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高级中学应该是直接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更应该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那么,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究。
一、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体育在现代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完善、发展现代人的重要手段。在未来社会,由于机械化、电气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体力付出越来越少,肌肉能量的付出越来越少,于是对体育的需求越来越高,体育甚至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需要。因此,在教育中必须在体育中完成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尤其是高级中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体育应该培养学生哪些索质
1.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尊师敬长、爱护弱者的品质,教育学生办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使学生具有善裁正直的品格。这样的学生思想素质好,道德水平高,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将会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育教学应该是师生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完成的,只有形成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能凝聚人心,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3.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课很苦很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体育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4.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同时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热爱劳动的思想。
5.培养学生的敬业思想
学习体育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经得韶反复磨练。而一项劳动技能的掌握,同样也需要多次实践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敬业爱岗的思想。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索质教育的方法
1.转变传统观念
学校体育作为身体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修身养性、育德教化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特别是在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现代学校体育必将从单纯的健身与单纯的传技中解放出来,大大地突出其人文性。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体育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份量,改变过去只抓住智育、忽视德育和体育的旧观念,提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体育教师不但要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而更应该在“育体”的基础上“育心”,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2.教师“身教胜于言教”
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老师上课迟到早退、放任自流、教学态度不严谨、业务不精等不良行为,将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素质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3.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素质教育
体育课有较强的实践性,在体育教学中应有效地进行具体形象化的引导教育。在进行各项体育项目教学时,讲解各项目的发展史和近期我国在奥运、亚运会上取得的辉煌战果以及我国运动健将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一些伟人、科学家等注重体育锻炼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明白实现理想,体质是成功的支柱,否则,建设祖国、振兴中华就无从谈起。在队列队形练习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念、纪律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在体操项目跳箱、跳马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在进行田径中长跑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各种比赛中,无论胜负,都要注重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总之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因材施教原则,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保证素质教育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是关系到学生全面成才的关键。特别是高中体育教学要结合实际,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一、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体育在现代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完善、发展现代人的重要手段。在未来社会,由于机械化、电气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体力付出越来越少,肌肉能量的付出越来越少,于是对体育的需求越来越高,体育甚至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需要。因此,在教育中必须在体育中完成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尤其是高级中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体育应该培养学生哪些索质
1.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尊师敬长、爱护弱者的品质,教育学生办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使学生具有善裁正直的品格。这样的学生思想素质好,道德水平高,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将会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育教学应该是师生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完成的,只有形成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能凝聚人心,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3.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课很苦很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体育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4.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同时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热爱劳动的思想。
5.培养学生的敬业思想
学习体育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经得韶反复磨练。而一项劳动技能的掌握,同样也需要多次实践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敬业爱岗的思想。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索质教育的方法
1.转变传统观念
学校体育作为身体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修身养性、育德教化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特别是在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现代学校体育必将从单纯的健身与单纯的传技中解放出来,大大地突出其人文性。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体育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份量,改变过去只抓住智育、忽视德育和体育的旧观念,提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体育教师不但要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而更应该在“育体”的基础上“育心”,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2.教师“身教胜于言教”
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老师上课迟到早退、放任自流、教学态度不严谨、业务不精等不良行为,将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素质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3.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素质教育
体育课有较强的实践性,在体育教学中应有效地进行具体形象化的引导教育。在进行各项体育项目教学时,讲解各项目的发展史和近期我国在奥运、亚运会上取得的辉煌战果以及我国运动健将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一些伟人、科学家等注重体育锻炼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明白实现理想,体质是成功的支柱,否则,建设祖国、振兴中华就无从谈起。在队列队形练习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念、纪律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在体操项目跳箱、跳马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在进行田径中长跑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各种比赛中,无论胜负,都要注重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总之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因材施教原则,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保证素质教育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是关系到学生全面成才的关键。特别是高中体育教学要结合实际,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