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卷选择题命题质疑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hun5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错谬的“标答”,在海量的高考模拟试卷里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批判某些由冬烘先生单独命题的试题,显然不能引起语文界的惊警,还是让我们闯入禁区,本着学术探讨的诚意,不是故意挑刺,直抵“高考现场”去看看。
  质疑2019年全国卷Ⅱ第12题A项:其中“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一句是译自原文“公与语,数日不厌”的。显然这样表述是错误的,众所周知,“厌”是“餍”的通假字,是“满足”的意思。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何厌之有”“贪得无厌”等等,其中的“厌”皆为“满足”之义。当然,“厌”也有“厌烦”的意思,但在此语境中绝对不是。标答竟然认为这一项是正确无误的。
  类似的误译还有。如,2016年全国卷Ⅰ质疑第7(2)题:翻译“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其标答为“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端,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学生指出:这是一个病句,“他”指代不明,“加固”一词缺少宾语的中心词。学生还指正:“救正”在词义学层面上不会是“纠正”的意思,而是“拯救正道”之义。评分原则是:能直译,就不要意译;能直译的,如果意译了,通常不给分或少给分。“救正”意译为“纠正弊病”,或也说得通。但根据“一字一译”的直译原则,这就是错的。
  质疑2017年全国卷Ⅰ第3题:要求“根据原文内容”,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此题的标答为B项,因为官方并没有提供详尽的解答过程,只有这么一个结论,所以不置评判(此说明,不再重申,下同)。
  然而,我任教的两个班,学生大都选择了C项(问了其它班,也是如此),其理由是:相关信息的原文是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而C项是“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显然,原文主要信息都是就“公平原则”而言。而标答“只有……从而……”是第一步推导,但无原文的依据;“从而……才能……”,这是第二步推导,与原文相符;但“只有……才能……”的第一步已经错了,故整个选项C的逻辑推导也就错了。衡水中学的“教科书”——《精准高考:高考二轮复习》也认为“官方标答”是错误的,给出的理由是:“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与原文“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不符。看来,“吾道不孤”。
  质疑2016年全国卷Ⅱ第3题D项:“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是能在文中找到依据的,但是“與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于文无据,“现代传媒”与“传统故事讲述方式”不存在因果联系。更为吊诡的是,“现代传媒”这个关键词根本就没有在考试阅读材料中出现过!你让一个中学生怎么去“推断”?命题者竟然如此设置“陷阱”,诱使几百万考生往“火坑”里跳。我的“准高考”学生,100%都认为这个D项的推断是绝对错的,但标答说:D项是绝对正确的。
  我可以认可“标答”,因为命题者读的是整篇《塞壬的歌声》,全文是阐述了“现代传媒”与“传统故事讲述方式”关系的。然而,考生读到的是“断章取义”的片段。如果《塞壬的歌声》是经典,考生没读,导致做错题目,那是活该。
  质疑2017年全国卷Ⅱ第8题E项:标答判断E项是正确的。然而衡水中学的“教科书”认为它是错误的,理由确切:E项相关内容在材料二的第三段,其中只说“《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并无具体内容的说明,“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关注”主观臆断,所以此项错误。又,标答断定C项是错的,而衡水中学认为C是正确的。为衡水中学这种勇气点赞!
  质疑2017年全国卷Ⅱ第11题(此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D两项。A:“下车,古代可以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命题者将A设置为“正确”选项,其实,A是错误的。“下车伊始”是指新官上任。吏不存在“履新”,因为吏不在“官”的编制里,没“品”,究其身份,就是本地的老百姓,是官府中的“服役人员”,与衙役、更夫、捕快、狱卒之类并无实质的区别。
  再看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春秋公羊传》:“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可见是指古时国家的首都,现代有哪个国家的首都被称为“京师”的?命题者竟然把这样的常识设置为“正确”选项,可害苦了莘莘学子!
  不止是全国卷出现了以上的类似问题,其他省市自主命题的试卷也不时“闹笑话”,更何况海量的高考模拟试卷!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因为“标答”的问题而被学生反驳得瞠目结舌。为了避免此类出糗,绝大多数老师并不给予学生讨论、思考的时间,即便有学生质疑“标答”,也是以权威压制住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成了“沉默的大多数”,进而善于思考的学生也“在沉默中灭亡”了。其实,语文课从高一开始就逐渐走向边缘化了,因为学科信度有了严重危机。
  [作者通联:江西上饶市万年中学]
其他文献
高一阶段,是学生高中生活的适应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使学生逐渐从初中固有的旧的学习方法中摆脱出来,开始适应一种节奏更快、难度系数更高的学习模式。这对于语文学习,尤其是作文更是如此。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县级普通高中。在对我校高一年级二十个班级一千一百多个学生的作文分析中,不难发现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学生作文的语言优美,但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华而不实。大部分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优美的语言能够博老师的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产后出血原因及时有效迅速抢救的方法,并掌握相应的抢救措施。方法:收集我院产科自2010年5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大出血病人共84例,年龄20~36岁,平均27.4岁,孕周38~42周,平均40周,产后出血500~4000ml,平均2200ml,初产妇71例,经产妇13例,自然顺产妇65例,剖腹产19例占。其中因子宫收缩乏力出血者63例,占75%;胎盘因素11例,占1
目的:通过以药物治疗为主以用药指导、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自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109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对照
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听说读写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也要促进学生审美价值、文化价值、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聚焦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优化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策略,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  新课改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
强化古代诗歌教学,对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诗歌鉴赏自然成为每年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在每年复习迎考的过程中,我们自认
期刊
本周坯布市场行情略有好转,全棉坯布有所放量,价格也有小幅上扬,防羽布等传统常规品种市场需求逐渐加大;涤棉布行情又开始走高,下游秋冬季节的面料需求有所抬头;而人棉布价格还是呈
全国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大部分学生不用担心没有学上,那么关注的点就到了教育的质量,教育的质量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作文教学中的难点  1.中学生对生活没有足够的体验  中学生大多数时间在学校进行学习,对学习以外的事情很少接触,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在当今时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保护的太好,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做过家务活,连洗
化纤行业属于强周期行业,价格波动最关键因素是需求,由于出口和内销增速继续放慢。需求的增速也将放缓,化纤行业仍将艰难度日。中国化纤工业协会预计,近期下游对化纤的需求很难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病人的常见问题,尤其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多见。Clarke等[1]报道,全髋置换及全膝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分别为32%和66%。因此,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做好DVT的预防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自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对89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DVT预防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一篇高考考场作文,记叙文、议论文都要考生注重选材。围绕中心来选材这是写作最基本的要求与出发点。同时还要注意选材的真实新颖,选材的典型性,选材的丰富意蕴等。  围绕中心来选材,也就是说,文中的材料都要为文章的中心服务。比如有这样一则材料就是典型的偏离中心,前后不一致的作文材料。如,写与“讲文明,有公德”有关的一篇文章。文中事例用的却是陈光标高调行善的事例,这就属于材料脱离中心,严重跑题。同时要注意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