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2010年吉林省西部地区湿地空间格局变化及热点地区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neoc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GIS和RS技术,结合数学模型,研究1985—2010年吉林省西部地区湿地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及热点地区。结果表明:1985—2010年,吉林省西部湿地总面积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自然湿地(河流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的面积逐渐减少,人工湿地(水田)面积逐渐增加;自然湿地主要向耕地、草地和盐碱地转移,人工湿地(水田)面积增加方式有旱田改水田和荒地改水田2种方式;自然湿地丧失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嫩江、松花江沿岸,以及查干泡、月亮泡等湖泊附近,人工湿地(水田)面积增加的区域主要位于研究区中、东部的吉林
其他文献
本文以二次调节系统中液压马达的输出扭矩为控制对象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在恒压网络中实现恒排量控制,完成恒扭矩调节的最初模型,在这一基础上引入压力反馈信号,实现对扭矩更为精
双阳村是个省级贫困村。庞大的贫困人口基数、薄弱的基础设施、脆弱的经济条件等难题,压得双阳村多少年喘不过气来。驻村工作队成员的共识是: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为此,我们
采用土样中5×102(T1)、5×103(T2)、5×104菌落/cm3(T3)的棘孢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诱导青蒿60d,分析诱导后青蒿的生长量以及土壤水解氮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2诱导效果最佳。T2的诱导,青蒿的主茎高生长量在8月10—20日达到最大、茎基粗在诱导后20 d内达到最大值,两者分别为21.41、0.84 cm,是对照组的1.38、1.47倍;T2的诱导,单株青蒿根的鲜质量平均值1
本文详细介绍了ATM网络及与传统网络相比它所具有的优势,并且明确指出 ATM网络将是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所在。
本文讨论了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及其完整约束。在建立图书馆集成化系统时,完整约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是维护书目数据库正确性的重组成部分。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越来越重视三维场景的人权交工能力。本文介绍用VILML优化 三维场景,提高人机交互的能力和真实性。
采用LI-8100土壤呼吸测定仪测定3种林分(西伯利亚落叶松、西伯利亚红松和西伯利亚云杉)的土壤呼吸速率及其环境因子,分析并探讨这3种林分土壤呼吸速率的时空变异特点。结果表明:在时间上,3种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最高值出现在14:00—16:00;不同月份的变化也为单峰曲线,其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在空间上,3种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随海拔高度增加呈线性减少的关系。在6—9月份,3种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