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et Framework的林麝管理系统的构建

来源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ali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当前林麝养殖管理、遗传育种智能化水平较低的现状,融合养殖管理技术与分子遗传学设计了林麝资源管理平台,支持林麝资源及林麝养殖的日常管理,并可以通过养殖过程数据、林麝遗传谱系数据和有效分子标记数据进行林麝智能选配育种;基于当前主流的“公司+农户”的养殖场景,采用Net Framework和SQL Server构建了B/S架构的平台软件系统,实现了养殖场管理、个体管理、品系管理、养殖过程管理、系谱分析绘制、亲缘系数计算、分子序列比对、个体/群体选配、可视化数据分析、系统配置等功能模块;通过测试发现,该平台功
其他文献
太行山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山脉和地理分界线,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2018年以来,在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段)和国有济源南山林场利用红外相机技术调查取食果实(种子)的松鼠科(Sciuridae)种类。通过对红外相机所拍摄影像资料的鉴定和文献核查,共记录到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隐纹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和松鼠(Sciurus vulgaris)4种取食橡子的松鼠科物种。其
为构建能够表达大熊猫源犬瘟热病毒(CDV)分离株giant panda/SX/2014 H蛋白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株giant panda/SX/2014 H基因,通过TOPO连接克隆至入门载体pENTR/D-TOPO,得到重组入门质粒pENTR/D-TOPO-CDV-H,然后与腺病毒骨架载体pAd/CMV/V5-DEST进行LR重组,获得重组质粒pAd-CDV-H;重组质粒用PacⅠ酶切线性化后转染293A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rAd-CDV-H,连续传代后对
林蛙属(Rana)物种是一类具有鼓膜和背侧褶皱,脚趾有蹼,颞面黑色,非繁殖期在山林生活的棕色蛙类。生活在北方(高纬度或高海拔)的林蛙具有耐冻性,能够忍受结冰环境而不死亡。研究表明:林蛙在低温胁迫下的存活得益于其冷冻保护系统,葡萄糖和尿素是2种主要的冷冻保护剂。进入秋季,林蛙通过蛋白质分解和脂质代谢增加体内糖原储备,遭遇低温后通过调节糖酵解和糖异生反应满足其生存的需要,尿素循环和转运相关蛋白也受到生化调节。
为了掌握贵阳市野生动物与人类发生冲突矛盾问题的现状,对2014—2019年在贵阳市范围内发生的2713次野生动物扰民事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阳市野生动物扰民的主要物种包括猕猴(Macaca mulatta)、蛇(Serpentiformes)等24种陆栖脊椎动物。其中,猕猴的扰民频次最高,达1704起,占总扰民事件的62.81%。从主要扰民物种扰民频次看,猕猴扰民事件的频次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而蛇类扰民事件的频次相对保持稳定。同时,野生动物扰民事件存在一定的区域性特征,云岩区和南明区是野生动物扰民频次
为探究昭通绒鼠(Eothenomys olitor)体重和产热特征的季节性变化,对其夏季和冬季的体重、体脂重量、摄食量、静止代谢率(RMR)、非颤抖性产热(NST)、血清瘦素质量浓度、内脏器官和消化道重量、肝脏和褐色脂肪组织(BAT)中的生化指标以及下丘脑神经肽Y(NPY)、刺鼠相关蛋白(AgRP)、阿片促黑色素原(POMC)和可卡因-安他非明转录调节肽(CART)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昭通绒鼠夏冬两季体重差异不显著,但体脂重量夏季较高,冬季较低;摄食量、RMR和NST均是冬季高于夏季;血清瘦素质
国家公园具有重要的自然价值、生态价值及社会价值,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模式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升全民自然生态素养的必要举措。对中国国家公园及自然教育的相关概念展开论述,并对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功能定位进行归纳,创新性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模式:实现中国国家公园的场景化,推进基本教育内容的完成;实现中国国家公园的品牌化,构建自然教育共同体;实现中国国家公园平台化,完善自然教育管理发展机制。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发挥其自然教育功能
畜牧业作为甘肃省传统优势及基础主导产业,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总结甘肃省畜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依据科学性、全面性及数据可获得性原则,从基础条件、直接产出、经济效益3个维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探究了甘肃省畜牧业创新发展能力指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畜产品产量及总产值逐年增长,但占全国的比重依然较低;全省畜牧业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提高,但依然存在发展制约因素。建议持续提升甘肃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畜牧业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发展、强化现代畜牧业
褪黑激素是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小分子吲哚类激素,是基于光周期、季节性及生殖节律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它对绒山羊的皮肤毛囊发育和绒毛生长等生理过程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文章综述了褪黑激素对绒山羊毛囊生长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了褪黑激素对绒山羊毛囊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提高绒山羊绒毛产量和质量提出可靠高效的解决方案提供参考,从而在理论和技术双层面实现小批量和低品质的选择和繁殖方面的突破。
为了解动物园动物笼舍环境微生物活性及其影响因素,采集了5种灵长动物(Primates)、3种爬行动物(Reptilia)笼舍的3种不同类型的环境样本共15个,采用Biolog-ECO板进行微生物分析。结果表明:15个样本的微生物活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主要表现为对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胺类等3类碳源的利用上(P<0.01),对羧酸、多聚物、酚酸类等碳源的利用差异不显著(P>0.05);同种动物、笼舍环境相似、日常管理相同,环境微生物活性也比较一致;笼舍内的垫材类型相比动物种类而
深入鹰潭市余江区农业农村、供销等有关部门,各乡镇及部分村组,部分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等相关组织及农户,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入户调研、发放问卷等形式,对本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进行了专题调研,详细了解新形势下余江区农技推广服务模式的特征现状,梳理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以期为构建新形势下农技推广新模型、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方面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