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生物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qiang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学习兴趣浓厚,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情绪能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使体内器官协调一致,有助于充分发挥整个机体的潜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兴趣的培养应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近几年来,我从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学习成果的评价三个方面优化生物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优化生物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综合书本内容,引用生动、具体、恰当的实例,使学生对当前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情況有感性认识,进而认识到生物学的重要性,感到有掌握它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一)引入著名科学家的典型事例,培养学习兴趣
  如讲到“近亲结婚的危害”时,向学生讲述“达尔文的遗憾”这一故事:据《法制日报》1989年10月5日报道,达尔文一生中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和他表妹玛丽结婚。近亲结婚,祸及子孙。聪明的达尔文和美丽动人的玛丽生下十个孩子,个个体弱多病,有三个很小就夭折了,其余七个子女都不同程度的患有精神病,三个女儿一辈子都不能出嫁。有三个儿子无生育能力,终身未娶,第四个儿子,一生娶了四个妻子,也没能抱上一个孩子。学生听后,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个个若有所思,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我国婚姻自由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重要意义。
  (二)联系社会热点,培养学习兴趣
  热点问题最富吸引力,选择热点问题,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例如:在讲述“无性生殖”时,联系“克隆羊”技术,简介“克隆人”的情况,继1997年克隆羊“多利”引起科学界的轰动后,1998年初,美国科学家理查德.度德宣布一项克隆计划,表示要在短期内“制造”出第一个克隆人,并打算将生产过程企业化,最终目标是在美国国内及海外设置多个复制诊所。此举引起了全世界对克隆技术的关注和讨论,各国政府及科学家们都对此项计划进行了批驳。为什么大家都要反对“克隆人计划”呢?引导学生从这一技术发展对人类文明和希望的困扰与威胁,从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进行讨论,使学生对无性繁殖的概念及无性繁殖技术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样,既活化了课堂教学,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结合生物科学成就,培养学习兴趣
  对最新发生的事情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是人类共有的天性。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与生物相关科学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讲到“生物性状的变异性”时,插入“世界上几乎没有两个人的指纹完全相同的现象”接着介绍视网膜取款机的发明,英国学者发明了一种自动取款机,人们不必记一长串的密码,只凭自己的眼睛就可取款。机器将所有人的视网膜纹存储起来。取款时,人在机器前坐下,机器就开始对人的视网膜进行扫描,确认后,钱就会根据所需自动送出,简单方便,绝不会有冒领。因为视网膜和指纹一样,每个人都是绝对不同的,包括亲子代之间。
  (四)贴近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提出一些学生在以往经历中想了解而未了解、想解决而又未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尝试用所学知识去解释,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在学完“植物的光合作用”后,向学生提出,每次过节给亲朋好友送礼时,大家都喜欢选一种带有“福”“囍”字的水果送长辈,亲朋好友,以图吉祥,那么你是否能解释这个现象呢?可以让学生考虑光合作用的基本条件——光,使学生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二、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维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愉快感觉,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直接兴趣。
  (一)多种教法综合运用,实施愉快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讲授法可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最大量的,最系统的科学知识,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初一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如多采用直观、启发性教学,充分利用电教仪器、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多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如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实验”;采用“分组竞赛法”结尾,这样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二)加强实验教学,满足学生亲身实践的愿望,培养学习兴趣
  仅学习课本知识,不做接近、探究等有关的实践活动,就不可能使这种学习知识的需要得到满足和产生愉悦感,兴趣也就不可能形成。实践是学生直接接触生物学的一种方式,它能使学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是兴趣形成的重要环节。例如在讲完“呼吸作用”后指导学生进行“验证植物呼吸作用能产生CO2”的实验;在做完“观察根对矿物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实验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CL-能和HCO3-发生交换吸附”等。
  (三)注重学法指导,使学生更易掌握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正确的学习方法能成功掌握有关的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兴奋感、自豪感,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必需注重正确的生物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容易。例如在学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后,指导学生通过列表等方法,从七个方面比较它们的异同及联系。
  三、在学习成果的评价上,重视激励的作用
  正面的评价是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能增加学生学习成功的愉悦感,可以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持久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课堂提问时,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能力型的问题,并在回答过程中,根据情况加深问题的难度,以促进他们思考,成绩差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给他为其他同学做示范演示的机会,使这部分同学提高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等。通过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满足感。
  综上所述,兴趣爱好是学习的源泉,教师只要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变换教学模式、优化生物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abricius)是我国乃至世界麦区的重大害虫,不仅能传播病毒病,而且还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大蒜Allium sativum和油菜Brassica napus是我国
摘 要:本文对漏电、漏电保护、接地与接地保护进行比较论述,介绍了漏电保护的原理、接地保护的原理、分析了接地保护与漏电保护的具体作用,从而得出结论,两种保护在煤矿井下低压电网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对保证井下低压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关键词:漏电保护;接地保护;安全电流与安全电压  漏电是指当电气设备或导线的绝缘损坏或人体触及一相带电体时,电源和大地形成回路,有电流通过的现象称为漏电
【关键词】兴趣启发探索性心理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提问成为一种师生互动的平台,是师生双边活动的桥梁,是课堂信息及时反馈的重要手段。提问并非可有可无,提问也应讲究艺术。本文从课堂提问的设计、提问的实施两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一、提问的设计  1、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兴趣,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造力总是与兴趣紧密相连。培植和发展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是中国南方竹子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黄脊竹蝗在炎热的夏季具有趋向人尿的习性。本文分析并确定了人尿中影响竹蝗取食和定向行为的化学成分,为竹蝗
摘 要:我国当今的地质勘探工作,大多在山区、丘陵等特殊地区开展,这些特殊地区的工程测量对勘探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首先探讨了勘探区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的工作要点,并总结了全站仪结合RTK在地质勘探修图成图阶段的关键点,为全站仪结合RTK在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全站仪;RTK;地质勘探;工程测量  全站仪作为对地质勘探工程影响最大的现代化设备,其应用极大的推动了地质勘探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要从三个方面来实现,一是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二是教给幼儿基本的交往规则与技能;三是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一、创设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  营造温暖、轻松的交往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例如: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納他们的个体差异,不简单与同伴做横向比较。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
摘 要:行为导向教学法是职业教育模式中课堂教学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对学生的法律知识的培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含义  行为导向教学法作为世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中一种思潮,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行为导向教学法,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动来培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渐提高,旅游产业也在快速发展,但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旅游资源被破坏的程度也日渐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态旅游这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出现了,生态旅游既满足了人们对旅游的需要,又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受到较小的或不受到影响,尽最大的努力来保证现有的旅游资源持续发展下去,本文就生态旅游进行简述,分析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提出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
摘 要:头孢氢氨苄高分子聚合物的检查方法在国外医学中还没有确定,这主要是由于高分子聚合物对照物不易合成,但是依照中国药典中流动相方法的建立,可以借助以往抗生素的检测经验,进行头孢羟氨苄高分子聚合物的检测与验证。本次验证中以磷酸盐和水为流动相缓冲液,以头孢拉定为对照品,通过凝胶色谱法进行进样峰值面积的分析,并确定校正因子测得验证数据。下面就具体的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和测定方法等进行了分子,并总结了头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