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构建小鼠磨牙牙髓细胞的发育图谱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在单细胞水平分析小鼠磨牙细胞间异质性,构建牙髓细胞发育的时空图谱,进一步揭示牙齿发育的过程和调控机制。

方法

分别收集出生后0、3 d的C57BL/6小鼠下颌第一磨牙各10颗,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技术进行测序。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中提取出生后7 d小鼠磨牙scRNA-seq数据,与0、3 d数据进行合并分析。使用Seurat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质控、标准化、降维和聚类分析;Monocle程序进行拟时序分析,预测发育轨迹;Scillus程序进行基因本体分析,对细胞功能进行注释。使用原位杂交技术对标记基因进行体内定位,明确不同亚群细胞的体内分布和时空变化。

结果

Seurat分析显示小鼠磨牙细胞具有26个细胞亚群,可分为牙髓细胞、牙囊细胞、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管周细胞、胶质细胞和红细胞等八大类细胞,其中牙髓细胞包含5个亚群:成熟牙髓细胞,标记基因为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coxsackie virus and adenovirus receptor,Cxadr);牙乳头细胞,标记基因为SPARC相关模块化钙结合蛋白2(SPARC related modular calcium binding 2,Smoc2);周期细胞,标记基因为Ⅱ型DNA拓扑异构酶(DNA topoisomerase Ⅱ alpha,Top2a);前成牙本质细胞,标记基因为棕榈酰蛋白羧酸酯酶(notum palmitoleoyl-protein carboxylesterase,Notum);成牙本质细胞,标记基因为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随着牙胚发育,成熟牙髓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加,周期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比例逐渐降低。原位杂交染色和基因本体分析结果显示,Cxadr 成熟牙髓细胞定位于牙冠上部,主要功能为成骨和“细胞外结构组织”;Smoc2 牙乳头细胞位于根尖,主要功能与“细胞外结构组织”和器官发育相关;Top2a 周期细胞位于牙冠下部,进行有丝分裂;Notum 前成牙本质细胞邻近上皮根鞘,和Dspp 成牙本质细胞的主要功能同为生物矿化。Monocle分析显示牙髓细胞有2条发育轨迹,从Smoc2 牙乳头细胞起始,经过Top2a 周期细胞,再分化为Cxadr 成熟牙髓细胞或成牙本质细胞。

结论

scRNA-seq技术能在转录组水平充分揭示细胞间的异质性,为研究器官发育过程和调控机制提供了有力工具。

其他文献
随着内镜颅底手术适应证的拓宽,大面积颅底缺损及高流量脑脊液漏成为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对颅底重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颅底重建技术在这种临床需求的推动下不断进步,其中,内镜下颅底硬脑膜缝合技术日益成熟,与带血管蒂的鼻黏膜瓣一同为颅底重建保驾护航。本文综合文献介绍缝合技术的基本理念及适用性,并就技术细节展开综述。
期刊
由于听力下降的病因与中枢改变之复杂,其具体中枢机制目前尚不清晰。而耳蜗损伤是引起听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耳蜗性听力下降引起的中枢听觉传导通路变化出发,从频率分布图重组、自发活动增高和突触重塑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听力下降后的中枢变化及其伴随的耳鸣等疾病的研究提供思路。
期刊
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inonasalsquamouscellcarcinoma,SNSCC)是耳鼻咽喉科的少见病,其年发病率约为0.32/10万。SNSCC的发病与职业暴露密切相关。大约30%的SNSCC中可检测到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其中非角化性SNSCC的HPV阳性率高于角化性SNSCC。SNSCC的总体预后较差,5年总生存率约为50%,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局部复发。以手术、放疗、化疗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是当前SNSCC治疗的标准。对于可切除的SNSCC,根治性手术 辅助放(化)疗是主流
期刊
上颌中线间隙是临床常见病,其可显著影响患者前牙美观。本文对上颌中线间隙的病因进行归纳,总结使用局部瓷贴面关闭上颌中线间隙的适应证、临床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较传统修复方法,口腔数字化修复技术大大简化了缺牙患者的修复治疗过程,同时提高了修复的准确性。口腔固定修复的全数字化流程,不仅能有效提高修复治疗的效率、准确性与可预期性,而且有助于多学科间合作,保证治疗的系统性,由此成为口腔修复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就口腔固定修复全数字化流程的概念、关键技术、材料进展与应用以及尚存的问题进行论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口腔美学修复涵盖了从面部美学到牙齿美学,从宏观美学修复目标到局部美学修复目标的实现。作为从事口腔美学修复的医师,需要同时面对和解决患者越来越高的诊疗需求以及口腔医疗行业日趋规范的需求。从事口腔美学修复的医师应建立以美学诊断为中心、跨学科美学修复为手段、精细化显微化修复为特征的口腔美学修复全局理念和实践体系。从事口腔美学修复的医师应该是美学修复方案和治疗计划的制订者,同时也是最终美学效果的实现者,应准确把握口腔美学修复全局理念和实践体系,为广大的患者提供规范化、优质化的口腔诊疗服务。
目的基于三维人脸模板的非刚性配准过程探讨外鼻缺损三维形态补全方法,为鼻赝复体的数字化设计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方法选取2022年6至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牙体缺损或缺失男性患者20例,年龄18~45岁,采集患者原始三维颜面数据,用GeomagicWrap2021软件构建外鼻缺损三维颜面数据。使用课题组前期研究中构建的结构化三维人脸模板数据,基于非缺损区形态,通过MeshMonk程序(一种非刚性配准算法)将三维人脸模板变形配准至外鼻缺损三维颜面数据上,获得三维人脸模板个性化变形后的数据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receptoralpha,PDGFRα)对小鼠锌指蛋白阳性间充质干细胞(glioma-associatedoncogenehomolog1-positivemesenchymalstemcells,Gli1 -MSC)双向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繁育双报告转基因小鼠ROSAmT/mG/Gli1-CreERt2/PDGFRαfl(实验组)和ROSAmT/mG/Gli1-CreERt2(对照组),选取两组4周龄小鼠各20只,
目的基于口内扫描数据测量和分析成人恒牙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为口腔临床提供牙体解剖学数据。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间送至福州市维尔德义齿加工厂进行义齿制作的840颗全冠预备体口内扫描数据,除第三磨牙外,分为上下颌14个牙位(同颌同名牙归入相同牙位,每个牙位全冠预备体男女各30颗),使用图像测量软件测量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分析各牙位肩台周径的性别差异,并根据各牙位数据均值进行分组,使每组最大和最小值与整组均值的差值≤±1.00mm。分析各组肩台周径的差异及同组肩台周径的性别差异。结果双因素方差分
目的探索一种能辅助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拔除的序列分牙导板的数字化设计制作方法,初步评价其可行性,以期为口腔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综合科就诊的下颌第三磨牙低位水平阻生患者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30.2±2.8)岁。术前拍摄锥形束CT显示牙根与下颌管直接接触,取患者口内全牙列范围印模、进行牙颌模型光学扫描。通过Mimics24.0、GeomagicWrap2021、Magics21.0等软件对患者的锥形束CT数据、光学扫描数据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