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辖区管理体制 加强城镇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考——以大丰县的实践为例

来源 :人口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跃发展,人员流动量的迅速增加,特别是城镇以往以户口为载体的计划生育管理模式,已使计划生育工作形成了断层夹缝,因此,计划生育工作又出现了城镇新的难点和重点,全国各地作为热门课题在不断研究探索。笔者通过对江苏省大丰县实行计划生育辖区管理的调研,认为这不失为目前较为成功的抓好城镇计划生育的管理体制。 1 实行辖区管理势在必行 所谓计划生育辖区管理,就是无论常住户或临时居住户,无论流进或流出,城镇还是农村在辖区政府区域内的人口,均实行由当地人民政府统一管理,以村(居)委会为基层块管载体,以条上的单位为部门或系统的基础条包载体,把辖区内连成整体的条块结合、条包块管、齐抓共管新体制。
其他文献
“优死”即指安乐死。对生命质量低劣新生儿施行“优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将“优死”与“优生、优育、优教”并提,有利于优化生命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既可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又可减轻家庭的经济与精神的双重负担。对生命质量低劣新生儿施行“优死”符合人性伦理和医疗道德。施行“优死术”要以法律为依据,要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对生命质量低劣儿的舍弃要有严格的标准,“优死”与杀婴有质的区别。
利用江苏省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本文分别用维布尔分布、伽马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对妇女生育模式进行模拟,首先,将三种概率分布模型的公式进行处理,使它们形成由统一的两个参数(Im,a)构成的形式,Im,a有明确的含义。本文使用非线性规划——无约束条件下的多元寻优法来求解,其效果优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而且r(a)中的a不需要是整数,提高了模拟精度。结果表明,(1)三种概率分布模型各有优、缺点,(2)累计生育率模式在总体上服从对数正态分布,(3)维布尔分布对数据稳定性的要求高。
<正>1 研究背景 我国农村人口的控制有相当的难度,而迄今为止,人口政策的侧重点一直放在已婚的和已生育过的妇女的生育行为控制与计划生育上,中学生未被列为工作对象,甚至被列在考虑范围之外。农村生育人群的主体是青年,农村青年生育行为的表现通常以他们过去的认识与经验为基础,离不开农村文化环境及农村学校教育的影响。四普资料显示,1989年全省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中,未到法定婚龄即男不满22周岁、女不满20周岁的青少年中,有配偶者(含丧偶、离婚,下同)达43.97万人,占全省同年
<正>经济繁荣使流动人口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科学界和有关政策部门关注的热点,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广东省已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全面和操作性较强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取得一定成效。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规范化管理问题做些探讨。 1 加强广东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必要性 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需要。广东省经济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1990年第四次普查时为329.26万人,1993年据公安部门统计已超过1200万人,是全国流动人口最多的省份。据
“人口研究奖”是本刊于1991年设立的我国人口学界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人口学优秀论文奖项。迄今已评选过三届。“人口研究奖”设立以来,受到人口学界、广大读者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并得到社会极大的支持,编辑部还经常收到询问有关“人口研究奖”情况的函电。为此,特发表这篇文章,使大家对“人口研究奖”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同时我们期盼着更多的支持。
<正>我市自1992年跳出计划生育省重点管理圈子以后,瞄准全面落实“三为主”方针的目标,把工作着重点及时转移到加强村级规范化管理上来,不仅有效地巩固了跳圈子成果,而且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的稳步提高。1993年底全市人口出生率11.3‰,计划生育率93.4%,期内节育落实率95.6%,一孩积累率25.96%。1994年1—6月份,全市人口出生率4.82‰,计划生育率91.72%,期内节育措施落实率96.7%,一孩积累率28%,意外怀孕率由1.78%降至0.8%。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从1993年起上海率先在全国诸省市中进入人口负增长状态。由于人口增长态势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与人口控制相联系,因而,这一人口现象的出现引起人们的关注,乃至对人口政策本身的检讨是正常的。本文从上海人口负增长的形成过程及其原因的角度探讨负增长与人口政策的关系,进而讨论人口政策是否需要改变的问题。负增长是长期低生育率的结果,而低生育率是人口转变的必然趋向,由负增长引出的社会经济问题(包括人口问题)亟须关注重视,但这些问题的消弭并不可能指望通过人口政策的调整(哪怕是较大的调整)来实现,并且,盲目的调整可能引出新的问
回顾1974年布加勒斯特世界人口大会以来国际社会对人口与发展问题认识的演变过程;较为详细地介绍1994年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的情况;对开罗会议产生的《行动纲领》的要点给予归纳和分析;结合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现实情况,就如何理解和借鉴国际上对人口与发展问题认识的新进展,推动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谈一些初步的想法。
利用翔实全面的调查数据细致深入地分析了全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现状、问题和原因。文章指出农村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虽有新的进展,但表现出相当大的不平衡性,扶贫工作与计划生育的结合仍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奖励优惠政策措施出台难,落实难,覆盖面低;政策、措施普遍存在实际落实程度差的问题;奖励优惠措施针对性差和力度较低,利益导向的作用不大;扶贫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存在着政策环境尚未形成,没有形成坚强的组织保证工作,制度尚未形成,采取的工作措施单一等问题。文章指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认识问题,资金
<正>背景 今天,世纪之交的中国在社会经济转型的诸多方面都已走到了历史的转折点,中国的人口发展也不例外。从历史变革的背景下审视人口与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我们可以说,对人口问题认识的推陈出新既是变革的反映,也是变革的动力。 正如有识之士所共同关注的,当代中国人口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在发生重要的变化,有关社会大转型中人口转型问题的讨论正趋热烈。譬如,中国人口已开始转向低、负增长,人口转变增长开始转向人口惯性增长,等等。总之,中国人口发展中互相交织的内生变化和外生变化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