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CMSS对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q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监测2010年中国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0年9-12月全国13家教学医院的1 259株非重复的革兰阴性杆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美罗培南等广谱抗菌药物的MIC.药敏结果判断采用CLSI 2011年M100-S21标准.结果 14种抗菌药物对845株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敏感性依次为美罗培南829株(98.1%)、阿米卡星794株(94.0%)、亚胺培南761株(9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39株(87.5%)、头孢吡肟701株(83.0%)、厄他培南696株(82.4%)、头孢哌酮/舒巴坦678株(80.3%)、黏菌素637株(75.4%)、头孢他啶591株(70.0%)、环丙沙星499株(59.1%)、头孢西丁463株(54.8%)、头孢曲松452株(53.5%)、头孢噻肟442株(52.3%)、米诺环素435株(51.5%).大肠埃希菌中ESBL的发生率为61.3% (106/173),高于肺炎克雷伯菌[41.2% (70/170)].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保持较好的敏感性,而对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黏菌素的敏感率均保持在90%以上,而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弗劳地柠檬酸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的敏感率都保持在80.0%以上.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为黏菌素(98.4%,182株)、阿米卡星(85.9%,159株)、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0.0%,148株)、头孢他啶(79.5%,147株)、美罗培南(74.1%,137株)、环丙沙星(74.1%,137株)、头孢吡肟(73.5%,136株)、亚胺培南(71.9%,132株)和头孢哌酮/舒巴坦(70.8%,13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敏感率小于37.0%,对米诺环素敏感率为47.8%.97.8%(176株)的鲍曼不动杆菌对黏菌素敏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发生率分别为60.1%(108株)和18.9%(35株).结论 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科仍保持高活性,但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增加,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显著增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中NO、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测定60例OSAHS患者和2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NO和oxLD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GKS)单侧听神经鞘瘤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从1994年12月至2000年12月于天坛医院接受治疗超过10年的单侧听神经鞘瘤患者197例,随访到157例(随访率80.0%),平
目的 探讨CSMD1基因多态性rs7007032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一些临床表型(家族史、发病年龄及皮损类型) 的相关性.方法 结合本课题组银屑病易感基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数据,选
近年,注射剂出现了严重的安全问题,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药用辅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增溶性辅料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吐温-80)因其在注射剂中的广泛应用,其生产工艺、产
目的 运用软骨延迟增强核磁成像法检测Ⅱ期、Ⅲ期股骨头坏死的软骨改变,研究股骨头坏死塌陷前后软骨的改变规律.方法 采用软骨延迟增强核磁成像技术,对每名受试者进行钆增强
目的 探讨瘢痕内切除后即时电子线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 自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对71例患者共86处瘢痕疙瘩行瘢痕内切除术,术后6h内辅以6MeV高能电子束(β射线)放射
目的 了解江苏省居民膳食铅暴露状况,建立年龄别膳食铅暴露量百分位数曲线。方法 收集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江苏省8个县(市/区)1451个家庭共计3938名居民连续3d
The choice of active Trichoderma strains is important in designing effective and safe biocontrol applications. Many species of Trichoderma have multiple strateg
采用CWO处理技术及其200L/d小型工业试验装置对植物化工、香料化工、石油化工、染料及农药生产等几种高浓度化工废水进行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及装置对处理高浓度化工
目的 观察重症患者的高乳酸血症与代谢性酸中毒的相关性,以提供更为准确的反映组织灌注的指标.方法 回顾了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9个月间所有重症医学科(ICU)患者的血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