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无意识对舞蹈创作的影响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n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对荣格《分析心理学》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梳理集体无意识、原型等分析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在认识到“集体无意识”不依赖于个人的经验而是“沉淀于人类心灵底层的、普遍共同的人类本能和经验遗存”这一思想的指引下,试图去探寻集体无意识与舞蹈创作、表演的关系,分析如何激活集体无意识深处的原型,为更好的展示舞蹈作品美的内涵服务。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舞蹈创作;心理分析学
  “有史以来沉淀于人类心灵底层的、普遍共同的人类本能和经验遗存”——这是瑞士著名哲学家、分析心理学创立者荣格(Carl G.Jung,1875~1961)对“集体无意识”的定义,也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在这里,遗存既包含了人类先天的生理学上的遗存,也包含了人类后天的社会生活上的遗存。它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世界,创造新的历史。荣格关于集体无意识的阐述,关于原型的分析为我们进行舞蹈创作、表演提供了心理认知平台。
  在荣格看来,意识是个体的理智部分,而无意识本质上是智慧之源。作为弗洛伊德的助手,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思想是对弗洛伊德无意识概念的延续,是在其个体无意识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个体无意识的基本内容是情感,弗洛伊德认为它是个体童年的性创伤情感,荣格则认为它是被压抑或者遗忘的个体知觉和经验,是由无数情结组成的。而这些情结有的是由个体经验所得的个人无意识,有的是由人类历史经验所积淀的集体无意识,是对特定人物或情境产生的即刻的、直接的特性反应,即类似本能。之所以说情结是类似本能,是因为它不是与生俱来的,更大程度上它是经验的产物,这些经验综合了集体无意识的原始要素。可见,作为无意识的浅层次,个体无意识在经验、民族、地域等的影响下具有差异性和相对性。
  荣格在个体无意识的基础上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并以此来解释个体以及集体的行为。在他看来,集体无意识不像个体无意识那样依赖于个体经验而存在,它只是一种可能,一种积淀在人的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被唤醒、激活的可能。它的内容是原始的,其核心概念是原型。他把原型定义为,自亘古时代起就存在的宇宙形象,是人心理经验的先在的决定因素,是领会和构筑经验的方式,它促使个体按照他的祖先所遗传的方式去行动。对于集体无意识,举例而言,当一个族群的人们围着篝火面对面、手牵手,共向圆心拉圈跳舞的时候,伴随着整一的节奏和呼喊,人与人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巨大的流动不息的族群力量,体现了强大的集体无意识。在“锅庄”这样的圆圈舞里,围圆起舞很多时候是源于对太阳的崇拜,只有圆圈才能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才能带来群体的平等融合,它体现的是关于光明、温暖、团结的集体无意识。
  如果说露出水面的礁石是个体意识的觉醒部分,没有露出水面的部分就是个体的无意识,而所有礁石共同的海床则是集体无意识。以现代二人转为例,不管它的表现形式如何变化,从本质来讲它所表现的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是历史悠远的地方传统文化。从东北远古的圣婚仪式到现如今的二人转,舞蹈表现的形态从神圣走向世俗,从庄重走向戏谑,艺术表现形式的改变源于东北五六千年的地方传统历史,其更深层的心理原型及二人转舞动出的狂欢化的精神是没有发生改变的。舞蹈代表着民族和时代生活中的自我调节活动,舞蹈创作的心理动机不仅是以舞者的个体经历为基础,更重要的是以人类的发展史为基础。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舞蹈是集体无意识的体现,舞蹈的创作应对受众群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在表演过程中,舞蹈的表现形式和想要传达的美都要符合目标受众群的集体无意识。再比如原生态舞蹈。它是在集体无意识状态下,由人们祖祖辈辈耳濡目染、口口相传,经千百年积淀而成的。原生态舞蹈的最初样式是由什么人创造的,往往难觅踪迹,其展现的更多的是族群的集体记忆和共同诉求。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强调,人的一切行为都受无意识,特别是集体无意识的影响,在他看来,集体无意识是人类各种行为活动的最终源泉,而集体无意识的主要概念即原型概念。原型是某种传承下来的先天反应倾向或反应模式,荣格认为原型的人格组合中最主要的是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人格面具与社会学上“角色扮演”概念有些类似,是一个人个性的最外层,是表现在外部的被社会认可的,并且能和一个人应该怎样在公共面前表现出来的观念相一致的投合别人对他的期望的人格。它掩饰着真正的自我,掩盖了阴影的那些消极品质;阿尼玛是男性的女性气质,正面的阿尼玛被内化为“梦中情人”,反面的阿尼玛则表现出暴躁易怒、抑郁沮丧、优柔寡断,担惊受怕、神经过敏等负面情绪;阿尼姆斯在是女性的男性气质,它也有正反两面。反面的阿尼姆斯比如死神、强盗和凶手,正面的阿尼姆斯比如事业心、勇气、精神的深邃;阴影指一种低级的、动物性的种族遗传,包括着不可接受的性冲动、动物性冲动和攻击冲动是潜在的最危险和最强有力的原型,是与自我有意识差异最大的人格部分。每个人的人格当中都有的隐藏在潜意识当中的黑暗面,阴影是自己内心的另一个自己。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明白,舞蹈是舞蹈创作者、表演者是内涵、修养的反映,是艺术家用某种美的形式去表现自己所想表现的情感意识,而这种情感意识是受到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影响的,更进一步来说,舞蹈作品要想被大众所接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需要尽可能地符合大众的集体无意识,尽可能的贴近大众的情感意识。
  在荣格看来,原型具有高度的情感性,是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是同一类型的无数次经验的心理痕迹。当面临类似情景时,它可以使个体以其祖先当时面临的类似情景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在荣格看来,原型不是具体的某一表现,而是决定表现的原则,它没有固定的内容、模式,却通过个体的行为来展现这种存在于灵魂深处的先天行为倾向。比如母亲这一原型,它所体现的是人类养育、保护、爱、奉献等集体无意识,而母亲原型所表现的具体形象缺很多,大地、祖国、圣母玛利亚等。每一个原型都可以看作是民族精神的一块碎片,记录着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的喜怒哀乐。原型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舞蹈的本体是情感,这种情感最深层的来源是人类的精神,民族的文化。舞蹈中凝聚着集体无意识,它所要释放的情感是丰富的,有文化内涵的。文化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开始了自己的灿烂途程。即使是一种最不显眼的地域文化,她也总是与当地的先民一起与时俱生,并不断进行自身的积累与创造、诉求与表达,当人们的精神需要与文化诉求达到一定程度时,与之相适应的某种能予以展示的舞蹈便会随之产生。
  正如荣格所说,“伟大艺术的奥秘……就在于从无意识深处激活原型意象……使我们有可能找到一条道路以返回生命最深的源泉”。可见,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不是被压抑的欲望的升华,不是个人无意识的表现,而是原始意象或原型的显现,是集体无意识的象征。在荣格看来,艺术家的创造力来源于他的原始经验,而艺术作品的魅力在于集体无意识。正如我们经常听到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的生命力要扎根于群众。这里的“生活”、“群众”即是集体无意识的凝聚。许多原先沉积在舞者心底的生活印象,会在特殊情感机制的作用之下,在舞者脑海里聚集拢起来,成为舞蹈构思、表演的材料。因而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多积累生活经验,多了解传统、文化。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它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它既有审美的教育,也有思想品德教育,从而陶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的增强,培养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项目教学法通过师生的协作,以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为目标进行
在新的课程教学中推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那就是导学案教学。所谓的导学案就是教师就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一系列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等课堂学习方案。师生共同完成教与学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市场化、社会化的公共产品供给管理模式.信托机制与PPP模式在制度层面上存在天然的契合点.PPP模式作为国家确定的重大经济改革任务以及政府推
通过对苏州市吴江区6所农村初级中学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管理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策略,为课外活动的开展做好各方面的保障。 Through the que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现在的世界是一个交流日益繁多的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也都是在逐渐地交融,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地形式也是在逐渐的走出国门,不断的与外融合.在这种
假死(suspended animation)是指机体细胞活动速度极其缓慢但能维持其本身及其内部细胞器完整,机体仍保存有生命力的一种状态,此种状态是可逆的,适当的条件下,机体仍可恢复其正常生命活力.生物机体在假死状态下能量的产生和能量的消耗都会发生戏剧性的减少,会产生抵抗恶劣环境(如极端的温度、缺氧)甚至一些物理损伤的能力。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数据收集处理整合技术的腾飞式发展,使得当今社会已经悄然步入全新大数据时代.基于云计算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大数据正
探讨当前安全观念转变下农村小学生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例如农村小学生活动剧烈,危险系数变高;缺少专业体育教师的指导,体育器材闲置;安全意识淡薄,没有形成安全
当今社会,随着篮球运动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有关篮球运动的营养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本研究试图通过运用文献资料和访谈法来了解中学生篮球爱好者的膳食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