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浅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6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是当今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所有学科中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学科之一。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术之一。当今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思维等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信息技术本身日新月异,更新换代很快,让我们切实体会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重要,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
  现在的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期,由较强模仿能力时期逐步过渡到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阶段,但是,他们对知识的接受和吸收绝大部分还建立在十分感性的基础上,兴趣爱好依然是学习的最好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教学材料的内在的兴趣。所以,我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趣引入,实施任务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一个良好的导入,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欲望。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使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去学新的知识。
  生动、直观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表象,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想学、乐学。在每节课教学开始前,我都利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事先做好的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成品。学生看着这些美丽、奇妙的作品,有跃跃欲试的感觉。我说:“同学们,这个作品好不好呢?”学生回答:“好。”“那好,这节课老师就教你们做这个作品,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得比老师好!”这样的导入我完全能够使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使他们在上课时保持一种新鲜和兴奋的状态,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引导铺设,独立探索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这个环节上,我注重制作方法的讲述和指导,让学生明白制作的方法与相关的步骤,并让学生逐步完成。在学生了解了制作方法和步骤后,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主体探究的训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学生设计”为本,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插上想象的翅膀,自主发挥。
  初稿完成后,我让学生相互交流,彼此找出不满意的地方,然后进行修改,我巡回指导,最后确定保存。
  最后,我会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加深他们的印象,提高创作能力。
  三、激励评价,合作探究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激励性的评价是很重要的。所以,我把激励性的评价贯穿于整节课,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一开始,我对学生作品的评价都是比较客观的。可是发现客观的评价却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学生并没有制作出什么比较优秀的作品。有时候,学生满心喜悦地接受我的点评,可是评价后却变成一脸沮丧,火热的心常被我浇上冷水。经过反思,我明白了,我不应该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十二三岁的孩子。尝试着多给他们表扬之后,我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地加强了,而且奇思妙想也更多了。他们作品中的创意更是千奇百怪,有时候我也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脑子。同样的素材,他们却能做出许多种不同的有趣的作品。由此看来,教师的表扬真的是给学生最大的礼物和褒奖。那教师就不要吝惜语言,多给学生一些鼓励的话语,如:“今天你做的最好”,“真棒”,“好样的”等。我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评价,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可谓一举多得。
  我每节课都会从学生作品评出前三名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自己来评价,也可以让同学来评价,指出作品的优缺点,需要改进的地方,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让获奖的学生感受到一份成就感,也让其他学生以后更加努力。
  四、鼓励创新,学以致用
  教师可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计算机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去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写作文,做实验或进行计算机辅助学习,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身边生活中,等等。例如:用自选图形设计本班的班徽,用艺术字设计本班的班训……上学期我校某班学生自发组织利用计算机编辑排版他們自己的题为《晨晖》的班报,很有创意。这种做法,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又发挥了他们自主创造性的劳动。
  五、精心设计,拓展思维
  信息技术课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微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当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各种工具软件,进行拓宽知识面教学。如解压缩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动画制作软件、视频播放软件等,以及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的展示,教师拓宽这些基础应用知识,能提高学生对电脑系统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学生独立运用电脑打下坚固的基础,能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各种基本操作及灵活应用能力的发展,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和社会更加紧密联系起来。学生通过反复探究过程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学生通过探究过程中遇到的挫折,能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自信心进一步加强,能培养探究的精神。
  当然,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新形势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新任务又指引我们探索新的方法。“教无定法”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学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灵活搭配性和创新性。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创新,设计最好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
其他文献
在体育教学中,常常有些学生不听体育教师的话,表现为不让做的技术动作偏做,不按教师所说的动作要领掌握技术,你说东,他往西,令教师和家长十分头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上述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逆反心理”,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的一种表现。产生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中学生正处于由少年向成人转变的“过渡期”,心理学形象地称之为“心理断乳”。在这一时期,青少年随着身体逐渐发育成熟,在心理上也产生了一系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在中职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必然会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  关键词: 计算机 中职学生 学习兴趣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时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掌握与计算机相关的学科知识将成为生存的必需手段之一,计算机教学正成为面向21世纪的教学科目之一。计算机教学从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由单片机串行口与74LS164组成的数码管动态扫描技术,首先介绍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所用主要的工作器件,然后介绍硬件设计图及完整的C51源程序。   关键词: 单片机教学 74LS164 动态扫描技术    1.引言  “串行输入转并行输出”简称“串转并”,是单片机教学中一个重要课题,涉及串行口、74LS164转换芯片及外围电路知识的应用。在通常教学中,一般用74LS16
摘 要: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必须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本文根据体育的教育功能,以及体育活动对发展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积极作用,探究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一、综述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压力不断加大,导致人的心理疾病呈现出低年龄、高文化、高发生率的趋势。在高校学生中,有相当
摘 要: 会计电算化应直接从核算型财务软件转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各单位在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向财务管理方面过渡;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向财务管理方面过渡。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账务功能 会计软件 电子商务化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
摘要: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本文详细地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及其在MCGS组态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MCGS组态课教学 应用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是以学生完成规定的“任务”为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做”而不是教师“讲”,提倡以学生为中心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溃疡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及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Hp感染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数控铣削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法的使用,通过理论基础的研究,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索项目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关键词: 数控铣削 项目教学法 理论基础 具体实施    我校大多是初中后直接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对机械专业的基础知识非常匮乏,按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对技能领悟困难,就业后知识面窄,技能操作不熟练,工作效率低,特别是数控加工类专业的毕业生,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因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独立思考、研究、探索、表达、创造,从而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训练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  研究性学习的着力点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强调主动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从而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