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艺术特征分析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xihua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王建中先生于1973年由同名歌曲改编而来的,该曲在创作元素、和声和旋律三个方面上都表现出极强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主要从乐曲的音乐创作与演奏方面对其艺术特征进行探究。
  关键词:《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音乐特征; 演奏技巧;艺术价值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首民歌以陕北人民朴实的生活为素材,彰显了陕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其旋律是在当地人民劳动过程中集体创作的,展现了他们的淳朴及时代特征。而后王建中先生将这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改编为钢琴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赋予了这首作品新的生命力和艺术价值。
  一、《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作品概述
  该曲的创作是融合了《女孩担水》《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两首以陕北民歌曲调为基调的的曲子,最终创作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陕北信天游,这部钢琴曲与《军民大生产》《绣金匾》《翻身道情》四首收录在《陕北民歌四首》套曲里。这一改编使得《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首原本的陕北民歌更为大众熟知,也使其内涵得以升华,这不仅为音乐爱好者所钟爱,也为中国钢琴打造了一个更好的未来,让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体现在钢琴曲当中。
  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音乐创作特征
  (一)带有民族风格的创作元素
  这首钢琴曲刻有中华民族的“红色”烙印,诞生于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情怀中,作品萃取了中华传统音乐的美学精华,让民族音乐的特征在中华传统音乐中得到充分体现,彰显了民族独特的特征。乐曲引子与结尾部分都出现了二声部旋律,体现了不同的音色和声部的进行,这种二声部的旋律创作是在模仿陕北地区的当地人民站在坡上或者沟底大声演呼叫进行交谈的表现形式,通过钢琴曲体现了陕北人民在黄土高原上唱歌时所表达的一种自由的风格。王建中正是把这首充满鲜明的民族色彩,彰显民族乐曲神韵的民歌,大胆的采用东方调式体系,借鉴西方音乐曲式与钢琴曲融合,创作了这首具有“内外兼柔”艺术特征的乐曲。
  (二)音调中的和声色彩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一部”中西合璧“的钢琴作品,既有西方音乐的纵向织体运动,又展现了我国民族调式的独特性。作品引子部分的散板节奏、中间部分的三度和弦与琶音、结尾处的二度终止等,不仅侧面展示了我国民族音乐的五声和声进行,更是将作品赋予了浓郁的中国风情。 四度音程也是民族性的表现特征之一,其音响效果多为大气或是气宇轩昂的色彩,在旋律中更是能凸显曲子的庄重感,同样在在这部作品中,纯四度音程的多次出现可以为整部作品更增添“红色”氛围。
  (三)信天游韵味的旋律呈现
  我国西北地区是信天游的发源地和传播地,信天游作为一种浪漫主义民歌,歌词大多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并在格式上多使用上下句变文体的格式以及“七字格”“二二三”式的句式,基于歌曲本身改编的钢琴曲,都是在保持原有的音乐主题的前提下进行变化、发展,将民族特色能够充分保留,贯彻一脉相承的原则。因而此曲在创作中加入了较多的切分音节奏,以及旋律中大量的四、五度或七度、八度的大跳音程,二者的融合使乐曲旋律听起来更加高亢有力,宛转悠扬。
  再者就是装饰音,这种在信天游的演唱方式中称为甩腔。在引子部分,轻快的节奏与短音的结合,使其模仿出陕北民歌中甩腔的感觉;而在结尾部分,也出现了相似的尾部装饰音,由此,可以将甩腔的特征在钢琴旋律中的体现为不经意的滑音,使得乐曲旋律更显欢快、灵活,带给听众余音绕耳的感觉。
  三、《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演奏分析
  (一)琶音
  作品中有很多地方运用了琶音,弹奏琶音时要使每个音符都流畅起来,要做到“流畅”“放松”。琶音通过力度的变化由慢到快,由弱到强,而散板更是加大了演奏难度,这更要求演奏者应把握好所有的手指,使得节奏感得到加强营造出一个比较迷人的情境,让人感觉十分惬意。
  钢琴曲的再现部分,左手快速琶音弹奏技巧,这种演奏技巧可以更好的展现出陕北人民的宽广胸襟,所以左手在进行长琵琶弹奏的过程中,应该时刻注意和右手的旋律保持相互照应的关系。演奏左手的快速琶音需要注意手指的起键和落键都要快,手指要有意识地跟着旋律的走向来移动重心,弹奏时左手不要间断,要流畅干净,要凸显音乐情绪饱满、富有激情,在力度上凸显陕北人民的质朴。
  (二)颤音
  颤音在钢琴曲的的引子部分与结尾部分较多出现,在弹奏的过程中要把握钢琴曲的节奏,通过放松手臂的方式,将力量聚集至指尖,灵活轻巧弹出,避免出现弹奏不均匀现象,应当以旋律音为主,重点突出旋律的声部,并且将变奏加入进来,模仿广泛而粗糙的声乐旋律。如结尾处弹奏的过程中,应当对左右手的时值,有一个较好的把握,对于旋律的流动性应当关注,干净均匀的将其演奏出来,使音乐更加欢快热烈,更具有张力,既可以表达陕北人民面对漫山遍野山丹丹时的欣喜,又凸显对于乡土风物的思恋。
  (三)八度技巧
  主题开始将单音逐渐变化成连续的八度柱式和弦,弹奏时右手的1指和5指需支撑站立到位, 突出右手八度和弦的旋律线条,使整个曲子的情绪进行提升,达到了一个小高潮,表现人们对红军到来的期待之情;展开部主要是八度和弦加四度进行,力度加强,情绪上升,刻画的是红军到达陕北后群众满心欢喜以及欢快的场景,弹奏的力度的把控以及情绪的渲染都应有一个强烈的对比,将左手的八度分解和弦想象成一股涌泉,轻柔的敲击琴键,将乐曲的情绪缓慢推进,右手和弦应像鼓槌敲击鼓面一样,干净利落,情绪拉宽,利用肩部力量带动腕部与肘部,保持放松状态使指尖更加灵活自如,表现陕北人民豪迈质朴的个性。
  (四)踏板
  在该曲的第二部分,旋律热烈、激情,为增加音效效果,在演奏过程中采取了节奏踏板的方式,也就是在开始下一个音调的时候将踏板进行快速的释放,使每個强音强拍进行快速踩换,在换踏板时要干净利落,转换干净,不能与音符含糊成片,使得音符旋律短促有力饱满,情绪欢快热烈,增加音乐的表现力。   再现部分又回到了具有歌唱性的主旋律上,这需要助踏板来表现安静的效果。演奏时延音踏板从旋律开始处踩下,乐句间要有适当呼吸并能平稳进行衔接,音符演奏结束踏板要迅速松开,避免造成旋律模糊不清。结尾部分的位置标有力度表情ppp,这种极弱的力度表现要结合左边踏板的使用,同时做到把旋律进行速度渐慢的表现,紧抓听众的心弦,达到一种回味无穷、余音绕梁的效果。
  四、《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艺术价值
  这首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中西方演奏的核心理念进行了融合,在融合理念的过程中,汲取了外来优秀作品的成功经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西音乐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和,使中国钢琴作品在创新中得到进步与发展。在创作上,西方音乐作品多运用三度或六度的和声进行,而王建中为了不改旋律线条,彰显民族特色的和声效果,采用了二度、四度等的和声进行,利用钢琴得天独厚的音色和音响效果,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这也是典型的“中西合璧”、“洋为中用”。
  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将民间音乐改编为钢琴曲,是我国钢琴音乐史上不可忽略的关键元素,它对于民族音乐的发展也同样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首极具我国民族韵味的钢琴作品不但向世人展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也是将我国民间音乐的独特色彩运用到钢琴这一西方乐器上的大胆尝试,把民歌独具的地域色彩同西方乐器的融合推动了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也使得我国民族音乐得以走向世界,为世界音乐增添光彩。
  结语
  王建中先生对钢琴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改编,借鉴了国外钢琴曲创作的先进经验,与此同时还保留并发扬了原民歌的地域特色和曲风,展现了中华民族民间音乐顽强的生命力和极强的可塑性。在此理念的指导之下,他还创作了《浏阳河》《绣金匾》《军民大生产》等著名钢琴曲曲目,在中国民族钢琴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钢琴作品中也享有极高的声誉。王建中先生这种勇于尝试的魄力以及改编而不失本色的理念,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對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重要标杆。
  参考文献
  [1]于静敏.试论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艺术特色[J].戏剧之家,2016,(16).
  [2]庞博.论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音乐特征[J].当代音乐,2017,(20).
  作者简介:
  陈慧(1987—),女,周口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专任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钢琴教学、音乐学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钢琴伴奏在各大专院校、文艺团体、中小学音乐教育以及群众性的文艺活动中已经显示出它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弹好钢琴伴奏对于钢琴专业学习者、演奏者来说意义重大,我们应该自觉地、主动地去练习、研究。本文就钢琴伴奏者的基本素养做一概括性的总结归纳。  关键词:业务素质;心理素质  作者简介:温少华,2006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现任深圳市音乐家协会理事、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音乐舞蹈协会会长、中国音乐学
期刊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现存于山亭的皮影戏  山亭东临沂蒙山脉
期刊
摘要:在进入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后,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实现了新的发展跨越。当代音乐创作中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时代的发展特征,所以要求新时代的音乐艺术创作者,在音乐创作中注重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结合,创作出更多有丰富内涵的音乐作品。下面针对文艺创作的思想、艺术性统一,以及新时代音乐等艺术作品创作中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为新时代音乐创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艺术创作;音乐艺术;艺术性;思想性;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群众文化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广场舞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人们基于群众文化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舞蹈模式。群众通过自身的舞蹈创作,将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以及对如今社会发展的情感都表现出来,成为了我国群众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群众广场舞文化在我国存在的时间较短,但是却有了大量的人群支持。在群众广场舞的创作过程中,辅导工作的人员要对辅导工作进行积极的
期刊
摘要:巴松具有独特的音响效果和音乐表现力,在西洋交响乐中的作用非常大,其在实际的演奏中形成独特的音色,可以带动观众发挥想象力,增强交响乐作品的视觉和听觉表现力,同时对巴松演奏者自身也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巴松在西洋交响乐队中体现出的特征,阐释巴松在交响乐演奏中的作用和地位。  关键词:巴松;音色;交响乐队;表现力  在西洋管弦乐队里面,不同的乐器承担的作用都非常突出,其中有一件乐器得到
期刊
摘要:石涛是清初力主革新的个性派绘画大师,他曾在一段画跋中题写了“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对石涛之后的中国画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在时代的语境转化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解读。解读的焦点集中在对于“笔墨”问题的讨论,每个时代画家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些回答印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反映了整个时代中国画创作的主题。“笔墨当随时代” 对于当下中国画的艺术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其新的解读,对传统的中国画产生了
期刊
摘要:在现今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的经济水平、生活质量不断的提升,人们对于精神层次和文化方面的需求程度日益增长。近些年来,旅游产业的市场规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因此,我国国务院也对此进行了相关的指导与支持。现如今,陕西省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势在必行。本文将对陕西省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及在此过程中政府的责任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政府责任研究  文化产业在当今
期刊
摘要:当代首饰虽然从诞生到现在的发展时间较为短暂,但当代首饰已经跳脱出了传统首饰以服饰、身体装饰或身体装扮的边界,进而向探测首饰的根本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当当代首饰这一领域随着当代艺术的洪流进入中国后,它不可避免的与中国本土性的审美美学发生冲击与交融,从而开拓出了相当广阔且丰厚的灵感土壤,创作出带有强烈的中国哲学美学色彩的作品,大部分作品具有表达“天人合一”这一美学观点的共性,逐步探索出
期刊
这是一条东西走向,长不足200米的普通小巷,路面由青石板铺成。最窄处仅1.5米,两边全是青砖黑瓦的“烽火樯”(闽西客家人为防火而建)。东接太平巷,西邻水门汀。因其像一条小青龙横卧翠城腹地,是连接外县的一条捷径,所以当地人称“横巷”。  清晨,铅黑色的夜幕尚未收起,横巷一侧昏黄的路灯正淡淡地隐去,整条巷子还在静寂之中。此时小巷远处却传来阵阵清晰的哨音,并伴随断断续续夹带一股浓郁而纯正的客家方言的叫卖
期刊
摘要:音腔这一名词在沈洽先生的专著《音腔论》中被论述,所谓音腔,就是“带腔的音”、“缝隙里的音”,它不仅是对一种特殊的音响效果的呈现,同时也是中国音乐作品的韵味所在,是中国音乐独特风格的根源。不仅如此,在中国的声乐作品中,音腔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本文将以沈洽先生的《音腔论》作主要参考文献,以中国声乐作品中的音腔为出发点,来探讨音腔的主要特点,它与唱腔之间的关系,并探析音腔在中国声乐作品中是如何呈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