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理论本土化的哲学三论

来源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b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理论本土化有其自身的研究任务、研究对象、理论阐释框架和学科结构体系,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论知识体系和合理的学科体系。本体论"是其所是"的致思路径所奠定的内在概念属性和范畴格调,是课程理论本土化的存在方式;认识论视域流变与方法延异中形成的课程主体的存在关怀、课程主体的个性化理解和课程主体阐释的穿越,是课程理论本土化的生成逻辑;方法论的正确运用所体现的坚持实事求是的境遇分析、建构复杂融贯的思维方式、确立"中话中说"的语义表达,则为课程理论本土化指明了未来的行动路向。
其他文献
农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其校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实施面临着资源短缺且未能充分开发利用;师资力量薄弱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安全制约着活动课程的开展等问题。
<正> 国外轻便摩托车和机动雪撬传统上大多使用二冲程风冷发动机,因为这种发动机价格低廉、生产简单、保养容易,而整个发动机装置比汽车用的水冷发动机装置紧凑.但是,六十年
在众多的高风险行业中,银行业是首屈一指的。为了能够在经营过程中实现其稳健性的目标需求,防范风险自然而然的成为其内部控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风险防范的各个环节中,会
<正> “一阴一阳之谓道”,此乃几千年来中国人处世的哲学。不过,中国人对这“一阴一阳”并非等量齐观,《易传》曾有言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确,构成中国人温柔敦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和产品越来越多,进出口量成增长趋势,建立和发展现代物流体系,既是保证我国进出口贸易运输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
"出场学"①,是以出场的语境、路径、形态等为理论要件,阐释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机制的哲学范式。任何一种新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往往是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创新后出场,出场后再创
《红旗》杂志作为中共中央主办的政治理论性刊物,《求是》杂志的前身,是文革爆发前宣传毛泽东思想和树立毛泽东思想权威的主要刊物之一。它主要经历了重提“毛泽东思想”、宣传
<正>仿写是微观化写作,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仿写作为一种题型受到广泛青睐。在仿写训练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仿写形式既然是仿写自然有范例可循,在仿写中首
期刊
为实现经济特区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作用,国家赋予了经济特区授权立法这一特别的立法权限。备案审查制度作为我国立法活动的重要监督方式,虽然目前《立法法》、《法规规章
<正>如何高效地传播信息是媒体人需要永恒思考的问题。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和新的传播形式的产生,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兴起,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快、越来越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