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有激情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g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有效灵活地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学习兴趣,师生之间要进行情感交流,教学互动。在组织教学中,要让学生期待着上课,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上课时是否有激情,教师是否能够用自己的满腔热情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堂,呼唤激情
  
  拉罗什富科说:“具有激情的最笨讷的人,也要比没有激情的最雄辩的人更能说服人。”教师饱含激情的教学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促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激活思维,张扬个性。激情是点燃学生热情的火炬,是激发学生情趣的酵母,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激情是教师工作的催化剂,是教师工作成绩的奖赏,是教师永远年轻的标志。激情可以弥补知识的不足,可以补偿教师的缺陷,可以产生创造力。没有激情的课堂,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只能是死水一潭,毫无生机;没有激情的课堂,触动不了学生的思维,只能是白水一杯,无滋无味;没有激情的课堂,开发不了学生的潜能,只能像空转的马达,虚度了时光,浪费了能源,毫无功效。妥当而又自然地流淌着的激情,会使课堂充满魅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呼唤激情涌流!
  
  二、课堂上激情的表现方式
  
  1.抑扬顿挫的语言。
  教师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教学的,因此语言也是教师在课堂上表达情感的主要工具,在课堂教学上,一种腔调,一种语速,一种节奏的平淡语言,没有重音,没有起伏,没有激动、跌宕起伏,就难以引人入胜,甚至使人昏昏欲睡,学生们欲听不能,那还谈得上什么教学效果?教师要提高自己口头表达的感染力,做到有声有色地教学。
  2.张弛有度的课堂结构。
  没有任何波澜、一切按照既定的框架进行的课堂教学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因为缺少感情的投入,学生就没有什么收获。所以课堂上必须善于应用设置悬念、反问、夸张等技法。使课堂起伏跌宕,高潮迭起,而在这种高潮中激励学生思维的成功,努力实现知识的应用,从而使学得的知识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热情。
  3.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令高潮迭起的策略之一。对此要不断研究,不断探索,寻找新颖的、适合学生实际,并能引发学生热情的教学方法。
  
  三、“激情度”的调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激情,急于传授知识,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倦、冷漠的态度,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然而,若激情过盛,又会使愉悦的气氛流于形式。”因此,可以这样说,没有教师的主动教学激情,就不会有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激情。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有对学生无限的爱心,掌握好激情的调控。一是自我调控,二是对学生调控。
  (一)教师感情的自我调控
  课堂教学氛围首先决定于教师的激情,若教师表情冷漠、呆板、情绪低落,学生的求知欲就会烟消云散,课堂如一潭死水。无声无息之后,一无所得,如何谈课堂效益。因此,我觉得教师进入课堂,必须容光焕发,面带笑容,充满激情,始终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让学生感觉到你对本学科、对学生充满爱,以感染学生的情绪,唤起他们对本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上进、求知的激情,营造和谐、积极参与的氛围,使学生高效的学习。这样的氛围,课堂效益又怎能不提高呢。当然,我们教师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这决不能把这种情绪带到课堂中去,我们要有高尚的人格和敬业的精神以及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战胜自我,调控自己的情感,将一切烦恼置之度外。
  (二)对学生情绪的调控
  学生的情绪会随着知识的难易程度而发生变化,知识点的难易与学生的激情度成反比。因此,要很好地调控学生的情绪,教师必须在课前研究好学生,吃透教材,把握知识点的难度,设计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以调动起学生的激情,即把好备课这一关。课堂教学时,随时让教师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巧妙运用教师的激情、教师的语言、适当的提问及其他辅助手段来调节学生的情绪论。对于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始终处于平和的心态,心平气和地去学习,探讨每个知识点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绪和环境下积极地探求新知识。对于难度小或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四、激情从何产生
  
  1.教师教学的激情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讲台是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课堂就是展示教师生命价值的具体世界。一定要让自己的生命在课堂上焕发出亮丽的光彩,一定要让学生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是教师拥有激情的内驱力。
  2.教师教学的激情来自对学生的爱。
  生龙活虎的学生是茁壮成长的幼苗,也是老师生命的延续,更是老师智慧的体现者和发扬光大者。教师要细心地、亲切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就是学困生,教师也要看作宝贝,更要细心照料。这是一种爱护之情、亲密之情。有了这种“情”,就必然倾注满腔热情。学生是能领悟到、感受到的,必然会燃起学生的感恩之情、爱师之情,从而好学之情、勤学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师生双方“情感”的碰撞,就必然击出灿烂的知识之光,进而达成知识产生、传播和应用之效果。
  3.激情来自于自信,自信来自于准备。
  教师要深入教材,善挖教材,勤备学生,研究教案,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教师只有吃透教材,熟悉教案,了解学生,真正成为文本和学生的“知音”,才能充满自信,才可能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走进教室,在课堂上风度翩翩,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4.教师的激情来自于勤于读书及广泛阅读。
  教师只有勤于读书及广泛阅读,知识面广,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旁征博引,对问题的分析入木三分,得心应手,妙语连珠,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深邃、智慧和仁爱,使学生既是在学习知识,又是一份享受。
  5.激情来自于风度。
  一个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性格乐观,头脑灵活,幽默风趣,反应机敏的老师, 绝对是一个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是一种气质、一种风度。由气质、风度而流露出的激情,让人心醉。这些应该是教师必备的素质。
  6.激情来自于幽默。
  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幽默”,它是一种个人独特的气质,它是一种高超的艺术,有声的或者是无声的。也有人说,幽默既是一种语言艺术,又是一种行为特征。从心理学上讲,人们大都喜欢幽默的故事,欣赏富有幽默感的人。因此,一位教师拥有一份幽默,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幽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他们的喜悦和欢乐,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快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教师的教学就有了个性魅力和智慧的光彩,就能把一些抽象的、复杂的教学内容,以一种生动而饶有兴味的形式表现出来,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学难度,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激情并不仅仅限于侃侃讲演,更重要的是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上,老师集中讲述的时间是有限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在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的活动中,老师眼神的投放、开口的话语、举手的指向、投足的方法,都是以情传知识。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亲切的辅导,和学生共同的活动,给学生指点迷津,巧解学生的疑惑,进而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在了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海纳百川的胸怀、成竹在胸的信心,方能使课堂活跃热烈,紧张有序,课堂效率就会明显提高。
  (责编 李 晔)
其他文献
【摘 要】 英语阅读是中国大多数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手段。通过阅读可以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增长知识,也会提高其他抽象概括、归纳综合、逻辑思维、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学生通过掌握阅读结构示图,可以很好地揭示作者的意图,理解文章的内涵。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可大量地精读文章,继而从听说读写全方位地学习英语。  【关键词】 英语阅读能力 阅读结构示图 小组活动    从古至今,每个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如何把“素质教育”贯穿在每一节课中,更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发展.  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发展呢?根据本人的教学体会,概括为12个字:质疑、引趣、动情、导思、求变、务本.这里把“质疑”放在第一位,主要是强调它的重要性,但它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引导学生进一
【摘 要】 信息技术课在中小学课程中处于“次科”地位,学校不重视,学生不想学。很多时候,信息技术课变成了“玩电脑”课,学生没能真正学习和掌握其理论知识和操作原理。本文就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提出一些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 高中 信息技术 吸引 兴趣 应用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使世界经济迅速进入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因此,中小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
目的:观察和验证糖脉通Ⅰ号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降糖抗栓作用,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四氧嘧啶造成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糖脉通Ⅰ号对大鼠血糖、全血黏度、血浆黏度、
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让学生从小树立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强大的认知工具的意识,同时也关注信息技术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的影响,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
在与众多的中学语文教师交流中,他们都说一直以来被这么一个问题所困绕:语文教学中,尽管老师们从字的音、形、义讲到词的解释;从句子的分析到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等方面大讲特讲,学生们也大练特练,但是语文教学为还是走不出“高投入,低产出”这样一个“怪圈”,并且不少的学生文不成体、言不由衷,跟别人也没能顺畅的交流。其实,症结在于,教师没能从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入手,造成过程与方法的断层,致使学生知识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学能否获得丰硕成果,教学效果能否提高,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学习,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必要.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一、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但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往往掩盖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几何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几何图形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学习要求为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由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通过实例了解视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来发展空间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