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叛逆学生,如何实施有效教育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e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学生的叛逆心理越来越明显。在教学管理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不接受老师的教导”、“不听老师的话”,常与老师“顶牛”、“对着干”,有时处理不好甚至严重干扰课堂的教学秩序。有的学生明知自己做错了事,面对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的劝告,无论对错,一概反感、抵触甚至采取过激的言行。这种叛逆心理令一线教学的老师非常头痛,他们越来越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现在的学生为什么越来越难教育。的确,几乎所有的老师慨叹,以前很有效的教育方法似乎在现在这些孩子们的身上失灵了。“现在的孩子难教”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话题。它似乎成为现在学校教学的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解决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师教学情绪和学校教育的质量。面对这种情况,我调查了许多老师和学生,召开了教学骨干教师和部分学生研讨会,并且查阅了很多资料,对学生的这种叛逆心理表现,产生的原因,特点,以及克服发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一)在校内。有的学生认为校规或班规定的太严,例如校园内走一定的路线,体育课活动课统一行动,自习课不准随便说话等,因此对学校和老师的教育不接受,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学校越明令禁止的事,越想尝试。有的学生老师批评的越多,他越出问题。有的学生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而对该学科产生抵触情绪,甚至选择放弃该学科的学习。有的学生因为作业较多而选择了不做作业,哪怕受到老师的批评。有的同学对老师的反复说教不予理解,甚至恶言恶语顶撞老师。有的同学对身边的榜样无端否定,给予排斥和嘲笑。
  (二)在家里。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非常听家长的话,是家长眼里的乖孩子,可到了中学,特别是进入青春期以后,简直象变了一个人,不象自己的孩子似的。甚至有的家长经常和孩子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有个学生还给自己的母亲写了这样一封挑战书,足以代表部分学生对家长的逆反程度,内容如下:妈妈:我感谢你养育了我,但我不是你的财产,更不是你的奴隶,我是一个自由的人。从今天开始,如果你还想要我这个女儿,必须做到如下规定:进我的房间必须敲门;不许动我的书包、抽屉;不许看我的聊天记录、日记;不许强迫我穿你买的超级难看的衣服;不许拦截我的电话;不许当着亲戚朋友的面说我比别的孩子差;允许我每天晚上有1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允许我每周日休息时9点起床;允许我的朋友到家里做客;允许我听孙燕姿、周杰伦的歌;允许我反驳你的意见。如果你做不到其中任何一项,我宁可露宿街头,去做小偷,也要毫不犹豫地离开这个家。
  (三)在社会上,他们有些表现出与在校截然不同的一面,胆小怕事,不愿与外界接触,不想承担责任。有个学生在学校飞扬跋扈,惹事生非,老师头痛学生害怕,但被社会上的人暴力殴打后,他竟然一声不吭,连反抗的想法都没有。事后问他,他说,害怕和老师家长说了,他们再打他,忍一忍就行了。
  二、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叛逆心理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二)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在和睦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通常心理健康,待人礼貌、诚恳。而在严厉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胆小怕事、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弃。可见,家庭的思想倾向、文化素养、人际关系等都对学生心理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生的教育上,家长的观点、态度、方法如果不当,都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心理畸形,导致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障碍。如: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偏执,粗暴专横家庭子女的逃学甚至出走,纵容包办家庭子女的骄横脆弱、自私自利等都属于家庭原因所带来的心理障碍。
  1.传统思想影响着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
  2.家长认识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很多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
  3.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随着中学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因此,作为子女的中学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三)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
  学校教育及教育环境决定着学生的心理发展。通过正确地引导和科学地教育,逐步把学生领入一个充满阳光雨露、健康向上的新天地,这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义务和方向。然而,在实际教育中,有些教师缺乏心理学教育的知识和经验,往往采用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结果学生原有的心理障碍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火上浇油,又产生了新的心理障碍。更有个别教师无视师德、法纪,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这都容易导致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使学生产生叛逆心理。还有些老师不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过于经验主义而不考虑现实社会各种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简单地要求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脱离教育实际,这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 还有的学校只顾抓“升学率”,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难以根除。
  (四)大众媒体不恰当的渲染是导致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一些韩国电影电视片,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耐,鼓吹个人主义。
  三、如何克服叛逆心理
  (一)作为中学生,应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调节自己。
  1.要重视复杂的社会因素带来的影响。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必然会受到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文化、道德、法律等意识形态发展,善恶、美丑、是非、荣辱等观念更新等方面的影响。所以,要克服叛逆心理,不能仅局限在学校这个小天地里,要置身社会,把对自己的思想情操等各方面的修养同社会政治生活、经济文化活动以及社会道德风尚联系起来,以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不致迷失方向。
  2.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升华自我。提倡自我教育,就要学会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经常思考自己,主动设计自己,并自觉能动地以实际行动去努力完善和造就自己,把握自我。要经常提醒自己,虚心接受老师和父母的教育,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
  3.要学会理解他人。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家长、老师以及他人言语行为的真实动机,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是好心,是好意,就不要在乎言语态度如何;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也就不会叛逆了。另外,还要主动与他们接触,向他们请教,这样就多了一份沟通,多了一份理解。
其他文献
支气管哮喘做为呼吸系统的重要疾病之一 ,一直为医学界所关注。不仅WHO制订了全球哮喘诊治创议 ,各国亦制订了各自的诊治指南以防治致死性哮喘。研究不仅关注成人哮喘 ,而且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楼地上101层,高492m,主体结构为钢骨及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建筑物顶部最大风速为26.3m/s。为了减小强风荷载作用时建筑物的晃动幅度,改善风荷载下的舒适
保险竞合应分为广义的保险竞合与狭义的保险竞合,本文采取狭义的保险竞合概念,即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标的、保险事故、保险利益不完全相同的数个保险合同,因承保范围有重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有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有效保障实践教学质量。为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
简笔画,又称简笔图,是指用最简单的线条,在最短的时间内画出对象主要特征的简略图形。它是一种最简易的示意性、说明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带有艺术意味的表现形式。简笔画被应用
东乡县董岭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并结合县城附近地形条件,设17万m3、8万m3调蓄水池各一座,自压配水至管网。简要介绍了调蓄水池工程的设计。
城市道路不良地基的处理与施工质量的控制是道路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参阅大量相关文献与资料,并结合笔者自身的相关工作经验,对城市道路土路基的处理措施展开了探讨。
如今,好家风好家教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好家风好家教已经不是对于个人而言,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以及国家。让孩子以后成为一个适应社会,造福国家的人,好家风好家教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以岭南地区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为例,在“龙”、“狮”这两个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主要从原因分析、具体途径和实施成效三个方面阐述岭南优秀传统文化育人
文章简要介绍了绿创节能环保大厦的设计初衷,重点介绍了绿创大厦的空间构造特点以及其它设计手法,指出了绿创环保节能大厦建成后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