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像什么?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xing7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级学生来办公室交作业,其中有一题是“阳光像什么”,他的老师看了一眼他的答案,说道:“阳光怎么像金子?这句话说不通!”
  这位老师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阳光为什么不能像金子?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阳光洒在湖面上,金光闪闪,就像闪耀的金子!再说,这道题的本意是引导学生想象,如果让一年级学生为了回答‘阳光像什么’而追求‘标准答案’,那么,在他们有限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就会走入‘死胡同’。不如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观察中完成这一道题!”
  此时,一年级老师身边的这位小家伙,低着头,准备回教室。很明显,挨了老师的否定,他很是委屈!看着这个平日里活泼可爱的小家伙今天如此窘迫,作为五年级老师的我决定帮他一把。
  我把他喊住,拉着他的手,对他说:“阳光像什么,你想不想知道?”他点点头,还是一脸的委屈,我说:“老师给你一把金钥匙:你到校园里去找一找、看一看,一定会知道的!”他一听,表情瞬间亮了起来,点点头,笑着跑开了!
  第二节课下课,他笑着来了,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知道阳光像什么了!”这一次,他一脸的阳光,自信地站在我眼前。孩子的天真烂漫照亮了我,我拉起他的手,像个好奇的一年级学生,问他:“阳光像什么?”他笑着回答:“阳光像灯泡!”他的回答逗乐了我,问他:“这回,你是怎么知道的?”他眨眨眼,说:“我问同桌的,是他告诉我的!”原来,他把同学的答案“借”来了,但是我还是要表扬他:“不错,遇到不懂的问题,你能向同学请教,也很不错哦!”他笑了起来,看得出我的表扬让他很开心。我摸摸他的头,继续说道:“‘阳光像什么’,还有什么方法知道呢?你继续找一找、看一看,老师期待你有更精彩的发现!”他笑着离开了!
  中午,我正在办公室里,他冲了进来,拉住我的手臂迫不及待地说:“老师,阳光像利剑!”我很惊讶,这是《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上的一句话,他是怎么知道的?他翻了五年级同学的书了?我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他急着说出他的所得:“我姐姐告诉我的!上午放学时,我问了我姐姐,她就告诉我了!回到家,她还翻书给我看了!”这种向高年级同学请教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我立刻表扬了他,引导他继续寻找:“陽光像什么,你继续寻找,一定会有更精彩的发现,老师相信你哦!”他很高兴,蹦蹦跳跳地离开了!
  第二天,早读之后,他再一次冲进办公室,对我说:“老师,老师,我知道阳光像什么了?”面对这个不断探索的小家伙,我很是赞赏,认真倾听:“像什么?”灿烂的笑容在他脸上绽放开来:“像妈妈的手!”说完,他非常自豪,我的好奇被点燃了:“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灵气十足的小家伙十分得意地说道:“昨天,我让妈妈带我去寻找阳光,妈妈牵着我的手,很暖很暖,像阳光一样暖!”我立刻表扬他:“说得真好!你不仅去寻找了,还用心体会了……”还没等我说完,他着急地打断了我:“老师,老师,昨天我去大树下看了,阳光真的像一把剑!”顿了一下,他又急着说道,“我和同学们在校园里找了找,发现了很多!”
  “发现了很多?很不简单啊!”正当我追问时,门外几个小脑袋探了进来,我马上招呼他们过来,办公室里立刻变得热闹起来,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说:“太阳照在树枝间,阳光像宝石一样”“太阳照在池塘里,阳光像闪闪的镜片”“冬天的时候,阳光像温暖的火炉”……
  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被眼前一双双探索的眼睛所打动,被一句句精彩的比喻所感染——这些小精灵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学习本来就是一场探索的过程,课堂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障碍,只要老师不急于得到“标准答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在生活中探索、在生活中体验,把生活变成课堂的一部分,学生就会发现美好,创造精彩!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3、74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学例题1和例题2。例1通过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着数到20根,也就是数出另外10根小棒,把这10根小棒再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接着教学数的读法,教师应注意让学生通过学具的操作,并在数的组成的
期刊
面容坚毅、自信,着装简约、干练,和其他老师一起讨论、安排学校事务时,沉稳自信、言简意赅,说起自己近40年的教育经历,说起楚雄开发区实验小学近20年发展壮大的历程,她柔情流露,那种对教学的喜欢、对教育的执着、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与自豪,以及工作、生活给予她的快乐溢于言表——这是楚雄开发区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王静给人的第一印象。  走进楚雄市开发区实验小学的本部和古镇校区,绿植蓬勃,花色缤纷。操场上,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应同时兼顾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这四方面目标的整体实现,这才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因此,教师也应这样去理解和认识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数学学习不应只是单纯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应是通过知识的建构,充分展开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四方面目标附着在典型的知识和问题上,落实在这展开了的过程中。为此,教师可以
期刊
【导读】  “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教学内容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换和位置确定”的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意义之后,学习比例和比例尺之前的一个内容。而人教版则安排在六年级下册,学习了比和比例知识后。两个版本的“图形放大或缩小”编排顺序不同,学生学习的着眼点也理应有所不同,但是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本质应该是一样的。怎样在学生还没有学习比例尺和比例的情况下去深刻理解图形缩放的本质?这是本节课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挖掘教材中的思维训练点,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巧妙设疑,唤醒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苏格拉底说过:“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向学生提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疑,以疑激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期刊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让热爱劳动的种子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家校共育是有效途径之一。  一、以家庭生活为载体,让劳动教育常态化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转变“重学轻劳”的意识,营造浓厚的家庭劳动氛围,给孩子创设更多的劳动机会。  首先,让家庭劳动成为孩子成长的必修课。家长与孩子签订“成长协议”,明确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进行家务劳动的责任和义务。家长应该常常带着孩子共同打扫房
期刊
振兴教育,希望在教师,关键在校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校长应该也必须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管理方式,转向适应创新的素质教育的管理方式;从过去主要运用行政手段的管理,转向运用民主与法治的管理。作为新时代的校长,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良好素养,才能适应时代变化和教育发展的需求,治理好学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助一臂之力。在众多的素养中,我认为提升下面这四种基本素养,对提升校长的治校能力大有裨益。  一、全
期刊
【导读】  “折线统计图”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例1的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源自条形统计图,但和条形统计图又有质的不同——它更注重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换言之,折线统计图的数据从静态变为动态,其作用是从现在去“预知”将来。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思维习惯转换的挑战难度是巨大的。带领学生从现实生活问题情境中,逐步认识到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原理、理解折线统计图“从现在预知未来”的实用价值,是本节课的核心
期刊
“读写结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语文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把阅读与写作两个因素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有目的、有系统、有序列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读写结合中的“写”不同于习作教学,它以读为前提,是读的延伸,是阅读过程中产生的观点、思想感情的表达,是对阅读材料表达技巧的学习借鉴。立足文本,深入解读文本,找准读与写的最佳契合点是读写有效结合的关键。  一、有样学样,按图索骥
期刊
词语,是组合句子、表情达意的基本元素,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与其词语积累量的多少、质的高低关系密切。因此,教师在词语教学中要以词语的运用为目标,有的放矢,因词而异,在多种形式的言语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一、就地取材:在語境联系中运用  语境,是词语理解和运用的重要凭借。就一篇课文而言,文中的词语都处于课文提供的语境中,词语的意思、用法与语境联系,方能让学生得到词语理解和运用的启迪。若文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