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昱亮:我趣故我在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1976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趣真是个有趣的东西,若拿无趣来勉强对比,有趣好比三月里透穿淫雨的春晖,照得人心里发暖、发亮,仿佛生活一下子好了起来。似海子所言,“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感到自然存在、人类存在、自我存在。
  人这种生物,多多少少是需要一些趣味的,并以此作为摆脱无趣的方法。无趣是场可怕的瘟疫,它凶暴且野蛮,带着聒噪的嘶吼从古代一路追杀到现代,没有疫苗,传播方式不详,而得病的人无不精神涣散,双目失神,呆若木鸡。它就像雾霾,以无处不在的姿态将人笼罩其中,束缚手脚,限制呼吸。一个人苦心经营的人生大厦就这样被无趣抽丝剥茧般一点点腐化摧毁,然后在某天终于积重难返,轰然倒塌。
  人们想了许多办法,试图像终结天花般消灭这一疾病,于是他们创造娱乐:书、游戏、电视、电影、茶会、舞会……可如同孩童常常抱怨的无聊不等同于真正的无趣一般,无趣的真正解药——有趣,也绝非简单的娱乐所能概括。娱乐只不过是试图通向有趣的一种手段,可惜效果却常常不尽如人意,想依靠娱乐摆脱“无趣”的人,无趣往往会像腐骨之躯般如影随形。《刺猬的优雅》里芭洛玛家人的笙歌夜舞如是,《封神演义》中商纣的酒池肉林亦如是。他们以为自己从中获取了至乐,可当宴席上的酒肉朋友纷纷做鸟兽散,从前阿谀奉承的所谓忠臣通通离去,繁华落幕后剩下的却是更为刺骨的孤独与迷惘。他们以为自己通过娱乐获得了有趣,可从芭洛玛的眼睛看,从百姓们的眼睛看,他们的娱乐只不过是在无趣的阴影下一层光鲜亮丽的皮囊,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人的一生总是有限的,将有限的人生挥霍于无趣的生存上,这般饮鸩止渴,与自杀又有何异?
  不如看看明代的陈继儒先生在《太平清话》里开出的药方:
  凡焚香、试茶、洗砚、鼓琴、校书、候月、听雨、浇花、高卧、勘方、经行、负暄、钓鱼、对画、漱泉、支杖、礼佛、尝酒、晏坐、翻经、看山、临帖、刻竹、喂鹤,右皆一人独享之乐。
  冯唐在《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中赞之曰“东方意境中的通灵时刻”,而我认为,这即是所谓“有趣”。它可以是单纯的快乐,亦能是收获胜利的满足,更可以是灵魂的洗礼与升华,它能让人在回忆时感到幸福,感到无悔,感到人生充实而有意义。一个人学会了有趣,便能在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中找到不同,在每天看似平缓的道路上找到向上的阶梯。
  顺藤摸瓜,我们便能找到很多这样有趣的人:五柳先生采菊东篱,陶朱公泛舟彭蠡,他们看透尘世浮华不过一层表象,转而向内心追求更远大的人生价值,他们脱离了简单的低级趣味,向更高更远的境界攀登。李太白“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辛稼轩“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他们与天地山水合而為一,与天地做情人,乐天地之所乐,忧天地之所忧,天地从不会无趣,因此他们素来有趣。
  有趣与无趣从来不是物质所能定夺的,国王坐拥珍宝闷闷不乐,农夫短褐穿结却笑口常开。实际上,有趣更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发现美、感受美的眼睛。这些人不需要锦衣玉食,不需要香车宝马,有时仅仅是凌寒独开的墙边红梅,草堂春睡的迟迟暖日,却是一种如饮甘霖般的甜美慰藉。他们将有趣活成一种习惯,将有趣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也由此获得了无比丰厚的回报。
  如萨特所言:“生活在没有人去生活之前是没有内容的,它的价值恰恰就是你选择的那种意义。我们可以做许多白日梦,可以失败,可以哭泣,可以光芒万丈。”是的,一个人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是由自己决定的,若放任自流,以日复一日的机械劳作填满时光,生活如何能不被无趣所包围?若每日留点小心思,去寻找生活的趣味,如彻夜劳作后,打开窗户感受月光如水,宇宙宽宏,又如等红绿灯时俯下身子数数路边花木新绽的绿芽,如此,生活会渐渐变得精彩而有趣起来。
  有趣不是彩票,它不是每天花上两块钱就能闲坐着等它送上门来的东西。它更像农夫悉心栽下的种子,需要不断地照顾与积累,而每一分积累,都能让人离目标走近一分,再近一分。如果暂时不能做一个有趣的人,那就起码别让自己感到无趣。人生在世,如何才能不白白走过这一遭?我想,变得有趣,或许是个不错的答案。
  以有趣面对无趣的生活,我趣故我在。
  (指导老师:邬 双)
其他文献
“君子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之所不能容,处人之所不能处”,为君子必先学会忍耐,忍受住流言蜚语,在艰难险阻中迈向巅峰。  小不忍,则乱大谋。战国时期,蔺相如面对廉颇的屡次挑衅,以国家为重,始终忍让。这忍让的背后是克制与自我的反省。最终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国家无恙。在大局面前,蔺相如权衡得失,“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不做“两虎相斗”的蠢事。忍辱,不同于奴颜婢膝的谄媚、
期刊
“且挨过三冬四夏,暂受些许痛苦,雪尽后,复闻梅花香。”  ——题记  对“忍”一字的诠释有千种百种,不同的人对忍的理解也不同,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吴汝纶先生的这句话。是啊,且宁愿多挨几个寒冬,也要在雪尽后,复闻那沁人心脾的梅花香。吴汝纶先生心中的“忍”是苦尽甘来的豁达。这,也是我心中对“忍”最好的诠释。  是仲夏之梦,是九月繁花,是一生心甘情愿的沉沦,是一生一次的勇敢与倔强。  徐志摩一生的三个女
期刊
卢梭说:“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  在高中最紧张的冲刺阶段,身后黑板右上角倒计时的数字每天都在减少。我总是避开从后门进出教室,不愿看到那个飞速减少的数字,压迫感却持续在心里筑起更高的墙,封闭所有出口。更多时候,我会在放下笔活动手腕的间隙默默注视那个数字,然后重新投入刷题的状态中,剩下疲惫的咖啡香味以及笔尖在试题纸上留下的蚕食树叶般的沙沙声响。  备考状态,切断了所有退路。我默不作声,
期刊
这世上当真不知道有多少人把忍耐看作一件可耻的事,一心想着成为龙凤,高居于世人之上便不必去忍耐别人的言语行事,而能真正随心所欲,放荡于世。但是,德国的康德曾这样说:“忍并不是苟且偷生,忍是胸怀信仰的坚持,是积蓄力量的过程。”这话不无道理,只有拥有足够的胸怀用以容忍万物,才能蓄满力量,只待时机便会一鸣惊人。  忍,意指心气不足需积聚力量,而现如今,它似乎充斥到了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忍住沾沾自喜,你会收
期刊
忍字头上一把刀,令人痛得刻骨铭心,却又受益匪浅。  受尽侮辱,默不作声,追寻的是风雨后的阳光。“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最下腐刑极矣!”坚定的信念中,司马迁在受了常人所最不能忍受的腐刑后,苟且偷生,即使是曾于他有恩的仁安请求“尽其所职”,他也默不作声,以“忍”待之!悠悠倾尽了13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皇皇巨著得以流传。这不仅是一座伟大丰碑,更是长眠于地底的先驱的精神化身。忍,不计较
期刊
从我小学三年级第一次打开当时流行的那种带密码锁的日记本,写下几行散句时,我就已经决定了,我想。  我牢牢记得第一次打开印着紫色布熊的封面,在扉页上写下那种叫不上诗的句子:“走在雪地里/一步一个脚印。”  上海的雪根本不至于积到如此厚度,何以写出这样的句子呢?  也有在妈妈失信后写下的内心的失望和悲伤。歪歪扭扭的字,居然也可以承载这样的感情。谁都不记得的事情,再和妈妈提起她也只会笑着打哈哈。但我还是
期刊
窗外的夜色还是那样平静,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室内棋盘前,却是黑白世界的对决,似两军对垒,金戈铁马,奔腾如虎风烟举。我忽然发现对方一个明显的破绽,于是迫不及待,使出洪荒之力,在陈老师的森严壁垒中,硬是杀出一条生路。形势顿时明朗起来,胜负几无悬念。  我微微抬起头,松了一口气,凝视着端坐在棋盘对面的陈老师。他的心思全然融入了棋局,布满皱纹的额头上微微渗出汗珠,依然坚守着自己最后的一道防线,寻思
期刊
含冤入狱,历尽磨难却在狱中混得风生水起,人人敬三分;步步为营,细细谋划,二十七年忍耐只为一朝自由:他就是史蒂芬金笔下的安迪,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忍者。  在肖申克监狱中,安迪与其他人不同。他没有犯罪,没有前科,却只能以“罪人”身份老死于肖申克中。本可以躺在沙滩上享受阳光的人,却转眼来到这个潮湿阴暗,连上厕所都有固定时间的地方。他若不是安迪,这样的逆转恐怕会先要了一个人的“半条命”。除此,还要整日防着那
期刊
如做一场大梦,关乎爱,关乎生死;梦醒,你的气息犹存,活在心里。  一  ——你爱我吗?  一直相信人心是有美好的一面的。行走在人声扰攘的街道,心里的故事,热血中微小的波澜,眼角的余温,在毫无生气的黑色大衣与墨镜下深藏,像离家出门时锁孔转动,把最温热的部分攥紧在手心,让她与惊扰的世界隔离。当无人所见,外界的风吹草动暂时歇息,会在此刻只属于自己的角落,释放内心的温柔。  过去认为,一个杀手,眼里只有杀
期刊
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穷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个答案。生而有限,可是电影,却促使我们去感受不同的可能性。那些温柔的光影给予我对生活更深的理解与思考,我观,因此不停经历,不断以新的方式去生活,故我在。  苍茫的时光  没有无缘无故的关心,很多看似的温暖其实只是点到即止。《桃姐》中,罗杰的小学同学给桃姐打许多电话,罗杰的外甥常跟她说保重身体,然而所有说过的、没说过的,都没有实现。我们说一句承诺太简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