUT试纸法与组织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0.295),而RUT凝胶法和14C-UBT与组织学检查结果呈中高度一致性(Kappa=0.672和0.670)。(2)由于RUT试纸法诊断H.pylori感染的特异度差,剔除出相对"金标准"的备选行列,最终以RUT凝胶法、组织学、14C-UBT中任意2种检测阳性为相对"金标准",组织学、14C-UBT与相对"金标准"一致性极好(Kappa=0.821,0.850),RUT凝胶法与相对"金标准"呈中高度一致性(Kappa=0.763),而RUT试纸法与相对"金标准"一致性较差(Kappa=0.280)。根据14C-UBT检测结果所建立的ROC曲线,当选择常规截断值(DMP值≥100)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32(0.884~0.979),14C-UBT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86.3%,准确率为92.5%;当提高到DMP值≥166时,ROC曲线下面积增加至0.949(0.906~0.992),再以相对"金标准"进行评价时14C-UBT的敏感度为96.7%,特异度为93.2%,准确率为94.7%。

结论

RUT试纸法检测H.pylori感染准确性较低,而14C-UBT、RUT凝胶法、组织学检测准确性较高且三者诊断效能相近,并且增加14C-UBT截断值至DPM≥166能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价值,并探讨Photoshop软件在鉴别平滑肌瘤和间质瘤EUS图像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4月至2015年3月,656例EUS检查后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治疗的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病变大小及起源以ESD术中诊断为金标准,病变类型(平滑肌瘤、间质瘤、异位胰腺、脂肪瘤等)以ESD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结果为金标准,统计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不同型号的穿刺针和不同穿刺方法对穿刺样本量的影响。方法3种不同型号的穿刺针(19 G、22 G、25 G),分别采用无负压、10 ml负压、20 ml负压和慢提法(slow-pull)这四种不同的穿刺方法,对离体猪肝进行穿刺(每块猪肝上采用1种穿刺方法),同一穿刺方法下每种型号的穿刺针各取6份样本,病理切片行获取样本评分。结果样本平均分19 G穿刺针为(5.71±0.69)分,22 G穿刺
期刊
目的探讨复合常规剂量芬太尼(1.0 μg/kg)行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监护性麻醉时右美托咪定的最佳剂量。方法60例择期行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0 μg/kg后,分别恒速静脉注射负荷剂量为1.0 μg/kg(D1组,n=20)、1.5 μg/kg(D2组,n=20)和2.0 μg/kg(D3组,n=20)的右美托咪定,待改良OAA/S评分≥3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估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清醒镇痛镇静技术在老年患者胃肠镜诊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 500例行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镇静镇痛下胃肠镜诊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诊疗完成情况、麻醉药物使用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内镜诊疗,参考诱导总量用药可达预设镇静程度的患者占91.3%(3 196/3 500),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轻微,术后几乎全部能及时睁眼,离院时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