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自然光的人像摄影技巧

来源 :银幕内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uh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摄影师对自然光的运用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光线也可以拟人化地表现出飘逸、温柔、冷酷等复杂的情绪,自然光是富有感情的光线,适用于各种人像写真主体的拍摄,
  关键词:自然光;人像;攝影
  自然光源只有一个,就是太阳,即使是夜晚的月光,其实也是来自太阳光的反射。自然光和人造光相比,不易于控制,太阳的角度,拍摄时间(清晨、正午、傍晚)及拍摄地点,均会对拍摄效果产生作用和影响。
  一、自然光的优点
  用自然光和可用光拍摄有非常多的优点。首先,它是预先存在的,不需要设置。对一个摄影师来说,这一点会让人更自发地去拍照。其次,使用较少的布光设备会更容易让拍摄对象放松。另外,使用自然光和可用光拍照时,所见即所得。你会很容易看到高光与阴影之间的关系;也很容易把拍摄对象放到一个环境中,来观察光线是如何照亮并塑造人的脸部和形体的。最为重要的是,使用自然光会使你脚踏实地地进行思考。作为摄影师,每次拍照的时候都处于某种光照条件下,,你在面对自然光给你带来的惊奇是变得更加从容不迫。
  二、光线所营造的不同感觉和情绪
  (一)光线可以营造人物的立体感
  在人像摄影中,不同方向的光线照射在人物躯体和面部,对于人物形态和立体感的塑造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其中,侧光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运用侧光拍摄模特可以产生丰富的层次,营造明暗对比效果,使被摄人物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种拍摄方法可以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内心,对摄像师来说,侧光不是唯美的化妆光,而是个性的塑造光,用侧光创作时要注意明暗交接线的位置和阴影部分的位置,不要拍成“花脸”。另外,侧光拍摄,应根据拍摄题材和实际需要,适当通过反光板,给模特处于阴影中的半边脸进行补光。
  除了侧光以外,逆光、顶光、侧逆光等许多不同角度的光线,都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的形态,只是它们的表现效果各具特色而已。
  (二)光线可以传递和表达人物的特殊情绪
  在弱光的场景中,特殊色彩的灯光往往可以配合人物的肢体、神态,更好的表现人物的特殊情绪。比如在昏暗的酒吧内,模特头部从门口探出,双目微闭,轻轻仰头,若有所思的神态和落寞忧伤的神态配合红色的灯光,照片的主题和表现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用光线表达特殊人物的特殊情绪的手法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三、在自然光在人像摄影中的技巧
  (一)将人物渲染成美丽金色
  在白天的最后一个时段内,自然光往往会呈现出金色,在这种环境光条件下拍摄人像,金色的光线往往会将人物的肤色改变,将人物进行美化和渲染,这种艺术手法不但可以呈现光线的伟大力量,更可以烘托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二)玻璃遮挡渲染忧郁气氛
  用玻璃作为遮挡拍摄人物,是人像拍摄用光变化的一个重要的拍摄方法,这种手法的表现效果多种多样,在渲染人物特殊状态和神情方面,效果出众。
  玻璃可以增加人物的朦胧感。比如,摄影师在酒吧外透过玻璃拍摄酒吧内充满迷茫眼神的模特,利用玻璃反射光线的特性让画面产生朦胧感。在后期处理照片时,让画面呈现偏绿的冷色调,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视觉感受。
  玻璃的存在虽然会破坏画面的通透效果,但在人像摄影中,可以增加画面中人物的神秘感,让照片中的任务有一种迷离的气质,成功表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状态,增加了观者的想象空间。
  (三)剪影
  剪影是逆光拍摄技法的特例,它是一种简洁,注重形式感的摄影语言,这种拍摄手法在人像摄影中最为常见。
  剪影的诞生是利用相机有限的宽容度,营造背景曝光正确,人物轮廓鲜明的剪影作品。剪影的拍摄有两个要点,一个是人物的肢体造型,一定要夸张且具有形式感,另一点是照片的正确曝光,此时,摄影师应对天空进行测光,力求呈现完美的背景,并凭借超大光比来弱化人物正面的细节。
  白天拍摄的剪影只有造型,一般照片没有过多的色彩,可以营造一种冷酷感,而夕阳下的剪影则可以将人物的形体与美丽的夕阳结合起来,如果背景夕阳色彩饱和,则有一种浓烈的美感,如果天空影调较暗,则会营造出一种深沉的视觉效果。
  (四)炫光使画面绚丽多彩
  在人像照片中,如果引入强烈的光源,往往能给照片带来强烈的视觉表现力和热烈的情感。利用强烈的日光所营造的眩光来实现人物与太阳的联系,这种眩光通常在逆光拍摄时出现,大多数时候,它是摄影师的死敌,会破坏画面中元素的表现力,但在这某些时候,它却很好地为照片增加的时尚感,突出了人物与光源的呼应,同时,画面中的太阳是画龙点睛之笔。
  在恰当的场景和光线条件下运用这种用光方式会使照片格外出彩,但其使用的条件往往较为苛刻,太阳的光线不能太过强烈,否则会造成一片死白的背景效果。
  对于眩光来说,它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因为眩光的出现和镜头的品质,摄影师的拍摄角度,以及画面中其他元素都息息相关,在明亮的背景中,眩光即使出现也难以被察觉,因此,领眩光来渲染画面,往往需要更多的尝试。
  参考文献:
  [1]雷依里 摄影构图与用光:拍出美照的180个关键技巧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9-6
  [2][美]道格 博格斯 著,罗岱 译 自然光人像摄影指南2(基础与实战篇)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01
  [3] [美]芭芭拉.伦敦/[美]吉姆.斯通/[美]约翰.厄普顿 著《美国摄影教程》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6-11-24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商业插画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其表现的方式、方法上,也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插画创作的过程,就是设计师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和现实世界的双重探索和重塑。而这个重塑的过程和方法,也需要设计师自身不断的练习打磨,才能更加熟练自如的运用,做出更好的作品。  关键词:商业插画;表现方法;联想  商业插画中,富于创造性的构想想要找出相应的表现形式较难,有些题材往往只有某一
期刊
摘要:中国元素凭借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及表现力,在国内外广告作品中被广泛运用。在当下的广告设计中,有效运用中国元素可以提升广告的表现力以及感染力,并且能够将之作为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展现出来。文章通过探讨中国元素在广告实际中的应用价值、表现方法和文化内涵,对不同中国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并对中国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创新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国元素;广告设计;应用策略  一、中国元素的文化内
期刊
摘要: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因此对莫高窟的研究十分有意义。三兔共耳图案是莫高窟藻井的经典图案,三兔共耳图案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本文阐述了莫高窟三兔共耳图案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通过对三兔共耳藻井图案的研究,有利于形成对莫高窟各方面较为完整的认识。  关键词:藻井;三兔共耳;图案;莫高窟  一、“藻井”的定义  藻井是中国古代建筑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以水克火”之意。藻井又象征着
期刊
摘要:通过研究河北“雄安”文化艺术等,进行文创延展设计,雄安位于河北平原上地貌单一,以积水洼地与平原为主,陆地与水面相谐成趣,构成了“北方江南”的水乡景致。如何有效的开发雄安新区的文化物质历史资源并把它传承下去,对于雄安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研究价值。本文通过从研究雄安文创的意义出发,并对雄安文创的现状进行分析,从美学的角度,通过雄安“文“”创“进行文创设计的美学分析,并进行文创开发的理论美学阐述。
期刊
摘要:湟中书院是清朝在西宁府创办的第三所书院式的教育机构,它的建立推动了西宁地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促进了西宁当地整体教育水平的提提升,同时也为该地区其它同类型机构的出现直了带着示范作用。这些旧式教育机构有一部分在清末的教育改革中转型为新式的中学学堂,为教育近代化转型提供了平台。  关键词:西宁;湟中书院;教育  乾隆以后,清政府在今青海地区修建了许多的书院、社学和义学,湟中书院就是其中之一。它是由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立足电视电影的内部机制,以电视、电影的已有理论为参照,在当下的影视文化格局中,解析“电视电影”的个性空间。全文通过探究“电视电影”的概念界定,把握“电视电影”的本体特性,总结“电视电影"对电影的趋近性和“电视电影”作为电视节目的传媒性特征,探索电视电影类型化创作,并畅想电视电影的未来发展,旨在对电视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样式的身份进行确立,使得中国今后的“电视电影”的创作和运作更加规范
期刊
摘要:雷锋,自1963年被树立为典型后,“学雷锋”运动在全国各地兴起,宣传形式各式各样,其中以《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尤为突出。本文以1963-1966年《人民日报》上对雷锋的宣传报道为例,从报道话语的视角入手,对“学雷锋”运动宣传报道的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学雷锋”运动宣传报道的主要影响,为“学雷锋”运动的宣传报道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解读,为新时代“学雷锋”运动开展的宣传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学雷
期刊
摘要:人像照片的取景过程离不开瞬间产生的感觉。摄影者通常要在被摄人物的神情姿态等都达到最佳时再拍摄。另外,取景时要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的关系,相互之间要有一定的呼应。  关键词:人像;取景;构图  生活中,通过一扇窗户我们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因此窗户就成了最简单的取景器。在摄影过程中,我们通过取景器对看到的场景进行取舍,把最精彩的部分纳入矩形框架中,以确定画面的范围和布局。  突出主体的取景方式有多种
期刊
摘要:十九世纪的法国,欧洲艺术史上诞生了著名的艺术流派——印象派。艺术家们反对因循守旧,大胆突破以往艺术的样式和格局,追求对视觉现实中瞬间印象的表达,极具个性的在艺术作品中展现“光”与“色彩”的碰撞,揭示了大自然丰富灿烂的景象,引导我们进入一个由印象主义所构建的光影交错的新世界。印象主义首先产生于绘画领域,随后进入音乐领域,60年代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首创了印象派音乐,被誉为二十世纪印象派音乐之
期刊
摘要:在现代科技支撑下,动漫影视艺术要扩展动漫影视产业、加快动浸影视发展,需要在动漫故事的内容、人物、结构、叙述等方面加大编创努力。论述了动漫电影与动漫电视在编创上的区别,并指出研究二者在编创上的区别的意义,一是为了对我国动漫业编创的研究起到提示作用;二是可以对我国动漫编创的提质增效起到助推作用。  关键词:动漫电影;动漫电视;编创与区别  一、现代科技视域下动漫电影与动漫电视的地位  在视觉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