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概念反映地理事物及其演变过程的本质属性,是对地理事物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地理基础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多年来,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笔者采用下列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列表比较法
列表比较法,即通过列表比对概念的异同及相互关系的方法。列表能简洁、清晰地反映比较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
二、属性理解法
属性理解法,即从地理概念中提取本质属性,并加以分析比较的方法。通过对概念属性的理解,可找出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以达到真正理解和准确掌握之目的。
例Ⅱ:“自然资源和能源”概念的理解
对于自然资源可以从概念中提取其两点基本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必须是自然界中直接存在的;二是经济属性,能够用来产生经济价值,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可利用的。而能源就不具备上述两点基本属性,只要能够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或物质运动,均称为能源。它可以是自然界中直接存在的,也可以是人工制造的,这是两者之间不同之处。但是,它们之间又具有交叉关系,其中,自然资源中能为人类提供能量部分的物质或物质运动,称为能源资源。
三、实地观察法
实地观察法,即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的观测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地理现象的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可总结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把握概念内涵。
例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概念的理解
学习这一概念时,可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樟树、木荷、大头茶等,并引导学生将它们与梧桐树、杨树、马尾松等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发现前三种树种的叶片叶型较小、呈椭圆形、坚厚且成革质、表面有厚的蜡质层、光照下闪闪发亮,并且终年常绿,为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种构成的森林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后三种树种不具备上述特性,其中梧桐树、杨树是落叶阔叶树,马尾松是常绿而不是阔叶。这样,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对常绿阔叶林的概念就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真正达到理解和掌握的预期效果。
四、抓关键词法
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往往只有几个词语。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达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
例Ⅳ:“天体”概念的理解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学生对这一概念中的“物质”并不难理解,而对“宇宙间”却难以确定。在教学中必须指出,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但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的物质,不能说是天体。地球大气上界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只要讲清楚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理解,明白地球大气圈以外的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而停放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残骸即陨星就不是天体。
运用以上方法进行概念教学,还应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学生形成概念时,不仅要让学生明确概念词义,而且要让其会论证和运用这些概念。同时设计一些习题,在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后及时进行练习。这样,既可检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否完整、准确,又能巩固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一、列表比较法
列表比较法,即通过列表比对概念的异同及相互关系的方法。列表能简洁、清晰地反映比较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
二、属性理解法
属性理解法,即从地理概念中提取本质属性,并加以分析比较的方法。通过对概念属性的理解,可找出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以达到真正理解和准确掌握之目的。
例Ⅱ:“自然资源和能源”概念的理解
对于自然资源可以从概念中提取其两点基本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必须是自然界中直接存在的;二是经济属性,能够用来产生经济价值,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可利用的。而能源就不具备上述两点基本属性,只要能够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或物质运动,均称为能源。它可以是自然界中直接存在的,也可以是人工制造的,这是两者之间不同之处。但是,它们之间又具有交叉关系,其中,自然资源中能为人类提供能量部分的物质或物质运动,称为能源资源。
三、实地观察法
实地观察法,即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的观测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地理现象的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可总结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把握概念内涵。
例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概念的理解
学习这一概念时,可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樟树、木荷、大头茶等,并引导学生将它们与梧桐树、杨树、马尾松等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发现前三种树种的叶片叶型较小、呈椭圆形、坚厚且成革质、表面有厚的蜡质层、光照下闪闪发亮,并且终年常绿,为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种构成的森林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后三种树种不具备上述特性,其中梧桐树、杨树是落叶阔叶树,马尾松是常绿而不是阔叶。这样,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对常绿阔叶林的概念就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真正达到理解和掌握的预期效果。
四、抓关键词法
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往往只有几个词语。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达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
例Ⅳ:“天体”概念的理解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学生对这一概念中的“物质”并不难理解,而对“宇宙间”却难以确定。在教学中必须指出,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但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的物质,不能说是天体。地球大气上界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只要讲清楚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理解,明白地球大气圈以外的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而停放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残骸即陨星就不是天体。
运用以上方法进行概念教学,还应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学生形成概念时,不仅要让学生明确概念词义,而且要让其会论证和运用这些概念。同时设计一些习题,在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后及时进行练习。这样,既可检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否完整、准确,又能巩固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