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作文课堂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工作者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实践者,教师理应实施和谐教育,创设和谐课堂,以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教育的感染力。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应该构建和谐的作文课堂,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关键词:和谐课堂 作文 兴趣
  和谐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作文教学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构建和谐的作文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捕捉生活情景,打好作文课堂的和谐底色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文章“就是生活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叶圣陶先生还坚信不论什么人都能写文章,因为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活,在每个人生活的画卷上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靓丽的底色。写作本身就是生活,写作的内容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里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所发生的人和事(物)。我们老师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帮助学生捕捉生活情景,打好作文课堂的和谐底色。
  有一年冬天,我正在上课。忽然,窗外下雪了,这可是孩子们盼望已久的事情。一会儿,雪越下越大,学生们发现了窗外的变化,喜形于色,用他们自以为我觉察不到的方式传递着下雪的消息。孩子们经不住雪的诱惑,一双双小眼睛不时向窗外望去。见此情景,我放下了手中的课本,索性和同学们一起投入那圣洁、美丽的雪的怀抱。一朵一朵的雪花,落在孩子们的睫毛中、脖子里。孩子们捧着,踩着,掷着,那如痴如醉的情形,令人难忘。课后,我布置了一次小练笔。第二天,一篇篇优美的习作纷至沓来,有的写道“有的雪像流星一样直垂而下,有的雪像烟一样轻,像纱一样白,飘飘摇摇,还有的雪像一串银珠,又像小雨点,玲珑剔透,洁白如玉,纷纷扬扬,为我们挂起了白茫茫的天幕……”“淘气的小雪吻着我的额头,爽死了!”“鹅毛般的雪花飘个不停,不一会儿,整个校园都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每个学生笔下的“雪”各具特色,字里行间洋溢学生写作的个性。而这一切只有学生在实践中亲身经历,才能获取。
  有句话说得好,“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有许多动笔的机会,我们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抓住机会,自觉地历练自己的写作能力,在生活的基础上构筑作文课堂的和谐底色。
  二、开展活动,营造作文课堂的和谐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这一基本理念奠定了语文教学走向开放、走向实践、走向综合的基础,也为作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和谐提供了理论依据。
  我曾多次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作文,如开展室内体育比赛活动,举行成语接龙游戏,围绕一个主题召开记者招待会,进行科技小制作,带领学生外出参观等,尽最大努力试着把作文课变成一次游戏、一次通知、一次采访、一次观察实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轻松愉快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去发现、研究,去追忆、再现,去想象、推断,去剖析、感悟。让学生明白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想说就说,想写就写。
  如有一次,我们班开展了“水果拼盘”的活动。同学们拿来了许多水果,有圆圆的西瓜,黄澄澄的梨,弯弯的香蕉,可爱的樱桃……首先我让同学们说一说水果的名称,看一看它的颜色,摸一摸它的形状和质地,尝一尝它的滋味。让同学们向同桌、小组、全班同学“推销”自己最喜欢的水果。接着引导学生把各种风味不同的水果制成水果拼盘。让他们选择伙伴自由组合,先讨论图案,再动手制作,最后给拼盘命名。同学们一个个兴趣十足,干得挺起劲。不一会儿,各小组带着水果拼盘纷纷上台介绍。同学们的作品可富创意了,而且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如:万紫千红,小儿垂钓,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拱月…… 最后我激发同学们说,下节课,我们班将在全年级举办一个“水果拼盘”展览会,为了让参观的同学了解你们的创作意图,请每位同学为本组的“作品”写一则“说明书”,班级将组成评审小组,择优录用。唰唰唰……同学们很快行动起来了。
  这样在活动中有意识地潜藏着特定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这些游戏,通过这些游戏活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创设契机,拓宽作文课堂的和谐空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爱因斯坦)在作文教学中,应创造契机,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激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燃烧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发掘学生潜在的智慧和灵气。
  我们可以结合阅读教学,根据课文结尾省略或意犹未尽之处展开文意延伸或想象练习。例如,《穷人》的结尾是这样的,“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语言戛然而止,但文意没有言尽,可让学生续写下去。还可以根据文中的插图进行补充或扩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插图是邱少云在烈火中的形象,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的巨大痛苦都是通过“我”的心理活动侧面描写的,那么邱少云的心理感受会怎样,可引导学生观察他的神态、动作进行想象。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激活了学生想象的火花。
  我们也可以结合生活情景,提供开头或结尾,展开想象练习。例如:下课了,同学们正在操场上玩,老师突然来到我们中间,把一张纸条递给了班长……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想象的情景,拓宽了作文课堂的和谐空间。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作文课堂的和谐结构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深刻地阐述了兴趣的重要。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形象的画面、清晰的文字、甜美的音乐、亲切的语言,创设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情景,它能全方位吸引学生的感官,让他们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欢快、愉悦、充满活力的情趣中完成习作练习。
  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一段音乐,配上恰当的画面,让学生们一边聆听一边观看,然后将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既可以让他们叙述性的介绍自己对这段画面、音乐的理解,也可以让他们议论性地介绍他们从中得到的体验和灵感。无须限制作文的题目、体裁,只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利用自己擅长的手法进行习作训练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的习作方式,寓学于乐,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自由、安全、合作的学习氛围,使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落实,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多次实践充分表明,作文课堂只要时刻演奏着融洽、和谐之音,就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能让学生做到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让效率提高,让真情与性灵永存。
其他文献
数学的两大主干是几何与代数,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思维特点。代数:数量关系的科学,有序思维占主导,培养符号运算能力:几何:空间形式的科学,视觉思维占主导,培养直觉能力,培养逻辑能力,培养洞察力。从十八世纪开始,笛卡儿就把“数”和“形” 通过直角坐标系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开始在直角坐标平面上研究代数与几何问题。把数和形的研究统一了起来,数形结合形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手段和思想方法,中学数学从始至终都贯穿着
期刊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讨论对微观粒子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微粒观,逐步形成 “宏观—微观—符号”相互联系的化学思维方式。  关键词:微粒观;抽象性;化学思维方式;化学符号  化学入门的关键在于建立“宏观—微观—符号”相互联系的思维方式。[1]而学生建立起对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与物质、化学反应等实体的对应是形成这种思维的关键。但由于微观粒子的抽象性、简洁性,使得学生对分子、原子的映像模糊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高中生写读后感,当然不能写得像小学生一样肤浅,怎样避免这个问题呢,我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吸收前辈经验,总结了一些章法,供学生们分享。  一、精读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  精读文章,就要做到一遍又一遍地读,细细地品味。只有在精读中,我们才能深刻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苏轼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
期刊
期刊
为什么出发点再好也不一定能得到所期待的结果?老师的出发点,未必就是学生接力的起跑点.警醒自己的教法有没有真的延伸到学生实际所处的起点.你教学的重心真的就是你的学生对
花朵的成长离不开甘甜的雨露和温暖的阳光.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忙.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要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
随着各国NGO的兴起与发展,对NGO在各领域的作用与地位研究也不断深入。但中国学者对NGO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人们缺乏对中国NGO现状的全面了解,这不仅影响了NGO理论研究的深入,
期刊
摘要::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进而提高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能力。  关键字:: 数学;生活;学习;运用  在我读一年级时,由于父母亲都是文盲,我便成了家中唯一的读书人,父母亲有什么要算数的,他们都会带我在身边,以防别人骗了他们。那时的我,为了得到父母亲及周边的人对我的夸奖,对生活中出现的数学知识都很感兴趣,为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我自然酷爱数学课。
英语课堂“有效教学”取决于有效教学行为的决策,促成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1、清晰授课;2、多样化教学;3、任务性导向;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5、确保学生的成功率。为了让学生在有限课堂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必须首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和认清学生动态学习和爱好以及个性特点等,通过教师的最有效的多样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千方百计地使有效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