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巷与卤制豆干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dog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条东西走向,长不足200米的普通小巷,路面由青石板铺成。最窄处仅1.5米,两边全是青砖黑瓦的“烽火樯”(闽西客家人为防火而建)。东接太平巷,西邻水门汀。因其像一条小青龙横卧翠城腹地,是连接外县的一条捷径,所以当地人称“横巷”。
  清晨,铅黑色的夜幕尚未收起,横巷一侧昏黄的路灯正淡淡地隐去,整条巷子还在静寂之中。此时小巷远处却传来阵阵清晰的哨音,并伴随断断续续夹带一股浓郁而纯正的客家方言的叫卖声“祖传秘制卤豆干,清香微甜豆腐花”,同时还伴随有节奏的竹板相互碰击的碎声,此起彼伏,有如阵阵悦耳撩人的清晨变奏曲,划破了小巷的静谧,唤醒了正在酣睡的男女老少……随即那熟悉且富有磁性的呼唤,将小巷各住户,尤其是孩童们吸至小贩的货郎担前,于是一番公平的买卖便迅速完成了。接着是第二、第三批……
  远在孩堤时代,我就听奶奶讲,货郎担是原汀州府修氏豆腐坊的第九代传人,民国年间,来此经营豆腐生意,算来已经三十多年了。他为人憨实,做买卖童叟无欺,长年累月,在这条巷子往返,风霜寒暑,从无缺席,但我们却不知道他的真实名字,只是叫他“豆干爷爷”。
  多年来他一直在横巷穿梭经营。却从没有走出这条巷子,不是他的卤制品不地道,而是他每天按小巷用户的销售量定量秘制,每天正好满足巷子人们的食欲购买,薄利多销。不到响午,当日的豆制品便完成了销售,根本不用走出小巷。
  每天清晨,我也与小巷的同龄人一样在睡梦中坐等那标志性的哨音响起,听到哨音从远处传来,我会条件反射似的一咕噜地翻身下床,向奶奶要了伍佰圆(五十年代旧币,相当于现在的五分钱。以下同)飞身出门,走到“豆干爷爷”货郎担跟前,按他多年的公平售价(单买每块二佰圆,买三块只收五佰圆),要了三块卤豆干。回到家,一番盥洗后便迫不及待地享受起这三块美食。奶奶却不依,硬要我从中留下一块给弟弟,说不能那样粗鲁贪吃,要懂得斯文、友爱。说心里话,区区三块小豆干还不够我塞牙缝呢!那卤制的清香还在嘴角飘荡,便要停止,我真有些不甘。但多年后,我在工作之余,每每揣摩奶奶当年的教诲,终于悟出这句话的另一层含义,这不仅包含斯文友爱的定义,更有做人要懂得节俭的道理,在奶奶的眼里,一个人一顿早餐就要食用三块价值是伍佰圆的卤豆干,未免太奢侈了。
  “豆干爷爷”的祖传秘制卤豆干鲜脆爽口,松而不软,极有嚼劲,色香味俱全,堪称闽西八大干中之極品。说到豆干制作的形状,就十分考究,超薄、方块且平整,每块约模五厘米见方,而且大小均匀,重量均等,每块边缘有一道特制的花纹,那是制作模具压制留下的印痕。外人无法模仿,这也可以说是祖传的防伪标志吧!
  听老一辈说,“豆干爷爷”的先祖在乾隆年间开始从事卤业产品的研发,就十分注重“特色”要做到与众不同而不能拾人牙慧。因此在制作卤豆干的各道工序要讲究一个“严”字。从大豆的选料到井水的浸泡,手工磨浆等都要讲究精细,一丝不苟。这样制作成的豆干才具有韧性,有嚼头。而接着最关键的工序便是卤制操作,卤制过程渗透了中医保健理念,据说是用配有十几种民间中草药按严格配方熬制的汤汁将豆干浸泡一定时间后再加以五香、食盐、红糖等佐料,经过特殊工艺处理,最后成为大家食而不厌的极品。儿童食用有化积健脾的药用效果,成人食用有健胃助消化的功能。一百多年来修氏豆腐坊的师傅们就是这样秉承祖训,严格把关,终于成就了自己独特的老字号招牌。
  品尝豆干,简直是一番艺术享受,豆干初送至嘴边,一股浓郁的五香味便沁入你的心脾,即刻唤醒你的味觉神经进而拨动你的食欲,大有催人速吞之感觉。再咬上一口,初觉一股咸中带甜的味道弥漫你的舌尖,进而一股略带草药的氛芳并夹带豆类发酵后所固有的自然清香在口腔中久而不散,让你食而回味。正因为如此,一百多年来,汀州府修氏豆腐坊的卤制品产销旺畅,经久不衰。
  如此,卤豆干的纯香浇灌了我的童年,成为我童年情趣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54年(我八岁年纪),因父亲到闽北工作,我亦随父同行,到那里上小学了。至此我告别了每日清晨渴望坐等的“豆干爷爷”,当然从此再也没有听到那悦耳撩人的清晨变奏曲了。品尝卤豆干成为我夙夜渴望的念想,渐渐地成为了故事。斗转星移,时至今日,这个撩人食欲的故事已经传诵了七十个春秋。在这期间,我也多次重访那条小巷,却是面目全非,祖宅已不复存在,青石板路面已被水泥路代替且升高了一米多,两边全是钢筋水泥的楼房。小巷阴暗潮湿,青苔累累。“豆干爷爷”早已作古,那青纯的哨音只能从记忆中去搜寻了。
  我怅然若失,无语,深知那魂牵梦萦的青石板小巷、可亲可敬的“豆干爷爷”、撩人食欲的哨音、以及镌刻在舌尖上的“五香味”,已经荡出我的生活圈,渐行渐远,消失在岁月的印痕中,只留下一窜窜刻骨铭心的记忆。时过境迁,在怅然之后,我又想到了另一个话题,涌动的时代潮流是飞速向前的,作为闽西八大干的这一独特的传统餐饮文化,其继承人一定会与涌动的时代潮流同步,为生存,就一定会走出这条窄窄的小巷,到外界去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去创新,做强自己的卤制作坊业,才能使老祖宗的百年老字号招牌永葆青春,不退色。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土木工程在建筑施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由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业家为了获得更多的效益,往往忽视了对土木工程建设的管理,缺乏对项目的科学合理控制,导致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经济效益非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基于这一现象,本文对我国土木工程施工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期对相应的企业发展有所帮助,并为
期刊
7月,党旗飘飘;  7月,军歌嘹亮;  7月,是一段光辉的历史;  7月,是追逐年华的青春岁月!  7月份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的百岁华诞,在这个激动的日子里,回顾党的历史发展,回忆党的岁月历程。悠悠百载,走过了许多的坎坷和荆棘,品尝了多少的艰苦和磨练,更重要的是记载了多年的沧桑巨变!从国家的破碎政局动荡到祖国统一,从之前的受人压迫到现在的万人尊敬,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国家这些翻天地覆的巨变,都
期刊
摘要:钢琴伴奏在各大专院校、文艺团体、中小学音乐教育以及群众性的文艺活动中已经显示出它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弹好钢琴伴奏对于钢琴专业学习者、演奏者来说意义重大,我们应该自觉地、主动地去练习、研究。本文就钢琴伴奏者的基本素养做一概括性的总结归纳。  关键词:业务素质;心理素质  作者简介:温少华,2006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现任深圳市音乐家协会理事、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音乐舞蹈协会会长、中国音乐学
期刊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现存于山亭的皮影戏  山亭东临沂蒙山脉
期刊
摘要:在进入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后,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实现了新的发展跨越。当代音乐创作中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时代的发展特征,所以要求新时代的音乐艺术创作者,在音乐创作中注重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结合,创作出更多有丰富内涵的音乐作品。下面针对文艺创作的思想、艺术性统一,以及新时代音乐等艺术作品创作中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为新时代音乐创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艺术创作;音乐艺术;艺术性;思想性;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群众文化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广场舞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人们基于群众文化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舞蹈模式。群众通过自身的舞蹈创作,将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以及对如今社会发展的情感都表现出来,成为了我国群众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群众广场舞文化在我国存在的时间较短,但是却有了大量的人群支持。在群众广场舞的创作过程中,辅导工作的人员要对辅导工作进行积极的
期刊
摘要:巴松具有独特的音响效果和音乐表现力,在西洋交响乐中的作用非常大,其在实际的演奏中形成独特的音色,可以带动观众发挥想象力,增强交响乐作品的视觉和听觉表现力,同时对巴松演奏者自身也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巴松在西洋交响乐队中体现出的特征,阐释巴松在交响乐演奏中的作用和地位。  关键词:巴松;音色;交响乐队;表现力  在西洋管弦乐队里面,不同的乐器承担的作用都非常突出,其中有一件乐器得到
期刊
摘要:石涛是清初力主革新的个性派绘画大师,他曾在一段画跋中题写了“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对石涛之后的中国画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在时代的语境转化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解读。解读的焦点集中在对于“笔墨”问题的讨论,每个时代画家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些回答印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反映了整个时代中国画创作的主题。“笔墨当随时代” 对于当下中国画的艺术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其新的解读,对传统的中国画产生了
期刊
摘要:在现今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的经济水平、生活质量不断的提升,人们对于精神层次和文化方面的需求程度日益增长。近些年来,旅游产业的市场规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因此,我国国务院也对此进行了相关的指导与支持。现如今,陕西省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势在必行。本文将对陕西省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及在此过程中政府的责任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政府责任研究  文化产业在当今
期刊
摘要:当代首饰虽然从诞生到现在的发展时间较为短暂,但当代首饰已经跳脱出了传统首饰以服饰、身体装饰或身体装扮的边界,进而向探测首饰的根本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当当代首饰这一领域随着当代艺术的洪流进入中国后,它不可避免的与中国本土性的审美美学发生冲击与交融,从而开拓出了相当广阔且丰厚的灵感土壤,创作出带有强烈的中国哲学美学色彩的作品,大部分作品具有表达“天人合一”这一美学观点的共性,逐步探索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