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参与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NG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 "参与教学"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它能极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对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很大作用。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实施"参与教学": 一、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教学";二、教师的"讲"要少而精,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三、实行分类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实施"参与";四、打破传统的师生观念,让学生当当"先生"。
  [关键词]参与教学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参与教学"是指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从而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参与教学"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它能极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对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很大作用。然而"参与教学"怎样才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以实施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谈谈这个问题。
  一、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教学"
  初中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知识面比较窄,普遍害羞,因此在参与教学的活动中不敢大胆,显得被动。特别是在数学中的许多问题,牵涉到数据的准确度和思维的严密性,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就难免给学生增加一个心理障碍。在教学中,教师就要设法消除学生这些心理障碍。在教学中,教师就要设法消除学生这些心理障碍,使学生能大胆地"参与教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教师的态度要和蔼可亲,语言要委婉中听,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平和地予以纠正,切不可因为学生出现了错误就把学生看得一无是处。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并让学生明确"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的进步是在不断地出现错误,改进错误中进行的。而对于学生在参与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要尽量给予肯定和赞许,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大有潜能,而始终处于充满自信的精神状态。这样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二、教师的"讲"要少而精,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
  要实施"参与教学"教师要处理好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参与"之间的关系。如果教师讲得太多,学生会失去"参与"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切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课力求少而精,给学生留有较多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教学中,一般的课程内容可主要同学生通过阅读、练习、操作演示、合作交流等方式来完成;对于较难的课程内容教师则可适当地引导学生从相关联的已有知识去联想,去发现知识的内在性,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切教学过程教师都不能包办代替,需要引导的时候也只需寥寥数语,点到为止,要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去动手动口动脑,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去领悟,去熟练知识。下面就以"弦切角"这个课题为例来说说这个问题。
  这个课题的总体方案可设计如下。(1)要求学生按照弦切角的定义画出弦切角;(2)教师出示有关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角是弦切角;(3)让学生画出弦切有所夹弧对的圆周角,并量出这两种相关联的角的大小;(4)让学生猜想弦切角和它所夹弧对的圆周角的大小关系;(5)引导学生回忆证明圆周角定理的方法、步骤及作辅助线的方法;(6)让学生联想证络弦切角定理能否用圆周角的方法;(7)让学生写出弦切角定理的证明过程;(8)让学生根据定理的结构领悟到这个定理的实际作用;(9)先教师出示、后学生编制一些有关问题练习巩固;(10)让学生议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11)教师作简短的小结。按照这个方案,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的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只是作了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这样就给了学生较多的"参与"机会。
  三、实行分类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实施"参与"
  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学生是不可能"千人一面"的。尽管是同年级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不一,性格特点和阅历的不同,因此会在接受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所采用的方式,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如果都用同一方式或者同一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学生,就会有一些学生不适应,以而挫伤这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对每个学生的具体具体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尽可能地估计到各人"参与"的可行性,根据各种类型学生的特点,安排他们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课程内容,相同的课程内容对不同的学生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步骤,采用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预定的目标,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以致提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四、打破传统的师生观念,让学生当当"先生"
  传统的观念,把教师看成是教学活动中的绝对权威,是学生的指挥棒,"教"是教师的事情,学生只能是无条件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样大大地约束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很不利于主体作用的发挥,也就难以实施"参与教学"。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解放思想,彻底打破传统的师生观念,在适当的情况下,也让学生当当"先生",从设计教案到走上讲台等一系列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去尝试。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深挖知识的内在性、应用性和拓展性,会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得更加主动,更加活跃,从而极大地扩大学生的活动空间,有力地推动"参与教学"的进程。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符合新时期的要求。初中学生正步入青春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很快,正是发挥潜能的好时机,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切实搞好"参与教学",让学生的智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教与学》教学杂志
  [2]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教学大纲
  [3]《中学数学教学探讨》广东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推进中学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要求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发现,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素质教育 兴趣 自主 合作 体验 乐趣 新课程    素质教育的提出既是逻辑的必然,也是历史的
期刊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许多学生存在害怕数学,对数学不感兴趣的现象。笔者认为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单单是由数学知识的难易、学生智力因素等造成的,而与一些非智力因素有关,与我们在平常数学教学中缺少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有关。笔者从五个方面阐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 培养 学生 科学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许多学生存在害怕数学,对数学不感兴趣的现
众所周知,十相乘法在数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的因式分解中,方程求解中都离不开十字相乘法。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因式分解只学习了提公式法和应用公式法。  即:①  ②或  等类型的题目,但在我们的因式分解中还远远不止这些题目,如: 对于这个非常简单的式子进行因式分解,它不在我们所学范围之内,哪它不能因式分解吗?给出的回答是不,它能进行因式分解,那就是用十字相乘法。下面用具体实例来说明十字相乘法
期刊
本文系统地对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管理体系进行了阐述,即针对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教学管理组织体系、本科课程体系、教学评估体系等关涉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的重要管理环节展开研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与教学实际,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和引发学生再探究的拓展学习三个方面,谈谈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  【关键词】主体参与 主体地位 探究  新课程改革虽已实行多年,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仍没有得到根本性地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他们参与学习的态度、广度、深度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本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老年群体高龄化趋势的加剧,社会和家庭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特别是传统的子女养老方式已经愈发地不适应当前的工作生活节奏,养老服务成为一个备受社会
期刊
在浩大的数学知识海洋之中,有许多的技巧和奥秘,你可以把它看成是有趣的数字游戏,置身其中你会发现由无限的数字组成的知识海洋是那样的美妙有趣,去追寻和发现它的规律,你会被它深深地吸引并能感到巨大的成就感。  初三数学,重点放在对以前所学的知识点的回顾和复习,特点就是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许多学生感到茫然,不知该如何下手,其前面说过,数学,其实不难,重点在于掌握它的规律和解题思路,你真的可以把它当成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