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如何正确对待问责制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w2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年来,从非典疫情到山西矿难,从松花江污染到三鹿奶粉事件,人们看到了对干部问责产生的巨大威力,问责制由此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片叫好声。特别是《关于实行党政領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追究失职渎职領导干部、打造责任政府的新时代。作为担负一定责任的領导干部,如何正确对待问责制呢?
   提高认识,深刻理解问责制的意义
   有的領导干部对问责制认识不到位,有抵触情绪,总认为自己是在为党和人民干事业,没有功劳有苦劳,没有苦劳有疲劳,“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出点错误属正常,不应该追究责任。这种思想源于对问责制缺乏正确的认识。
   问责制不仅仅是对干部的惩戒,而是通过问责这一方式促使干部对其行为负责。通过干部对其违法行为承担不利后果,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或法律责任,来促使干部牢记自己承担的责任。干部问责制使得党政領导干部的职责更加明确,对其工作中是否存在失职行为、是否应当承担责任以及责任的大小,有了明确的评判标准和依据,并通过具体的责任追究和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的原则,唤起党政領导干部对自己手中权力的来源、权力行使的目的和方式的深刻反省,从而有利于各级党政領导干部切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问责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也层出不穷,诸如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社会稳定、自然灾害等问题的预防和处理,都对各级各部门的行政效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对領导干部的执行力、创新力、凝聚力提出了挑战。实行領导干部问责制,对于領导干部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能,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问责制不是单纯的惩戒机制,而是除法律和纪律追究手段外,各部门、各行业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能,制定和完善对領导干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的管理制度。通过这一制度与法律、纪律互相衔接、互相补充,从而强化对干部的监督。
   实行領导干部问责制,是新时期加强領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需要,是新形势下增强領导干部责任意识的需要,是加快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需要。实行領导干部问责制,有利于促进領导干部转变作风、恪尽职守,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高效;有利于促进領导干部真抓实干、破解难题、激发活力,把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强化责任,忠实履行人民授予的职权
   有的領导干部面对问责制,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规避风险,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只知享受权力,而不知自觉地去履行与权力并重的义务和责任,出现了“看摊子”、“守位子”,“功劳大家抢、过失人人推”,“宁愿不作为,也要保位子;宁愿不做事,也要保安全”的现象。这从根本上违背了问责制的精神实质。
   针对这种现象,一方面,各级各部门要把建立健全領导干部岗位职责体系这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抓紧抓好,对岗位职责层层分解细化,责任到人,做到科学合理、权责统一、责任明晰,确保问责到位、问责到人,促使每一个岗位的領导干部都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另一方面,对領导干部个人而言,必须树立新的行政文化理念:为官必须做事,做事必须负责,权力责任对等,奖励处罚并重,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重。胡乱作为的,不肯作为、不愿作为的,同样要接受问责。因此,領导干部要将压力与动力、权力与责任、能力与效力有机地统一起来,任其职,就要负其责、尽其力、操其心。
   要树立责任理念,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領导干部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权与信任,必须认识到,现在拥有的地位、待遇、权力不是特权,而是一个重如泰山的责任。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因此,要牢固树立对人民负责的观念,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当做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当做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第一追求,切实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
   要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党和人民给了各级党政領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更赋予了他们神圣的职责,这就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就要求各级党政領导干部强化责任意识、公仆意识和全局意识,以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造福一方百姓。
   要绷紧责任神经,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党章党纪要求,党政領导干部要忠于职守,勤政廉政。这就要求領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绷紧责任意识这根弦,心有忌惮、行有所止,减少乱作为、不作为,认认真真履行职责,切实依法行政,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形成真抓实干、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打造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政治行政生态。
   疏导心理,用积极上进的心态从事行政活动
   有的領导干部工作畏首畏尾,不敢负责,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出工不出力,尽量不管事或少管事;有的領导干部对于风险大容易出事的岗位和职务,拉客观,找原因,不愿意上任,与党组织讨价还价,避免出了问题被问责;还有的領导干部觉得分管工作出事概率高,被问责的可能性大,因此怨天尤人。上述现象,其实是一些領导干部心理有压力,患上了问责恐惧症。2010年1月2日,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四川调研时就强调,基层干部承受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都很大,要具体帮助基层干部克服困难,积极疏导基层干部的心理压力。
   针对这一问题,对组织来讲,选拔干部要做到知人善任。选拔地方党政一把手,要注重情绪的稳定性、思维的开阔性、意志的坚定性、压力的耐受性、性格的果敢性;选拔各级职能部门负责人要偏重利他性、服从性要求;选拔基层干部特别是窗口部门的干部,则要重点关注其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和执行力。另外,要结合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干部心理疏导机制。在对干部队伍心理素质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建构一套应用心理疏导技术有效开展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和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与心理咨询机构合作,建立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预防,以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为补救的全方位的干部心理健康工作模式,从而全面改善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对外部压力的耐受能力。
   对領导干部个人而言,就是要加强学习。一是学习宪法、公务员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以及行政部门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宗旨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学习,明白权与法、权与责,以及权与人民的关系,确立权力来自人民、行使权力要对人民负责、有权就有责的理念,树立依法行政、责任行政、为民行政的意识,并内化为干部的理想信念。二是学习管理心理学、人事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通过学习,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找到自己最佳的职业定位,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党的事业之中,使自身素质与职场环境达到最大程度的和谐,使自我实现的目标与国家需要之间形成最佳契合点,实现职业机遇、职业成就最大化。同时,掌握一些如何有效缓解自身心理压力的技巧与方法,加强锻炼,努力具备情绪的积极性与稳定性、意志的坚定性与灵活性、性格的和谐性与乐群性、社会的适应性与挫折的耐受性,用积极上进的心态主导行政活动。
   (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党政領导干部问责制运行中的困境和对策研究”〔HB2009G01〕阶段性成果)
  (责编/朱艳秋)
其他文献
<正>~~
期刊
进行冬枣优树保护地栽培,可以为冬枣树创造适宜的条件,实现"超时龄,反季节"栽培,并保护枣树免受低温袭击和雨雪、鸟类等危害。笔者从保护地的建立,栽植密度、栽植时间、栽植方
分析了审计风险的成因,提出了审计风险的预防策略.
在分析研究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根据森林生态的异同和社会经济对林业的要求进行林业地理分区。具体依据气候条件、地貌、地带性植被类型、栽培植被和土
近些年来,社会诚信缺失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不仅在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苏丹红、硫磺白、孔雀绿等企业违规违法、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屡屡发生,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决策失误、朝令夕改的情况也时常见诸报端。此外,各地发生的多起错判命案、安全事故瞒报事件,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在处理具体问题过程中表态前后矛盾、遮遮掩掩,也大大降低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政府担负着引导、示范、监督和管理社会信用的职责,这就决定
营改增是继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的又一重大税制改革,是国家实施结构性减税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助于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出口税收环境的全面改善。建筑业作为服务业
为了削除基于智能体电子商务双边多议题协商中智能体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加速协商的过程,提高协商的效率,提出一种分类学习机制来学习协商中竞争对手的不完全信息,特别是协商中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因其创伤小恢复快而成为目前治疗胆囊炎的金标准,LC应用于急性胆囊炎仍有争议。我院1994年~2007年共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