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网络世界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ju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这块阵地,使学生在课堂上能主动、自由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欢乐、充满兴趣。为此,在活动主题的确立上,我选择了一些符合学生心里特点、年龄特点,学生感兴趣的课题。为了使学生能初步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探索学会使用电脑,我决定设计一次有关网络的活动,同学们纷纷提出许多问题,如网络有什么好处?网络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通过提问,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在活动伊始,我就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设计了这样一句导语:“同学们,老师今天遇到了点困难,你们愿意帮助我吗?”接着我说:“由于粗心,老师把今天上课要用的一张存有很多资料的磁盘放在家里了,我该怎么办呢?你们能帮助老师想个好办法吗?”听到这,同学们议论开来,这时,一个同学站了起来对我说:“老师,我们学校不是上宽带了吗,你可以让家人给你发E-MAIL啊!”听了这个同学的建议,我适时地做出了评价:“你的提议真不错,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微机室,去取资料!”接着我就开始给家人打电话,说明情况,让家人给我发电子邮件,接着上网,打开了邮箱,把资料存盘,随后拿来存好资料的磁盘对学生们说:“这个办法真棒,你们瞧,老师又得到了同样的资料,网络太神奇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网络世界,去探索更多的网络秘密!”通过情境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产生了求知欲,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师的角色,完成本次活动的目标,在环节的处理上,我始终贯穿这样一条主线,那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新课程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通过合作的方式达到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共享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些理念,在活动中我设计了探究环节,这是一个开放的环节,利用网络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对于教师的提问,同学们踊跃发言,纷纷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自己结合组成小组,他们共同讨论、交流并发表不同见解,既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利于求异思维的发展。
  在合作交流、成果展示这一活动环节中,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电脑展示成果,最后由集体评出最佳小组、网络新星等。这种学生自评的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体现了小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此五环节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体验了成就感,从而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活动进行到这里,可谓是高潮迭起,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获取了有关网络的许多知识。到了活动结束的时候,怎样把本次活动的内容串联在一起,使学生更好的感知本次活动的主题,同时把学生的兴趣引入更深的层次呢?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活动总结:同学们,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利用网络获取了许多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拓展了我们的思维,网络为我们提供了远程、方便、快捷的服务,通过网络我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沟通,网络真的太神奇了,从现在起,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去揭开更多网络的秘密,感觉网络带给我们无限的乐趣。
  
  本次活动,通过情境的设置、实践操作、成果展示等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机勃勃学习场面,不正是我们所期待出现的吗?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也发生了质的飞跃,置身于师生互动的课堂,真切地感觉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活动主人!”扎根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
其他文献
目前,大多数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较低,语言贫乏,视野狭窄,形成了“下课时滔滔不绝,上课时一言不发”的局面。一些自认为课本知识掌握不错的学生,在语文考试中常常很难得到理想的分数。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我想主要原因是学生脑中无“货”,语文教学拘泥于课本,拘泥于课堂,忽视了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在实际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以身示范,全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所任
采用X衍射和带能谱仪的扫描显微镜研究了17.4PH不锈钢QPQ(淬火-抛光-淬火)处理后渗层的显微组织和其中的C、N、O元素分布。结果表明:QPQ盐浴复合处理后可获得厚约60μm的渗层;表层
简介了盐环境下影响档案寿命的各种因素,提出了保护档案环境及做好档案保护工作所采取的措施.
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必要條件。在这种氛围中,能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使自身得到充分发展。 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学
审美学认为,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在新课程背景下,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当前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热门课题和必然趋势。因此,小学音乐教育应以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情”和“美”为切入点,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育的“情感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   一、创设情境  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重要前提。精心
研究了再结晶状态的相同成分、不同织构取向的两块新锆合金板材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的抗碘致应力腐蚀性能.用直流电位降法动态监测裂纹的长度.并对试样进行了织构的测定、第二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是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对应用题改变问题、改变条件或问题和条件同时改变的练习,达到目的。但“变”要为“练”服务,“练”要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因此,教师就要精心设计练习题,使学生练得精、练得巧、练到点子上。     一、一题多问     一题多问是就在相同条件下,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提出不同问题,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