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引领式初中语文课堂的构建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LANJI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文本的深刻解读,以高质量的问题呈现与习题为操作平台,成功地实现培养素质与应试的双赢。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要减轻课业负担;既要提高学生素质,又要提高应试能力;既要实现学生发展,又要实现教师发展;既要减轻学生负担,又要减轻教师负担。
  1 问题引领
  语文课堂把日常教学中问题的呈现由“口头形式”转化为“文本形式”。口头提问有其直观亲切的优点,同时也具有相对随意难以留存的不足,学生难以准确把握。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教材沙里淘金提炼整理,把有价值的核心的问题由“气态的语言”凝结成“固态的文字”,使得课堂简洁凝练,避免了教师口干舌燥、学生疲于应付的教学状态。例如《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我出示了这样的引领导学问题:①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②划出作者介绍闰土外貌特点的句子。找出关键词体会闰土的特点。③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④课文中哪几件事重点描写了闰土的动作?⑤在这几件事里,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一节语文课的好坏,不是学生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复制和学会上,更重要的是看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碰撞,对问题的质疑,文本的批判,动态的生成。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模式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代表着需要“达到”的目的地。导学案应体现以“生”为本,以“学”为出发点。一份好的导学案既能承载学生的学习目标,又能强化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一个学科知识的循环系统。它能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并逐步升华为一种学习能力。如果用一个比喻来概括,导学案就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好的导学案能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导学案与传统的教案和讲学稿不同。导学案的制定是基于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学案是师生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而传统的教案和讲学稿是从教师的“教”出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强调的只是传授的结果而非学生“学”的过程。低效课堂常常处于这样的循环:教师课前准备不足──上课语序紊乱行为紊乱丢三落四──对于教学效果不放心──留大量作业──花大量时间批改作业──新课准备不足……。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以文本研究为切入点,在问题设置与习题编排上求突破,直击教师备课之痛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得体适量的“半成品”(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个性进行使用上的再创造),把日常训练中拼数量、拼时间、拼体能的“红海战术”转化为超越竞争、自主自由自在的“蓝海战术”。把日常课堂上教师的“临场发挥”转化为课前的“运筹帷幄”。
  2 课堂结构
  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激发其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法以学生在教师的导学下自主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为宗旨。它不惟形而惟实,不惟新而惟效,求常态而不求包装,把课堂的聚焦由“老师教得怎么样”转向“学生学得怎么样”,明确了衡量有效课堂的三条标准:即以学生“愿学不愿学”、“会学不会学”、学会没学会”为标准。
  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成每位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如果教学做到适合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教法创新。引领式的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
  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具体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主要涉及三个步骤:①创设问题情景。教师在课前和课始把自己的情绪理性地调整到最佳状态,通过口头(肢体)语言、音像资料、实验操作等方法,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尽快形成问题氛围,使学生“生疑”,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②设置具体自探问题。根据学科特点,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最后将自探问题确定下来。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必须明白: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学生应掌握的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提纲,问题点设置的是否准确、简明和恰当是一节课成败的根本。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基础和是否进行过课前预习,适当增加和减缓问题的坡度,让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实践中发现,教师直接提出自探问题,能直奔“主题”,节约课堂时间,但学生思维必须在教师设置的框架下运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果让学生提出问题,大部分支离破碎,教师需要引导归纳,问题提不到“点子”上还要补充,占据了课堂时间,把握不好可能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我们认为,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说明学生有问题意识,这是“创新”萌芽的开始,因此,我们主张自探问题的设置,如果课型允许,应该先让学生提出,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也是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就是一切把学生让在“前台”。③学生“自探”。这里的“自探”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自探前,教师一般要适当进行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自探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通过巡视的方式关注学困生,通过赞许的目光关注提前完成任务的优等生),无论关注的形式怎样变,有一个底线不能变,那就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
其他文献
课堂提问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积极思维,启动创造性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根据课堂提问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优化课堂提问的基本策略。  1 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1.1 在内容的关键处提问。所谓关键处,是指对全篇课文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的地方或学生不易理解的词、句、段,抓住这些地方提问,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课文,体会感情有重要作
期刊
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方式,非常规的想象力,以及在学习中创新性地运用知识去解决疑难问题和搞小发明、小创造等。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创新技能的训练,促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的形成。  1 激发创新动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创新动机是直接激励和推动学生去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创新动机可以
期刊
【摘 要】预习就是提前对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以便在正式的学习中能够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学习中掌握主动。  【关键词】补缺 积极性 效率 自学能力 潜力 良性循环  对于我们的数学学习,应该从提前准备入手,让学生事先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要去预习,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现在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的知识密度比较大,加上数学的逻辑性强,若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则会导致整节课都无法理解,甚至会影响
期刊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都着重语言形式的学习,比较忽视不同的文化对交际作用的负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与之有关的文化。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使文化规范的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下面结合JEFC新教材,介绍几种文化习得方法。  1 通过英汉两种文化的比较,加强文化教学  初中英语新大纲明确规定:“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英语
期刊
德育在作文教学中举足轻重,一值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小学生的可塑性极强,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在形成之中,小学阶段的各科教学都应理所当然地把德育贯穿于始终,以便更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品德教育。目前,小学阶段虽然有了专门的德育教材——《思想品德》课本,但是,这种德育教材的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思想品德》教材所选编的某些人和事,由于时代和环境同当代小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小学生普遍有
期刊
在全国各地的农村,都已经从小学开始设置了英语课程,从理论上分析,对于学生而言,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初中英语教师而言,教学的难度降低了,但实际上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成效不高。为使英语教学尽快走出低谷,实践在农村的很多英语教师们都倡导分层教学方法,以下对其简单介绍并予以评析。  1 对学生进行分层  从初一入学开始,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
期刊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教育资源的优势,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扩大了学生视野,增加学习过程的交流,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知识的能力的提高,强化学习评价与反馈,促进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信息技术的本质快乐教学课堂,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 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难点  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
期刊
研究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析如何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1 引导学生进入语言环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要要教会学生用两条视线读书。一条是生理视线,即眼睛的视线;一条是心理视线,即心灵的视线。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展开联想。通过多种感官,使语言文字有机的结合,使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合成完整、连续的生活画卷,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培养和建立数感。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景,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感  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在真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有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样的新课程理念,我们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重视了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在交流朗读中注重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和理解。然而,由于认识的偏差和受传统教学习惯做法的影响,综观当前的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着口头交流、朗读至上,忽视了让学生动笔的现象,导致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