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钢琴弹出巧克力味儿

来源 :启迪·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_m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其他作曲家不同,威廉的音乐手稿是一幅幅画作。
  每当作曲时,他会用64色的彩色蜡笔在画纸上肆意涂抹。尽管在很多人看来,这一点也不像音符,可他却能从这些色彩中听到声音。甚至,他还能闻到色彩所散发出的味道,比如绛红色有着甘草的芳香,瓷蓝色有股子木薯的味道。
  他是《冰激凌王国》的主人公,科幻作家杰弗里·福特笔下的怪人。这部短篇小说曾获得2003年度星云奖。这是由美国科幻与幻想作家协会设立的奖项,堪称科幻小说界的奥斯卡。
  小说的情节并非完全杜撰。俄国作曲家史克里雅宾就试图将色彩谱进他的第五交响曲。他还精确地罗列了曲调和色彩的对应表,如a调代表绿色,d调代表黄色,f调代表暗红色等。
  在心理学上,这种超感官能力被称为共感觉(synesthesia),是指由一种形态的感官刺激引发另一种形态感觉的能力。它还有一个名称,作为文学修辞手法广为人知—— 通感。
  就像威廉这样,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混乱杂糅发生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望着深秋时节的金色斜阳,他会闻到浓郁的香草气息;品尝咖啡味冰激凌,他会看到一个迷人的姑娘徐徐出现;碰触到天鹅绒,他会听到天使在哭泣。
  最初,很多人将这种神奇而诡异的能力解释为联想或者幻觉。人们也因此常常把共感觉者视为精神病患者。小说的主人公就是如此,他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甚至低智商。
  但很多案例表明,共感觉不仅仅是一种心理体验,也有其生理基础。据说有位名叫艾比的抽象派画家,原本对色彩与音乐有着极强的共感觉。在一次意外车祸之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共感觉完全丧失了,绘画生涯也就此终止。
  如今,科学家对于这种罕见的现象有了新的解释。一种说法是,人类大脑的每个区域负责某种感觉,有时几种不同的区域发生融合,于是就会看见有颜色的音符,听见土豆的味道,出现共感觉。
  现实生活中,像威廉这样5种感觉相联的案例几乎没有。绘画界共感觉症状最出名的是俄罗斯抽象派绘画的创始人康丁斯基,他能够看到不同形状的颜色,如三角形是黄色,正方形是红色,圆形是蓝色,这种形状与颜色的对应时常流入他的画布之中。艺术家卡罗尔·斯蒂恩也是有共感觉能力团体中的一员。她可以通过音乐和针刺疗法感觉到颜色和形状,激发她的绘画和雕刻激情。
  有趣的是,美国神经学家理查德·西托维克通过15年的研究估算,每25000人中就有一个共感觉者。其中大部分是女性,因此科学家推断共感觉是一种与X染色体相关联的遗传特性。2006年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42%的共感觉者在家谱的同一等级中拥有一位亲属具备同样能力。
  也有人认为,每个人的潜意识中,在一定程度上 都曾有过这种不同感觉交叉重合的体验。但是在人清醒的时候,混合感觉都被过滤掉了,只剩下一种起主导作用的感觉。而对于有共感觉者来说,这种过滤作用已被破坏,于是本来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感觉凸显出来。
  这种凸显导致了他们与普通人的不同:他看见的东西别人看不见,他听见的东西别人听不见,他们的世界不可理喻。事实也正如此,困在常人难以理解的世界里,很多共感觉者发展成精神病患者。
  或许,他们才是与人类远古的祖先们遥遥相望的人——没准儿在千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就具有这种能力,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合为一体,可以随意地感知大自然的各种信息。
  朱权利节选自短篇小说集《冰激凌王国》
  编辑/乃清
其他文献
麦太教训麦兜:“有个小朋友,他不听话,第二天——他死了。”  妈妈这样教育他:“有个小朋友,他太骄傲,后来,他成了乞丐。”  在许多年前,他不知道有麦兜的存在,就像他无法预知妈妈如此犀利的判定到底是对是错。  他只知道——好孩子,应该很谦虚。如果别人讲“小P你很优秀啊,书念得那么好,还会背那么多唐诗”,妈妈一定会说“哪有,这孩子笨得很呢,每天还要人叫起床”。  妈妈的人生哲学就是谦逊和忍让。小事忍
期刊
中国的传世之画中,富有传奇色彩的不少,但如《富春山居图》经历的这般曲折跌宕、充满戏剧性且寓意悠远的,可谓独一无二。  公元1347年(元至正七年),78岁高龄的一代山水画宗师黄公望,决定要使出毕生功力,研磨出一幅山水画长卷。此后三年,黄公望潜心创作,1350年终于大功告成,作品取名《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自觉年事已高,恐不久于人世,便将此画送给挚友无用上人。无用上人展开卷轴,不禁惊为天作:图绘富
期刊
大学毕业那一年,我们班的一个女生嫁给了上一届的师兄,作为两名中文系同学,当时他俩身穿礼服,乘坐敞蓬汽车穿过寒风劲吹的大连街道,冻得瑟瑟发抖,却仍坚持着在棒槌岛的沙滩上念完了《红与黑》中他们最中意的选段:“来吧,一切都很好;勇气,我一点儿都不缺!”听了他们无畏的宣告,大海就泛起了不平静的波澜,而我正是旁边那个忍俊不止的家伙。如今我旧事重提,可不是在讽刺什么,至少不完全是。  我觉得我们说太多的笑话,
期刊
在电视节目中,偶然见识了一位神童。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小男孩,当场表演拿手绝活:背《新华字典》。主持人随便报了几个汉字,小男孩不假思索,脱口就能说出该字所在的页码。主持人将信将疑,翻开一本砖头厚的《新华字典》一一核对后,嘴巴再也合不拢了——竟然分毫不差!有观众站起来表示怀疑,报了自己的姓名,请他说出那三个字的页码。小男孩依然对答如流,一字不差。刹那间,掌声雷动,现场观众无不折服,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期刊
每一次,当他伤害我时,我会用过去那些美好的回忆来原谅他,然而,再美好的回忆也有用完的一天,到了最后只剩下回忆的残骸,一切都变成了折磨,也许我的确是从来不认识他。  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要伤害另一个人。  希望你下辈子不要改名,这样我会好找你一点。有时失去不是忧伤,而是一种美丽。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失去的过程。  当我们
期刊
多照镜子是不是可以变得更美?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经常照镜子,可以随时发现自己身上的瑕疵,包括那些难看的动作和表情,及时修正之;也更能发现自己的美丽之处,更好地彰显之——你要是留意,就会发现,一些大牌明星在拍照时,总是把某个侧面展示出来,因为从那个角度来看,她(他)是最漂亮、最有魅力的。  不过更深层的原因是在心理上。一项研究表明,多照镜子可以有效减轻心理压力和烦躁情绪,提升自信。而自信和美丽,正是一
期刊
大学阶梯教室里,一场演讲会即将开始。主讲人是蜚声海内外的知名教授,海报两天前就贴出去了,反应异常热烈,同学们纷纷赶到现场,要一睹教授的风采。  离开讲还有十分钟,学生们纷纷进入到会场中,在他们跨进会场的一瞬,不约而同地发现脚下有一块香蕉皮,在抬腿避开时,都不忘埋怨两句:是谁这么缺德?一点公共意识都没有!组织者是怎么搞的?现在的人,什么素质?大家叽哩呱啦抱怨着跨过那块香蕉皮,坐到自己的位置上,静等着
期刊
豆腐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有人说,豆腐应该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有意思的是,其他的四大发明,还有国家在跟我们争,而这个豆腐,连丁点争议都没有。近来,西方世界动物保护主义和素食主义流行,提倡以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中国的豆腐,成了一个榜样,让西方人佩服得一塌糊涂。国人到了西方,如果一时没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只要有做豆腐的手艺,就可以混饭吃。已经见过不止一个国内的教授,在美国或者加拿大,靠做豆腐过得挺滋润。
期刊
一   前两天听家人说件事,有个搞房地产的同志,发了财,修了一个大庙,金光灿灿的,搞了一个落成典礼,架了个大台子,请小沈阳演二人转,四村八乡的同志们都去看。  他特别慷慨,把乡亲们往庙里让,一人发一把香,“来来来”。  人稍多一点,他又不痛快了,“别许太多愿了,这是我家的佛。”     二  有一年我在越南,看见地上一把香,歪插着,袅袅地供了好几个人。  仔细看,一个是菩萨,一个是耶稣,一个是中国
期刊
在英国,灯泡的包装纸上都有警告:do not put that object into your mouth. 意思是不要把灯泡放进口中。  有天我和一个印度朋友在家中看电视,我和他谈到这件事,他告诉我他们小学的教科书也有说到,因灯泡放进口后便会卡住,无论怎么拔都拿不出来……但我十分怀疑,灯泡的表面是十分滑的,如果可以放得进口, 证明口部足够大,理论上也可以拿出来。  但这印度白痴只说书是那么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