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夜晚比白天多(组诗)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rzis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午的幻想,或者下半辈子
  下半辈子我不无希望
  经营一家小杂货店,贩卖零食
  进出是有需求的人,购买油盐
  一瓶水,或者饮料、烟。他们带有生活的目的
  和那些只拥有几块零钱的孩子
  每天来几次,挑选糖果
  和玩具。我懂得其中的诱惑
  生活并不简单,我用抹布清理
  每天的灰尘,陈列每天的希望
  下半辈子遥遥无期
  下半辈子说到就到了
  我的夜晚比白天多
  我的夜晚比白天多
  因为夜晚我在上班只能白天补觉
  白天不适合睡觉在南半球白天我也睡不着几
   个小时
  经常的,一天二十四小时,夜里十个小时我
   都在上班
  白天十点开始睡
  可能被尿憋醒,热醒,敲打声、电话铃声叫
   醒,噩梦惊醒
  断断续续地睡四至六个小时
  然后真的起床了
  喝茶,喝啤酒,烧肉吃,看电视,刷手机
  可能也想写一首诗或者小说
  到半夜也没有睡意如果
  躺在床上就像坐牢
  第二天七点要起床上白班只好在凌晨四点必
   须睡着
  “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
  事实上,我把川端康成这句话抄写在这里显
   露出我的一部分
  这是我不可把握的我的一部分
  我想弄清楚的我的一部分
  而且我知道川端康成是在凌晨四点醒来
  他惊讶并感觉到哀伤的美
  想到有限与无限,想到活下去
  他想不到自己会含着煤气管道自杀
  在工作的夜里,我遇到无数个煤气中毒的人
  没有一个人让我想起川端康成
  我想起川端康成只是在我真的睡不着而感觉
   空虚而绝望的时候
  那些时候在每一天最多出现一次
  在凌晨四点
  昨晚的月亮
  我想起昨晚的月亮
  凌晨酒后,我摸黑回家
  月色真是皎白,云彩又缠绕它
  也不能掩饰
  我坐在路边看了一会儿月亮
  漂浮地回家。当我醒来,我仰望
  寻找,昨晚的月亮
  我的脑海翻滚,疼痛
  几欲呕吐,这要命的
  后遗症,迫使我低下头
  闭上眼睛,继续旋转
  世界,昨晚我曾超速驾驶月亮
  出现在茫茫人间
  写,或者不写
  写,或者不写
  我都是不入流的
  存在;从植物、景物、风物
  或者天气,雨或者雨
  到月亮,餐桌上的鱼,我都知道
  甚至是孩子、病人、死者
  我每天都面对
  我的心境在一天当中并无多大变化
  我觉得这大地满满当当
  我空无一物,无所把握
  这么说也不恰当,我可以
  落到更具体的事物上
  更细微的情绪
  像蜜蜂的毒刺,像振动的翅羽
  形而上下
  無缝衔接,在虚实中
  迷失,在时间中
  流逝,在我,作为一个写作者的写中
  在雾中
  病
  我首先吃磷酸奥司他韦
  喝很多热水。第二天
  胸口的石头依然沉重,无法咳出
  蚂蚁爬出来,反复噬咬
  我吃头孢呋辛钠、复方鱼腥草合剂
  秋梨膏听起来是一个可以想象的名字
  黏稠又甜蜜。我想到
  咳出梅花,是他们拙劣的诗歌
  我只好提起斧头,砍伐
  过于敏感的神经,它的须触莫名
  兴奋,却软弱无力地飘浮
  我又吃下布洛芬,吃下酮替芬
  被窝才是造梦的地方
  睡眠等同于安详的死亡,暂时清空了
  肉体的病,脑组织终于独立
  宣布成为星球,携带我进入宇宙的公转
  秋刀鱼
  秋刀鱼从哪里来?没有人知道
  我在厨房里,清理它们的内脏,冰冻的
  身体。下午,我在去菜市场
  路上突然下起大雨,手机及时推送
  冬天的消息,气温下降六度
  寒冷无可避免,我早早察觉
  穿上黑色风衣,竖立衣领,才能走进人群
  修炼处世的本领,把嘶鸣的野马
  摁在草槽里,我自己去喝酒,吃肉
  羊蝎子炖白萝卜,一把花椒加入
  暖和,楼下超市不论谁的声音总是甜美
  啤酒买一送一,再来两个青色柠檬
  我拉扯开,塑料包裹的日子
  生活并不是酸的,我在砧板上
  切开,秋刀鱼在烤箱里吱吱作响
  我知道的,秋刀鱼一直很便宜
  又美味,含有少量的毒素
  让我摆脱不了,我感到心疼
  让我把眼泪混入啤酒中
  不断地喝下
  → 晨 田 1984年生,广西都安人,现居南宁。自行车成员。作品见于《广西文学》《汉诗》等。
  责任编辑   冯艳冰
  实习编辑   祁十木
其他文献
本期推出的广西女诗人作品专辑和由六位广西诗坛“猛男”排行并予点评的专辑,形成了当代文坛一道奇异的景象。在这场奇异的艺术的张望与围观中,我们感觉到了扑面而来的一种诗潮与思潮、创作与观念冲突的浪打浪涌。  诗坛“猛男”们的遴选与排行都是背对背的,最终综合统计的结果还算比较公允和贴近广西女诗人的创作现状。  十年前我们也曾为广西女诗人做过诗歌专辑,我们欣喜地看到,而今她们中的大多数早已在诗坛成名并且青春
期刊
最早是在崇左哪个文学活动和其龙打过一次照面。一个热情礼貌刚毕业的年轻人。然后没了联系。隔了几年,他在QQ上说:我多么希望和你交流文学。我一时默然。我开始看他的散文,交流一些看法。  其龙的散文多与他生活的环境有关,写天等的大石山区、南疆的甘蔗林,写故乡亲人,写自己的奔波和呐喊。在《父亲的花事》中,亲情和三种花递进式结合起来,最后写到稻花时,已经开阔起来了,在稻作文化中,土地是根性的意象,稻花则是指
期刊
《鹿城图谱》是作者对鹿城的审美释解。  散文历来有两个传统,古典的和现代的。两者是互相打通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感怀和叙事上的偏好,成为散文写作的擅长。《鹿城图谱》分出三部,即“地理”“风物”和“人物”,正是遵循着传统指向,看得出作者深谙散文寫作路径,全方位地在展现写作功力。由此,成就这样一部深挖鹿寨古镇文化的散文集。正所谓,一书在手,人文鹿城尽显。  文学与地理有紧密联系。在某种情况下,地理环境对文
期刊
廖献红第一部作品集以《鹿城图谱》为书名,颇有用意。在我看来,它宣示着作者的写作原点:从故乡出发。  “鹿城”,我理解它的所指不仅仅是鹿寨县城,而且是指整个鹿寨县域。廖献红力图以自己的文字,呈现一幅幅鹿寨这片土地、这方山水的斑斓画卷。  这一幅幅畫卷,是山水画,也是风俗画,更是人物画。这部散文集分为“地理”“风物”“人物”三部分,实际上是一个统一体,如“地理”部分同样有“风物”和“人物”,三个部分是
期刊
有话说,光阴如流水,转瞬无踪迹,确是如此。记得1991年6月,为庆祝《广西文学》创刊四十周年,我奉主编之意,去敬请时任广西区党委副书记的丁廷模题词,他欣然写下“人民是文学的母亲”,刊登在该年为庆祝刊庆而编发的那期刊物上。自此匆匆一瞬间,又三十年过去,如今《广西文学》又步入七十周年的生日了。  过去了的光阴,已凝成历史,而回眸一看,昨天深藏于心的那些故事,依然生动异常,历历在目,确实令人难以忘怀。 
期刊
翻开廖献红散文,一股颇具辨识度的地域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这是一个人的地理记忆,与鹿寨这个地方相关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来自一个女性视角的细致观察和敏锐捕捉。然而,你无法否定,这些文字不只是地方风物的记录,也不只是展现一幅幅异常丰富的人文地理,而是以创作主体的个人记忆去检视时代经验,再次刷新了地理刻度,激活了人文精神。廖献红企图为她的故乡写下地方志,一个鹿寨人为鹿寨写下的地方志,同时它不止于地方人文
期刊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广西的广大文学工作者多年来积极参与本土的扶贫工作,并借助自己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段倾情书写了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作为对艺术家们这一劳动成果的回顾或展示,《广西文学》近期特别推出来“扶贫攻坚·广西故事”增刊(四篇报告文学、三篇小说、十篇散文和五组诗歌),深入、具体地记录了广西脱贫致富的艰难历程和所取得的辉煌成果,热情讴歌了党的正确领导和广西人
期刊
我躲在这堵墙下是为了躲避阳光,但是,这堵墙的影子不在我所在的这面,所以我失败了。  当然,我躲避阳光,我失败的原因不在于墙,而是因为阳光现在是垂直照射的。墙的另一面兴许也没有影子,所以我失败了。  但是,我的确见过影子了,在那根电线杆破土而出的马路中央。影子是湿漉漉的。影子湿漉漉地蠕动。  那里的阳光同样垂直照射,所以我没有选择电线杆的影子。阳光垂直照射,我猜想电线杆一定是倾斜的,所以才有影子。我
期刊
午夜时分的炼钢厂  午夜时分的炼钢厂,一切都沉寂了  但有一样东西还活着  其他的都睡了,睡得实实在在  像厚重的无边无际的尘土,像梦  无论如何也挣脱不出的梦魇  呼噜,呓语,眼皮滞重的昏聩  一切都沉寂了,这午夜时分的厂区  却唯有一样东西活着,韧劲十足的  一样东西!活着,活着,拉动了风和呼吸  拉动大地由此向东倾斜  我不说也许你也会猜到,像路灯  偶尔眨一下眼睛。风推开一扇没关紧的门  
期刊
糖  看到她哭红的眼睛  我就心软了。  买一支草莓味的棒棒糖吧  她又可以变得那么欢喜  真希望她等一会  再撕开糖纸——  想起年轻时,我总是无法忍住  对喜欢的人说话  真希望她能不那么像我  再等一等吧  尽管她还不需要懂得  什么才是真正甜美的忍耐。  明天见  第一次,我想和  我的小婴儿  横着睡,正对着窗子  明天她依旧会很早醒来  睁开眼睛就能看到  杜仲树的叶子,在风里笑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