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正月鼠俗视域下的“老鼠嫁女”解读

来源 :民族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xiangr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鼠嫁女"故事起源于印度,传播于东亚,但受到东亚时间文化框架和东亚古代普遍流行的阴阳观念影响,实际上已经变异发展出与原故事主题完全不同的新层面,这表现于民俗中广泛流行于正月的"老鼠嫁女"传说、故事以及民俗仪式中形成的一系列习俗。而不论在中国本土还是在东亚,认真审视这些经过变异的风俗,背后依旧可以寻找得到东亚内在的原逻辑和引导这些风俗初始发生变化的文化启动点。
其他文献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西方艺术人类学学术史",项目编号:19BA012,项目负责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研究员李修建。人类学的兴起,与西方世界的大航海发现、启蒙运动以及殖民主义密切相关。从泰勒等人代表的古典进化论学派算起,已有100余年的历史。
古筝又名秦筝、汉筝、瑶筝、鸾筝等,是属于弹拨类的中国民族传统乐器。古筝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在秦国(现陕西)一带广泛流传,故又名秦筝。《史记》中的《李斯列传·谏逐客书》记载:"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后来古筝广泛流传到全国各地,甚至远至蒙古、朝鲜、日本等地。
艺术乡建是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与乡村振兴事业的高频热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积极推动下,艺术家、建筑师、村民、地方政府、企业、志愿者倾力投入其中,新思路和新模式层出不穷,可圈可点。但无论是重构"艺术的乡村",还是活化"乡村的艺术",实非乌托邦想象。当艺术生产面对乡村这样一个活态实体,各方的预期与实际结果。
筷笼是旧时民家必备的物件,多用于筷子洗干净后放入,自然沥水晾干,是一种很干净的做法。过去的筷笼有陶制、瓷制、竹制等,这些材料各有所长。然而,用得比较多的,还是木制筷笼,简单的就用几根木条拼成,复杂的则要在面板上雕刻花纹,题材以吉祥图案为多,其处理手法多结合着时代的审美趣味。
1989年的波兰政治变革引起了社会生活所有领域的巨变,波兰成为一个民主国家。由民主选举出来的当局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一项是自由市场。这场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夯实民间团体的基础结构——积极的民间团体不必等待国家当局的指导方针就能自我组织起来。这一系统性的变革旨在使波兰达到欧洲联盟的入籍标准:民主制度、自由市场经济和社会自治。与波兰的制度变革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一是1989年后批判艺术现象的出现;二是乡村社区当地生活的变化。
根据不同故事类型之间接合部分的结构特性,我们可以将蛇郎故事与螺女、老虎外婆、灰姑娘等故事类型的组合形态分为嵌入式、连缀式、复合式三种。嵌入式是蛇郎叙事过程中组合进螺女及巧女型,嵌入部分的两端都有机地编织进蛇郎主干中,类型之间的相似性提供组合基础,叙事逻辑、框架互相协调和限定。连缀式是两个类型前后连接组合,包括两类:"老虎外婆+蛇郎"是相对完整的连缀式,两类型中间衔接处具有双重形态意义的功能性事件,是角色转场、叙事过渡的关键;"灰姑娘+蛇郎"是不完整的连缀式,由蛇郎妻回娘家的文化符码在衔接处提供了文
八臂哪吒城传说被认为是北京最重要的传说之一,历史学家陈学霖指出该传说"应该肇始于清末民初之际,不可能太早完成"。但是,如果我们将陈学霖尚未涉及的曲艺说唱及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纳入考察范围,对不同异文进行时间排列和文本细读,还可具体划分该传说的不同发展阶段:一、元末已有北京城是哪吒城的说法,但是只有比附,没有相应传说;二、明初之后,哪吒城的说法中断了近500年;三、清代已有刘伯温建北京城传说,主要流行于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四、清末民初城墙渐次遭毁,哪吒城概念被重新唤醒,开始与刘伯温挂钩;五、成熟的
华西地区自殷商以来与草原地带有马匹贸易往来,通过这些路线网络,西亚远域的形象传播到东亚。掌握驯马技术和马政的游战族群是连接东西方文化的纽带。在"青铜时代陷落"、族群流动大背景下,中国地区开始出现西亚带来的器物,并通过道听途说式的传播,中国艺术造型开始少量融合远域的形貌。但是,中国最早的翼兽造型还没有形成传统,后来战国新兴的翼兽造型与殷末周初的形象传承关系薄弱,更多可见新时代再发生的外来影响。
瑞金华屋村17棵松的故事,展示了当地民众和地方干部对红色故事不同的叙事逻辑。从"风水树"到"烈士树"的叙述,是当地民众将树木人格化,表达了他们对"烈士/祖先"的深厚感情;从"烈士树"到"信念树",是地方干部将树木崇高化,表达了革命精神万古长青的理想信念。不同的叙事路径既反映了普通民众和地方精英信仰体系的差异,也体现了民间话语和政治话语不同的叙事目的。当地民众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遵循的是"民俗传统+红色文化"的路径,将红色文化放置于传统文化的话语体系之中加以叙述;地方干部对于红色文化的
北海贝雕是广西北海艺人以北部湾的贝壳、海螺等为原材料,巧妙利用其天然色泽、纹理形状,经设计拣选、精雕细琢、镶嵌组装等工序加工创作成各种工艺品的一种传统工艺美术。其题材广泛、构思精巧、层次分明、形象立体,是贝壳的自然之美、雕刻的技法之美与国画意境之美的完美融合。北海贝雕以富丽典雅的风格、巧夺天工的工艺、栩栩如生的造型在中国贝雕艺术中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