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调查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proxy_c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向南京市江宁大学城高校在校学生发放查问卷1312份,从学生需求出发,调查了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与满意程度。通过分析问卷填写内容,初探适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方向。
  [关    键   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课程形式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3-0014-02
   心理健康是个体成人与成才的基础,高校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已有研究表明,虽然高校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课程质量仍需提高[1]。本研究通过分析高校在读学生网络问卷填写内容,试图对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总结,并初步尝试研究让学生更加满意的教育方法。
   一、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以俞国良等人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学生问卷)》为研究工具,对南京市江宁大学城的7所高校学生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12份,其中一年级学生423份,二年级学生367份,三年级学生405份,四年级学生116份;男生676人,女生635人,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新时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需求与效果评价
   (一)新时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
   本次问卷显示,认为高校有必要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比例为90.24%,6.78%的大学生对是否应该开设此课程态度不明确,仅有2.98%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设相关课程。不同性别、年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存在差异,与女生相比,男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更高(t=2.675,p=0.08)。从年级来看,对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程度最高的是三年级学生。在不同批次本科院校之间对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程度没有差异。
   (二)新时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
   尽管参与调查的高校均开设了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仍然有4.1%和6.4%的大学生不知道或不清楚本校是否开设了相关课程;确切知道学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为89.5%。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不同批次学生对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满意程度不存在差异。而本科二类院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有兴趣(t=2.715,P=0.07)。从年级来看,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感兴趣的为三年级学生,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P=0.000)和二年级学生(P=0.014);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不感兴趣的为一年级学生,显著低于二年级(P=0.014),三年级(P=0.000),四年级(P=0.006)。与兴趣水平趋势一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三年级学生帮助最大,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P=0.000)和二年级学生(P=0.002);一年级学生认为课程对自己的帮助最小,并显著低于三年级学生(P=0.000)和四年级学生(P=0.014)。
   (三)新时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需求
   超过半数(61.9%)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符合大学生发展的需要,31.4%的学生认为一般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只有1.2%的学生认为不符合大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关心的问题依次为人际交往(78.4%)、自我管理(77.8%)、环境适应(77.6%)、情绪调节(74.2%)、人格发展(66.1%)、学习成才(64.6%)、求职择业(60.3%)、交友恋爱(59.1%)。
   从性别看,男生更关心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和自我管理,女生更关心人际交往、情绪调节和自我管理。从院校批次来看,不同批次院校学生最关心的三项问题都是人际交往、环境适应和自我管理,但是一本院校学生对恋爱交友(t=2.439,P=0.015)及情绪调节(t=2.110,P=0.035)两项问题的关注程度更高。人际交往、自我管理和环境适应等问题不分年级,是所有大学生关注的重点。
   (四)影响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满意度因素的探索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除6.6%的学生表示没有开设此课外,38.6%的学生表示本门课程的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50.9%的学生表示授课方式是讲授与活动相结合的;4.0%的学生表示课程授课方式以活动为主。因为在之前已经发现不同批次院校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程度没有差异,所以以授课方式、教师水平、学生感兴趣程度作为自变量,以学生对课程满意程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学生感兴趣程度、教师水平对课程满意程度为正相关且影响显著,学生感兴趣程度与课程满意程度校正后系数为0.259,教师水平与课程满意程度校正后系数为0.679。而授课方式对课程满意程度的影响不显著。
   三、分析与讨论
   (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保障全体学生教育
   在校大学生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自助方法和求助渠道。尽管从1995年开始,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教育部等多部门多次强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2]各高校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课程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存在一些学生不知道或不清楚学校是否开设此课程,这说明课程还不够深入人心,还要继续对如何开展才能做出让学生有印象、对学生有帮助的课程进行探索。    (二)明确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切实满足学生需要
   调查结果发现,高校大学生虽然对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有共性,但是不同院校批次、年级和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调查结果也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是影响学生课程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有针对性的,可以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内容。
   1.二本院校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与一本院校相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吸引二本院校学生。结合以前研究发现,与一本学生相比,二本学生在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偏执、强迫、冲动、依赖和精神病倾向这9个指标高于一本学生,即一本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高于二本学生;一本学生成绩好,老师、家长和学生自我要求更高,在高要求压力下,更可能产生人际退缩、达不到目标后产生失落情绪等问题[3],因此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可以先做调研,根据调研结果结合本学校学生特点和需求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一年级学生兴趣最广,三年级学生动机更强
   从本次调查来看,高校一年级学生对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等问题的关注度都高于其他年级。而大学三年级学生处于专业学习的关键期,同时还面临着求职择业或是考研的压力,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目前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大都在一年级开设,一年级开设普适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非常重要,同时高校可在三年级为学生加开心理健康教育。
   3.对男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重视,迎接女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挑戰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男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更高,其原因可能是社会文化要求男性要坚强,男性也更少进行情绪性表达[4],因此男生遇到情绪等心理困扰不愿意向外求助,那么从课堂上学习心理自助方法,去除求助“耻感”尤为重要。目前关于高校心理健康的研究多集中于女生群体,而较少关注男生群体,提示高校应重视对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社会对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次调查也发现高校女生更加关注人格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刘文明根据波伏娃的论著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女性具备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自我设计来发展健全人格的外在基础[5],因此当前高校女生关注的问题对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新时代带来的必然挑战。
   (三)加强课程教学建设,有效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分析结果发现,课堂教师的授课水平是影响学生课程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各高校应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重视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同时,高校学生更希望以讲授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课堂不是教师“一言堂”,将活动融入课程讲授过程中,学生在认知层面了解知识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活动又在感受中对其有了更生动的体验。最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应构建生态化的课程结构,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遗传与环境、个人与社会、文化与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共同成长与个性成长,协作和个性的平衡[6]不仅应该只在校园内得到重视,家庭和社会也应该同样重视。只有这样,才真正可以应顺学生需求,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为学生顺利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王浩,赵凤青.心理健康教育:高等学校专兼职教师的认知与评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0).
   [2]俞国良,董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望:调研证据[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6(2):80-90.
   [3]马永亮,王军.一本与二本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61-163.
   [4]Flynn, J. J. , Hollenstein, T. , & Mackey, A. The effect of suppressing and not accepting emotions on depressive symptoms: is suppression different for men and women[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0,49(6):582-586.
   [5]刘文明.社会性别理论与女性人格发展[J].求索,2003(2):107-108.
   [6]陈道明.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建设探索:《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评介[J].教育研究,2009(7):108-109.
  编辑 武生智
其他文献
[摘 要] 计算机专业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是顺应新时代本科专业教育发展要求,是本科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就是要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理念。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计算机专业;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
期刊
[摘 要] 新时代的思政课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挑战与问题,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对思政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背景和大学生思想实际,在认真总结和梳理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改革现状及其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对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思政课的教学设计改革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力求在深化思政
期刊
[摘 要] 当前VB程序设计课程比较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无法保证课堂的互动效果。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在授课期间,以移动技术为基础,构建翻转课堂模式,真正使学生可以在课前观看视频、课中内化知识以及课后升华知识。分析VB程序设计实例,指出了教学期间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指出了翻转课堂的构建流程,以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保证预期学习效率,并为此后VB程序的设计教学提供更多的
期刊
[摘 要] 为了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物理学在研究过程中衍生出很多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了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论述了大学物理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
期刊
[摘 要] 古人指出教师的基本职责主要在于传道、授业和解惑,而现代教师有着设计者、引导促进者和终身学习者三种基本角色。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需要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在发生转变,教师角色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由“主演”转换成“导演”。但与此同时,如何从“主演”转变成“导演”是现代教师要面临的重大挑战,有一些因素阻碍了教师角色的转换,因此寻求教师角色转换的路径就变得十分重要。  [
期刊
[摘 要] 为弥补我国劳动力缺口,促进人口的均衡发展,我国于2015年制定了“全面二孩”的政策,然而该政策似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在该政策实施的第二年,我国的新增人口反而比上一年有所减少,其背后有女性就业歧视加深的原因。许多的家庭虽有生育意愿,却不敢付诸实施。因此提高生育率,必须解决女性就业歧视的问题。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传统观念、法律法规三个角度分析造成女性就业歧视的原因,并分别提出了降
期刊
[摘 要] 以儿科学新生儿病案为例,分享线上病案讨论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流程及经验。围绕病案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多方面,掌握重点内容,锻炼学生临床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等能力。而线上教学作为近年来发展应用较快的教学模式之一,在特殊时期由线下教学全面转为线上教学,其中临床病案讨论模式线上教学缩短教学距离,线上模拟病案讨论课堂,获得较高的教
期刊
[摘 要] “原理”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干课程,因此,提高“原理”课堂教学效果,由传授知识到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信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3-0008-02   一、问题的提出:知识不是信
期刊
[摘 要]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是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其中一个赛道,也是同期举办的实践活动。就其意义和影响来看,它不仅是一个创新创业比赛和实践活动,更是一堂全国最大的思政课,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脱贫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玉林师范学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四点半课堂”为例,从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构建教育生态链、推
期刊
[摘 要] 胡庚申所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主张源语言与译入语所呈现的是一个与自然界生物进化“优胜劣汰”法则相一致的“生态翻译环境”,其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断调整和转换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多种不平衡因素,生成“适者生存”的高质量译语文本,以求译文可以全方位地适应翻译生态。以毕肖普英语诗歌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解析的方法对生态翻译学“译者中心论”的核心理念进行阐释,以证实生态翻译理论在诗歌翻译中的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