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设悬念情境来激发学习兴趣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135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教师对所授内容的平铺直叙,势必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迫切的要求下主动地进行学习。
  人常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是一种苦役。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也是引导学生进入宫殿的入门向导。所以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揭示和解决学习兴趣和理解教材的矛盾,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使他们在“迷惑”、“疑问”、“好奇”的感觉中,在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下,激起思维发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正。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悬念,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增强记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尝试着精心设置一些“悬念”,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观察,这些方法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好奇欲望,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在三个阶段进行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这三个阶段是:课的导入阶段、课的讲授过程、课的小结阶段。
  一、在课的导入阶段设置悬念。
  在课的导入阶段进行悬念的设置,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渴望与追求,激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听课热情的目的。例如:在讲三角形的外接圆时,怎样确定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我先利用一些硬纸板做成如右图的残缺圆,在课前几分钟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补圆比赛,看谁能够最快想出办法把它补成一个完整的圆。应该怎样补呢?学生在动手前就会对补圆的方法进行思考,当他们还没有能够想出解决的办法时已经上课了,学生带着还没有解开的疑问走进课堂,头脑中自然就形成一种悬念。这时,老师就指出: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来找找补圆的方法,相信在下课时你们一定会找到最合理的补圆方法,把现在没有能够完成的任务完成。要合理地补圆,这就要用到一个数学知识,也就是怎样确定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在这节课的导入方法中我就是利用了学生的争强好胜的心理,为学生们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悬念,为了能够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全班同学中显示自己的能力,所以学生对这一节新课的内容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当然课堂效果也会很好的,这正像一位著名学者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二、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设置悬念。
  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出疑问,时时使所讲授的内容增加些神秘色彩,使学生的兴趣始终不衰,主动积极地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得到满意的收获。例如,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节中,可以用演示法引导学生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然后接着问:“能否证明你们得到的结论呢?并且证明的方法至少有三种。”同学们都很惊讶,并由此产生疑问,议论纷纷,而且拿起笔进行证明,经过大家积极的思考和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很快得出如下几种证法,并且都能够积极举手回答。
  证法一,如图1,延长BA到点E,过点A作AD∥BC
  ∴∠1=∠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AC ∠1 ∠2=180°(平角定义)
  ∴∠BAC ∠B ∠C=180°
  证法二,如图2,过点A作DE∥BC
  ∴∠1=∠B,∠2=∠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AC ∠1 ∠2=180°(平角定义)
  ∴∠BAC ∠B ∠C=180°
  证法三,如图3,延长BC到点D,在△ABC的外部以CA为一边,CE为另一边画∠1=∠A
  ∴CE∥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2(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CB ∠1 ∠2=180°(平角定义)
  ∴∠A ∠B ∠ACB=180°
  在证明时学生们都很积极,争先恐后地回答,对于其中的证法,有些学生有顿然大悟的感觉,并且得到了满足。通过这种一题多解的解题悬念设置,可以在解题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并且对数学的变幻无穷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就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探寻新的知识,其实这就是通过学习来培养兴趣,然后又通过兴趣来促进学习、提高学习的一个阶段。通过这样的悬念设置,就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主动热情地学习数学。
  三、在课的小结阶段设置悬念。
  每节课在小结时,也应精心设置一个小小的悬念,為下节课的内容涂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促进学生去思考、去研究,盼望着下节课的到来。有些学生为了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于是打开课本,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说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预习。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如:设置悬念要难易适当,使学生能够始终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设置悬念要联系学生实际,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和好奇感,从而活跃其思维,始终使思维处于主动状态;设置悬念还要注意与学生的情绪相结合,在学生情绪饱满的情况下进行悬念的设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时机,适时适当地进行悬念的精心设置就一定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始终热情,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感受数学的奇妙,进而掌握好知识。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想要初步掌握高中立体几何的知识,就要从基础学习抓起,要从平面思维概念跨度到立体思维中去,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中的想像能力。  【关键词】:入门 逻辑思维 想象 基础  我们在学习了平面几何之后,对于立体几何的进一步学习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二维平面跨度到三维空间是立体几何的起始阶段,要从平面几何的思维定式之中释放出来,避免对其学习形成阻碍。要大力培养逻辑思维推理能力以及空间
摘要:从目前初中数学教学来看,我们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做好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工作,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小学数学学习到初中数学学习的过渡。此外,我们还要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保证初中数学教学取得积极效果。本文主要针对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为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数学 教学质量提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数学发展与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它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空间与时间,使学生的数学发现与探索活动得以真正开展起来。笔者积极进行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探索与实践并结合学龄段学生特点,制定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实践活动由青涩走向成熟,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就以下几方面谈点认识与体会。  一、关于教学设计  第一、在进行教学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应用题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应用题教学中加强解题策略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解题策略 应用题 解题思路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应用题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应用题教学中加强解题策略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发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应该说,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着直接的联系的。本文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从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小练习及教学手段“合作学习”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提高 有效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改革的主体,新课改的理念就像强劲的东风,吹遍了校园,唤醒了老师和学生。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关键词:优化组合 明确任务 把握时机 评价激励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
内容摘要:引导学生采用“手脑并用”、“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开展数学活动,鼓励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手脑并用 合作交流 启发点拨  现行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在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中,增设了一些“想一想”、“试一试”、“议一议”、“做一做”等数学活动内容,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有利于学生开
[摘要]中学数学思想方法与教学研究一直都是很多一线教师和家长最热衷讨论的问题。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个问题上作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中学数学思想 方法 教学研究  一、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心理学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数学思想与方法为数学学科
华而不实,光注重热闹的课堂,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讲求实在、讲求有效。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学生既能学到并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又能达到教学目的,这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面对新课程和新教材,小学数学教师怎样贯彻新课程理念,改革传统课堂教学弊端,这是亟待解決的问题。笔者就小学数学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学做了以下方面的思考,以资借鉴。  一、高效课堂数学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古代教育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