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支架分期治疗和终末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行分期治疗和终末治疗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功能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下肢病区收治的52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资料。男37例,女14例;年龄19~62岁,平均39.9岁。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分期治疗组(A组,拆除外固定支架后更换为内固定,35例)和终末治疗组(B组,以外固定支架作为终末治疗,1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9、12个月时健康相关生命质量SF-12量表中的生理总评分(PCS)和心理总评分(MCS)、骨折愈合时间、携带外固定支架时间、并发症发生率、Johner-Wruh胫骨干骨折疗效评估的优良率及下肢功能评分(LEFS)。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至少随访12个月,A组患者的PCS、MCS均于术后12个月均达到峰值,B组患者的PCS、MCS分别于术后6、3个月达到峰值。A组患者术后6、9、12个月的PCS、MCS均高于B组,骨折愈合时间[(19.2±4.6)周]短于B组[(23.3±5.6)周],携带外固定支架时间[(15.6±4.2)d]短于B组[(270.0±15.4)d],并发症发生率[5.7%(2/35)]低于B组[35.3%(6/17)],术后12个月LEFS评分[(88.3±7.2)分]高于B组[(78.5±5.2)分],Johner-Wruh胫骨干骨折疗效评估的优良率[94.3%(33/35)]高于B组[70.6%(1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外固定支架行终末治疗相比较,拆除外固定支架后更换为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功能,并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文献
通过技术指标对比,分析了一段磨矿流程与两段磨矿流程相比铜回收率指标偏低的主要原因。两段磨矿产品粒级组成优于一段磨矿的,因此可以得到更好的选矿指标。
巨大采空区垮塌造成的灾害,已经严重制约了矿山的安全生产。针对采用一般监测手段已远不能满足巨大采空区稳定性监测需求的情况,利用微震监测技术,对某矿巨大采空区稳定性进
【摘 要】目前,语文教学的个性化主张层出不穷,而语文课程观下的个性化认知却显得零散和片面。本文梳理了语文个性化学习发生的理论基础,辨析了“个性化语文素养”“个性化课程”“个性化教学”“个性化评价”四个关键概念,提出了开发语文个性化课程的若干主张。  【关键词】语文课程 个性化 教学 评价  “语文个性化”这一话题,诚如“个性化”词义之本身,众方各执一词、各据其理。一方面,这是语文建设形成多元格局的
目的探讨应用单边轨道式延长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短缩合并近端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采用单边轨道式外固定支架治疗的10例肱骨短缩合并近端畸形患者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15~27岁,平均19.6岁。肱骨短缩伴近端内翻8例,伴肱骨近端内翻并后凸畸形2例;肱骨短缩6~11 cm,平均8.5 cm。上臂外侧置入半钉,安装单边外固定支架,于近端
通过对内蒙古托克托县-兴和煤炭运输重载公路大周岩隧道勘察工作的实践,就面波勘察技术在隧道勘察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FBG传感原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应用FBG传感技术对用于矿山安全监测的光纤中心波长变化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采用恒温箱和压力机对安装在岩块上FBG传感器的温度和应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