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来源 :科教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eanspr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79.32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4-0059-01
  提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问效果如何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而决定提问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数学知识的主要阵地,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研究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原则与技巧是优化课堂过程,优化学生思维流程的关键。
  一、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注重质量
  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其重点、难点,每堂课提问应该围绕这些重点、难点进行。知识是无边的海洋,不突出重点、难点,舍本求末,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片面追求所谓课堂气氛活跃,就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提问要考虑它的价值性,不能随心所欲。原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认为提问方法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远没有解决的教育学上的问题。他要求采用“教育上合理的提问方法”。如果提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并且学生又不可能照搬课本上的答案,就可以认为,进行了“教育上合理”提问。
  二、问题设计要适应学生能力和水平,注重难度
  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需对全体同学的综合情况(主要指个性;知识;素质;能力;基础等)全面分析和正确把握。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的实际需要,掌握好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如果问得太平直、太浅显,如问学生“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能不能”等,学生几乎不用通过思考就立即回答,齐答了事,整堂课表面上看来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则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这样的提问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没有任何益处。而问得太迂曲、太深奥,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则易造成“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教学也没什么好处。
  三、问题设计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注重趣味
  课堂提问就是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这种以矛盾冲突为基础的问题情境的产生和解决,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
  四、问题要有结果和答案,注重评价
  有问必答,这是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在教案设计的时候,教师应把本课时该提哪些问题,该作哪些回答,标准答案怎样等详细程序全部编入设计,还要估计学生对这问题可能有几种解答,可能会出现哪些差错,该怎样引导。
  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有这样一个精彩的片段:
  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分数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学生已分成两个阵营,有的说对,有的说错。面对学生的不同答案,教师没有判定谁是谁非,而是鼓励双方进行辩论,于是有了下面一段学生课堂辩论。
  正方(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我是不是把这个圆分成了两份?”
  反方:“是!是!”
  正方举起其中的半个圆:“这份是不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反方:“是!是啊!”
  正方:“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
  师:反方同学,你难道不想说什么吗?
  反方(从圆纸片上撕下一小块),高举着分开的两部分大声问:“这是分成两份吗?”
  正方:“是。”
  反方(把小小的一份举在面前):“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
  正方(小声的):“不是。”
  反方:“既然不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你要同意这种说法呢?”
  正方服气地点了点头,不好意思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中。
  自始至终,教师以微笑鼓励着学生,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辩论结束,教师紧握着反方学生的手,说:“祝贺你们,是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深情地握着正方的手:“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咱们全班带来一次有意义的讨论!”教师彬彬有礼地向他们深深鞠了一躬,孩子们笑了。教师接着向全班学生说:“从上面的例子可以体会到,‘分成两份’和‘平分成两份’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定要仔细认真。”
  我听完这节课对这一幕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正是教师延迟了对标准答案的判定,才有了这个精彩片段,它使成功者体会到快乐,使暂时失败者也深刻地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体现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只有成竹在胸,上课提问之后才能很好地组织讨论,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恰当的评价:全对的,要肯定其成绩,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全错的,教师要耐心倾听,让学生把话说完,并设计好纠错方法,及时更正,同时要注意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不全对的,应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将问题考虑得全面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错中有对的,既要肯定学生什么地方答得好,又要指出什么地方答得不够完善,不够正确,并点明原因,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切忌对学生回答只用“好”、“对”、“不对”之类过于简单的评语一评了之或作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评价,甚至不作评价。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艺术,也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成功的课堂提问,能给教师带来无尽的教学趣味,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思考的快乐,思维的提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努力探求课堂提问妙法,使学生在课堂提问中迸射出创造的火花。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我校在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与教训。本文就个人在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谈一谈看法与体会。  【关键词】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4-0039-01  我校在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与教训。经验在于这么多年的训练,在学生专业成绩的提高上有很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8.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4-0046-01  新课标所提倡的三维目标包含着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重要目标因素,体现了新形势下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化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笔者认为,尊重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好奇和质疑等正常的心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我们比较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计算能力、口算能力的培养。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需要我们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关键词】口算;算法;低年段;算理  【中图分类号】G648.6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4-0048-01  一、口算的重要性  如果有人问我:“口算有那么重要吗?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中高段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也不同于普通练习课,它对学过的知识能起到巩固提升的作用。复习课不能只限于对知识点的再重复,也不能进行盲目的题海战术,必须注重促成知识的系统化,培养学生归纳解题方法的习惯,内容也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并且要关注学生差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关键词】高段;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367.8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8.6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4-0049-01  教学过程中,如何创建数学新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深刻的问题,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授课老师都有自己的见解,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以下几点心得仅供大家参考。  一、优化教法、学法  数学课的课型,可分为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和讲
期刊
【摘要】语文教师要善于构建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享受到学语文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学生;教师;语文;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8.2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4-0050-01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
期刊
【摘要】如今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受中、高考满分作文格式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固定的风格,没有中学生的本真东西了,也就让中学生作文缺乏的个性化。要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只有训练中学生在写作中努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辩证思维,加之在写作过程中教师的合理、有效的指导,来促进中学生作文去创新,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  【关键词】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章标识码】B 【
期刊
【摘要】农村教学缺乏一定的条件,但也绝不能因为条件有限而影响学生能力的能力培养,要尽可能地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施培养农村学生的能力,针对农村教学的特殊条件,分别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对农村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生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4-0051-01  农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4-0055-01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
期刊
【中图分类号】G234.8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4-0047-01  计算机技术的逐步发展,网络辅助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网络是现代教育的外在表现,网络时代终身学习成为现实,增加了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中学语文教学作为民族语言传承和发扬的重要部分,必须突破传统,以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我作为当代语文教师,积极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多媒体及网络,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