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摄影构图技巧

来源 :银幕内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fi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像照片的取景过程离不开瞬间产生的感觉。摄影者通常要在被摄人物的神情姿态等都达到最佳时再拍摄。另外,取景时要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的关系,相互之间要有一定的呼应。
  关键词:人像;取景;构图
  生活中,通过一扇窗户我们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因此窗户就成了最简单的取景器。在摄影过程中,我们通过取景器对看到的场景进行取舍,把最精彩的部分纳入矩形框架中,以确定画面的范围和布局。
  突出主体的取景方式有多种,关键在于不分散观者视线,让视线集中到被摄主体上,而且协调主体和环境的关系。过多的环境画面表现了取景的散漫性,往往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人物形象不突出。人物照片取景的核心是主题突出,画面稳定协调。
  一、摄影中背景(前景)和人物的画面构成
  (一)改变拍摄点可以控制背景
  背景對于人像照片来说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可以衬托主体,营造情境,增强美感。背景选择的不同,所营造出来的画面意境也不一样,一个好的背景,即可以烘托主体,还可以增强画面的美感。在摄影实践中,通常根据照片的拍摄主题来选择背景。背景在画面中究竟该占多少比例为最佳,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画面背景如果要表现自然风光或名胜古迹的环境因素时,背景所占的比例可以多些,以避免把景色拍得残缺不全;拍人物全身像时背景也应多些,以免造成局促感。
  (二)半身人像较全身人像景深更浅
  在相同的场景和环境中,摄影师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拍摄点来控制背景在画面中的呈现效果。
  全身人像,拍摄距离较远,背景的虚化效果更弱;拍摄半身人像,拍摄距离较近,景深更浅,背景虚化效果更明显。
  (三)背景控制与元素排布
  背景的选取要尽量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同时要做到有序、不杂乱、不抢眼。
  (四)人像摄影中的前景
  前景与背景是摄影构图时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被摄主体的关系会直接影响画面的视觉效果。恰当地利用前景可以增强画面的纵深感,突出被摄主体,从而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在人像摄影中,前景的种类多种多样,可以使用拍摄场景中的建筑、框架,也可以是抽象的,没有具体形状的植物枝叶,有时,模特手中的道具结合一切富有变化的人物姿态,也可以成为照片的前景,各种前景的应用可以让画面更吸引人,色彩更丰富,也会使画面构图产生变化,增强空间的纵深和对比。
  二、人像摄影的构图
  人物摄影的构图课分为横幅构图和竖幅构图。
  (一)横幅构图
  横幅构图主要用在协调人物和背景的照片上,其特点是画面舒展,能够表现稳定感。
  当人物被安排在横幅画面中心位置时,有利于突出主体,但有时比较单调。人物位置的安排也是多变的,人物被安排在横幅画面左侧三分之一位置,身体前方留有广阔的空间,画面右侧有打亮留白,更加突出了人物和画面的含蓄效果。
  (二)竖幅构图
  竖幅构图适合拍摄以人物为中心的照片,因为竖幅构图的画框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身形。竖幅构图通常通过刻画人物的表情和神态,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竖幅构图还利于刻画出女性的体态美。当使用竖幅拍摄全身人像时,还可以突出表现背景与人物的关系,更容易刻画出人物和背景的远近感和融合度。
  在拍摄人物站立的全身人像时,经常采用竖幅构图。拍摄主体或周围存在较多的纵向排列物,是常见的拍摄情景,利用纵向构图,可以将模特与这些环境因素融合,彼此在画面中密不可分。
  三、留白烘托画面情绪
  空白指画面中的空间,一般在拍摄动态照片时,必须注意运动方向的前方要留有一定的空白,这样有助于加强运动的空间感。在拍摄人物时,人物视线的前方也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这样才不会给观者视觉阻碍的感觉。方向留白和视线留白,都是为了稳定、平衡画面。反衬留白即主体只在取景框内占一个角落,其他地方为大量的空白,这种反向衬托,通过大量的空白把观者的注意力吸引到非空白,反而增加照片的意境。
  四、广角镜头对画面营造的效果
  (一)广角镜头对画面进行夸张表现
  使用广角镜头拍摄人像,通常情况下,背景会占据整张照片的很大比例,通过背景对拍摄对象的衬托,让照片具有主题性。而广角镜头在人像摄影中存在另一个用法,那就是大胆尝试贴近拍摄,利用广角镜头的透视感和镜头的变形带来独特的效果。广角镜头拍摄出的画面富有近大远小的鲜明特点,有意识地运用这一特性进行拍摄将会使画面充满趣味。
  (二)广角镜头营造开阔的背景
  广角拍摄能展现出空间的宽阔感,摄影师可以自如地将天与地收入画面,创作大气的环境人像作品。
  使用广角镜头创作环境人像,需要把握两个要点:其一是人物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安排,黄金分割点以及画面横向、竖向三分之一处皆是常见的人物位置,摄影师可以使用较近的拍摄距离,利用透视关系突出人物在画面中的姿态和气势,使用低角度拍摄的手法使人物的身材更加修长。其二是画面背景的收容性和透视感,广角透视的线条汇聚作用需要配合摄影师拍摄方向的选择共同发生作用。
  综上,人像摄像取景时要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的关系,相互之间要有一定的呼应。
  参考文献:
  [1]雷依里 摄影构图与用光:拍出美照的180个关键技巧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9-6
  [2][德] 拉尔斯·伊林 著 我的第一本人像摄影书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01-01
  [3] [美]芭芭拉.伦敦/[美]吉姆.斯通/[美]约翰.厄普顿 著《美国摄影教程》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6-11-24
其他文献
摘要:融入地域文化的艺术气息,无论是设计或是宣传,都有助于在不同的地方造就不同的乡土文化,加强人们对文化元素的了解,而这种文化消费理念和生活休闲方式也慢慢被人们所认可、所喜爱,所以,如今如此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咖啡在整个消费市场和社会团体里面以普遍。  关键词:主题咖啡厅;元素搭配;室内设计  一、引言  无论什么地方都有其地方的风格文化,把地方特色场所用到室内环境里来,这也是设计值得思考和发展的
期刊
摘要:北欧风格因为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北欧风格的家居和家居色彩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北欧风格的家居设计,以及室内的装饰摆件成为当下的一种流行,迎合了各个人群的需求。本文对北欧家具中的色彩搭配以及装饰摆件角度进行研究。分析了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搭配,从而了解它在现代家居搭配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北欧风格;家居;色彩搭配  一、绪论  单身公寓主要是单身人士居住所有着的公寓。它具有空间较小的缺点,所以在
期刊
摘要:在文化产业领域迅速崛起的中国,学界对影视文化与产业发展相关方面的研究已日益深入。相较之下,“电视电影”则是被忽略的一块领域。在这段时间的发展变化中,电视电影的品质不断提升,创作和运营机制也日益成熟,并表现出区别于一般电视文艺节目的鲜明特色。因而,对“电视电影”进行专门的学术研究,有助于指导这一独特文艺样式的未来发展,也有助于拓宽影视文化与产业研究的视野和思路。  关键词:"电影化"创作;"电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商业插画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其表现的方式、方法上,也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插画创作的过程,就是设计师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和现实世界的双重探索和重塑。而这个重塑的过程和方法,也需要设计师自身不断的练习打磨,才能更加熟练自如的运用,做出更好的作品。  关键词:商业插画;表现方法;联想  商业插画中,富于创造性的构想想要找出相应的表现形式较难,有些题材往往只有某一
期刊
摘要:中国元素凭借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及表现力,在国内外广告作品中被广泛运用。在当下的广告设计中,有效运用中国元素可以提升广告的表现力以及感染力,并且能够将之作为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展现出来。文章通过探讨中国元素在广告实际中的应用价值、表现方法和文化内涵,对不同中国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并对中国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创新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国元素;广告设计;应用策略  一、中国元素的文化内
期刊
摘要: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因此对莫高窟的研究十分有意义。三兔共耳图案是莫高窟藻井的经典图案,三兔共耳图案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本文阐述了莫高窟三兔共耳图案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通过对三兔共耳藻井图案的研究,有利于形成对莫高窟各方面较为完整的认识。  关键词:藻井;三兔共耳;图案;莫高窟  一、“藻井”的定义  藻井是中国古代建筑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以水克火”之意。藻井又象征着
期刊
摘要:通过研究河北“雄安”文化艺术等,进行文创延展设计,雄安位于河北平原上地貌单一,以积水洼地与平原为主,陆地与水面相谐成趣,构成了“北方江南”的水乡景致。如何有效的开发雄安新区的文化物质历史资源并把它传承下去,对于雄安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研究价值。本文通过从研究雄安文创的意义出发,并对雄安文创的现状进行分析,从美学的角度,通过雄安“文“”创“进行文创设计的美学分析,并进行文创开发的理论美学阐述。
期刊
摘要:湟中书院是清朝在西宁府创办的第三所书院式的教育机构,它的建立推动了西宁地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促进了西宁当地整体教育水平的提提升,同时也为该地区其它同类型机构的出现直了带着示范作用。这些旧式教育机构有一部分在清末的教育改革中转型为新式的中学学堂,为教育近代化转型提供了平台。  关键词:西宁;湟中书院;教育  乾隆以后,清政府在今青海地区修建了许多的书院、社学和义学,湟中书院就是其中之一。它是由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立足电视电影的内部机制,以电视、电影的已有理论为参照,在当下的影视文化格局中,解析“电视电影”的个性空间。全文通过探究“电视电影”的概念界定,把握“电视电影”的本体特性,总结“电视电影"对电影的趋近性和“电视电影”作为电视节目的传媒性特征,探索电视电影类型化创作,并畅想电视电影的未来发展,旨在对电视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样式的身份进行确立,使得中国今后的“电视电影”的创作和运作更加规范
期刊
摘要:雷锋,自1963年被树立为典型后,“学雷锋”运动在全国各地兴起,宣传形式各式各样,其中以《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尤为突出。本文以1963-1966年《人民日报》上对雷锋的宣传报道为例,从报道话语的视角入手,对“学雷锋”运动宣传报道的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学雷锋”运动宣传报道的主要影响,为“学雷锋”运动的宣传报道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解读,为新时代“学雷锋”运动开展的宣传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学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