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ptin/TRPC离子通道调控动物初情期启动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n_N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初情期的启动是其从幼年发育到获得繁殖能力的标志,初情期出现的迟早直接关系到性成熟和以后的繁殖性能。研究发现,很多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参与动物初情期启动的调控。目前,关于Leptin信号通路调控动物初情期的报道居多,而TRPC离子通道调控动物初情期的相关综述鲜见报道。因此,文章对Leptin/TRPC离子通道调控动物初情期启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深入解析Leptin基因介导的TRPC通路依赖神经元通道电流变化,进而调节神经信号传导,最终调控动物初情期启动的机制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其他文献
为探究昭通绒鼠(Eothenomys olitor)体重和产热特征的季节性变化,对其夏季和冬季的体重、体脂重量、摄食量、静止代谢率(RMR)、非颤抖性产热(NST)、血清瘦素质量浓度、内脏器官和消化道重量、肝脏和褐色脂肪组织(BAT)中的生化指标以及下丘脑神经肽Y(NPY)、刺鼠相关蛋白(AgRP)、阿片促黑色素原(POMC)和可卡因-安他非明转录调节肽(CART)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昭通绒鼠夏冬两季体重差异不显著,但体脂重量夏季较高,冬季较低;摄食量、RMR和NST均是冬季高于夏季;血清瘦素质
国家公园具有重要的自然价值、生态价值及社会价值,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模式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升全民自然生态素养的必要举措。对中国国家公园及自然教育的相关概念展开论述,并对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功能定位进行归纳,创新性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模式:实现中国国家公园的场景化,推进基本教育内容的完成;实现中国国家公园的品牌化,构建自然教育共同体;实现中国国家公园平台化,完善自然教育管理发展机制。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发挥其自然教育功能
畜牧业作为甘肃省传统优势及基础主导产业,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总结甘肃省畜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依据科学性、全面性及数据可获得性原则,从基础条件、直接产出、经济效益3个维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探究了甘肃省畜牧业创新发展能力指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畜产品产量及总产值逐年增长,但占全国的比重依然较低;全省畜牧业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提高,但依然存在发展制约因素。建议持续提升甘肃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畜牧业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发展、强化现代畜牧业
褪黑激素是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小分子吲哚类激素,是基于光周期、季节性及生殖节律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它对绒山羊的皮肤毛囊发育和绒毛生长等生理过程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文章综述了褪黑激素对绒山羊毛囊生长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了褪黑激素对绒山羊毛囊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提高绒山羊绒毛产量和质量提出可靠高效的解决方案提供参考,从而在理论和技术双层面实现小批量和低品质的选择和繁殖方面的突破。
为了解动物园动物笼舍环境微生物活性及其影响因素,采集了5种灵长动物(Primates)、3种爬行动物(Reptilia)笼舍的3种不同类型的环境样本共15个,采用Biolog-ECO板进行微生物分析。结果表明:15个样本的微生物活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主要表现为对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胺类等3类碳源的利用上(P<0.01),对羧酸、多聚物、酚酸类等碳源的利用差异不显著(P>0.05);同种动物、笼舍环境相似、日常管理相同,环境微生物活性也比较一致;笼舍内的垫材类型相比动物种类而
深入鹰潭市余江区农业农村、供销等有关部门,各乡镇及部分村组,部分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等相关组织及农户,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入户调研、发放问卷等形式,对本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进行了专题调研,详细了解新形势下余江区农技推广服务模式的特征现状,梳理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以期为构建新形势下农技推广新模型、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方面提供参考。
针对当前林麝养殖管理、遗传育种智能化水平较低的现状,融合养殖管理技术与分子遗传学设计了林麝资源管理平台,支持林麝资源及林麝养殖的日常管理,并可以通过养殖过程数据、林麝遗传谱系数据和有效分子标记数据进行林麝智能选配育种;基于当前主流的“公司+农户”的养殖场景,采用Net Framework和SQL Server构建了B/S架构的平台软件系统,实现了养殖场管理、个体管理、品系管理、养殖过程管理、系谱分析绘制、亲缘系数计算、分子序列比对、个体/群体选配、可视化数据分析、系统配置等功能模块;通过测试发现,该平台功
羊胆汁是传统动物胆汁类药材,主要含胆汁酸、胆色素、胆甾醇、卵磷脂、黏蛋白及碳酸氢钠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抑菌、清热解毒、清肝明目、镇咳祛痰、降低血压、促进消化等药理作用。但目前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用药安全性等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为此,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同时结合历代本草、医药典籍的相关记载,对羊胆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羊胆汁在临床上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为探究绵羊UCP1基因在3个绵羊品种中的遗传结构与多态性,以滩羊、杜泊羊、小尾寒羊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靶向测序检测了91只绵羊的UCP1基因全序列的SNPs和Indel,所得测序结果与绵羊参考基因组(Oar_rambouillet_v1.0)进行比对分析,并利用卡方独立性检验判断各位点群体间的差异显著性,对其中差异显著位点进行基因组型分类,并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相关位点突变后对其mRNA二级结构的影响,同时对各基因组型进行蛋白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UCP1基因外显子区域筛选到2个群体间差异显著的
为筛选适宜干旱半干旱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饲用玉米新品种,在甘肃省定西市的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开展了12个饲用玉米引种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文玉3号、雅玉青贮26、京九青贮23、西蒙青贮707、五谷8567五个品种的株高和鲜草产量居前5位,株高3.34~3.54 m,鲜草产量127200~142550 kg/hm2,粗蛋白含量均在10%以上。综合表现优于其他品种。综合分析认为,文玉3号、雅玉青贮26、京九青贮23、西蒙青贮707、五谷8567五个品种适合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