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有味似儿时

来源 :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689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脸爽朗温暖的笑容、招牌式的胡子、一袭麻布长裤和斜襟长褂,你无法将眼前的青灯先生与七年前那个自行车极限运动员攀登88层上海金贸大厦刷新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张金成联系在一起。他是现在的青灯先生,也是过去的张金成。
  灯光照亮了人类的文明史,它的演化记录着每一个民族文明发展的足迹,记述着每一段历史的演进与更迭。青灯先生说你可以从这些古灯身上触摸到先辈留下的无穷智慧。青灯先生,痴灯多年,遂在一天用牛皮纸自制了一盏灯,题为青灯,因此被身边友人叫作青灯先生。凭借早期极限运动员的特殊身份,青灯先生走遍全国各地,寻访古灯。如今已收集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古灯及相关的文史资料达二万余样。
  青灯先生走了一条很长的路。运动出身,且颇有成就,28岁从公众的视线消失,投身到上山下乡的收藏中。运动或收藏,两者外在都在不停的运动状态中,而内必定是静的。做运动员的时候,收灯还只是他的一个爱好。可以深入到偏远地区,在云南沿着南诏大理国的历史痕迹,在民间找到许多珍贵的古物。青灯先生说:“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从来不缺少那些绚烂多姿的文明,然而却有太多辉煌被时间所掩盖。”
  诚意收灯
  古灯的收集颇为冷门。在古时,没有电的时代,特殊的灯是大户人家才有,因此到现在珍藏下来的并不多。青灯先生曾经到大户人家收灯,等到过年期间一遍遍地去拜访人家。跟老先生谈、跟他的兄弟姐妹谈、跟他的子女谈,用诚心将他们打动。
  青灯先生回忆起自己的收藏经历,特别说起2007年的一次收灯,他从一个收藏火柴标的上海人手里发现了一张1924年产的温州光明火柴厂“十文”牌火柴单子。所谓“十文”牌,是指当时十盒火柴绑在一起卖十文钱而得名的。这是温州生产的最早的火柴的一个物证,青灯先生很敏锐地察觉在这张小小的单子上可以看到温州光明的历史。每当有机会去上海,他都会带一些温州特产去看望那位上海老先生,跟他交流自己的一些想法。耗费了三年,终于感动这位收藏家,把自己珍藏的这枚“十文”赠予他。这位上海的收藏家对青灯先生说,这张单子放在你那儿,意义更重大,是个好归宿,我也放心。
  众多的收藏品中,有一对天津羊角灯,青灯先生视为珍品。所谓“羊角灯”,是工匠取上好的羊角将其先截为圆柱状,然后与萝卜丝一起放在水里煮,煮到变软后取出,用擀面棍反复擀,再把纺锤形的楦子塞进去,将其撑大,再放到锅里煮,然后再取出,换大一号的楦子撑,如是反复几次,最后撑出大而鼓、薄而亮的灯罩来。“那灯罩,薄得像玻璃纸一样,而且没有一个接缝!”青灯先生如是赞叹。而眼前这对羊角灯,连底托在内高约六七十厘米,红得有些泛黄的灯罩前后各为“喜”和“寿”字,据说是清代天津庆王府内的东西。青灯先生不无遗憾地说:“作为留存古代灯具的特殊材质,羊角灯存世已经相当少见,易碎,对气温条件的要求严格,因此除去故宫博物院和颐和园内有实物,民间已经难见踪影。如今更找不到会制作的艺人了。”
  点亮古灯
  2008年,青灯先生将“梦想”搬到了温州南白象的一个小院,将几年来收集的古物如蚂蚁搬家一点点地从各地运回到这里。农家小院是一间闹中取静的临湖小筑。青砖黑瓦,宛若世外桃源。临窗可见一片波光粼粼的湖面和远处连绵起伏的青山。入得小院,如入雅舍般的闲适宁静。这里一半被张金成辟为农家小菜馆,一半是古灯小展馆和青灯书屋。张金成在这里一边经营农家菜,一边收集整理古灯,以农家菜馆的收入来供养古灯管理和日常的开支。
  也许骨子里还带着运动员的韧性,青灯先生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做出成绩。五年时间,他已经完成了对古灯系统的研究、整理。从油灯到取火用具、蜡烛再到火油文书……很少有人会如此系统地收集一种东西,这也为他今天之所以能建设藏灯阁做好了最重要的前期准备。青灯先生说,灯,赠予人类光明;人,赋予灯智慧。“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简明发展史。”所以他要去记录、研究、传承下去。2010年,他在大年夜,突然留起了胡子,青灯先生说这是他真正想明白要做主题博物馆的开始,他在试图做一件于他、于温州、于中国都很有意义的一件大事—点亮中国古灯绚烂的人文光辉。
  我们跟随青灯先生来到了他小有名气的青灯书屋。不大的面积,“塞满”了各个年代的灯,你会在这里看到陶瓷、青铜、竹做的灯具,更有银、琉璃、玉等材质制作而成的。这个极具时代特色的地方,其实就是青灯先生的工作房。所有灯具收进来,首先在那个房间进行清理,资料整理,手工记录,再放到库房。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快速流失,给文物收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青灯先生始终坚信实物的保存能够让传统文化更具说服力,对后人有着更为巨大深刻的影响。他感觉自己这一两年的变化很大,“我始终觉得内心有‘我要做这个工作’这种很迫切的想法”。
  青灯先生指着青灯书屋里悬挂着的西洋灯,跟我们谈起它的来历。这是一批来自以色列老先生手里的西洋煤油吊灯,是当年很多驻中国的领事馆里的陈列,这位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多年的以色列老先生在后期到处收集,使得这些老吊灯免于被破坏而得以保存下来。当时青灯先生也是慕名拜访,希望看看这些灯。在随后的几次接触中,老先生认可了青灯先生的用心及专业,因为身体渐渐不好,老先生希望给这批藏品找到好的归属,于是主动联系青灯先生,将手头珍藏的古灯全部赠予了他。
  暗夜里,几点灯火,就是温暖所在。为了打破长夜的幽暗,人类找到了火。由火而熟食,由火而制陶,由火而照明,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个个重要的标志。青灯先生说,通过这些器物,你可以了解到各个时期的变化,就会清楚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这点在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灯具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比如他手上的一款南宋瓷质省油灯。产地是浙江龙泉,这种灯通常称为夹瓷灯或清凉盏。陆游《斋居纪事》云:“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盅最省。蜀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老学庵笔记》又云:“《宋文安公集》中有《省油灯盏诗》,今汉嘉有之,盖夹灯盏也。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 ,每夕一历之。寻常盏为火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烛不然,其省油几半。”青灯先生说:“陆游的文章中给我们提供了两条信息,其一,最晚在唐宋之际,省油灯就已在民间普及;其二,最早的省油灯是四川邛崃窑生产的。早期的省油灯只有壁孔式一种,釉色有青绿色釉、酱褐色釉和酱黑色釉等,以青绿色釉为上品。唐宋以降,省油灯从巴蜀走向全国。”如今,在青灯先生即将开放的藏灯阁中,可以看到许多窑口生产的造型各异的品种。   传承古灯
  “如果我们不去做,以后可能永远就没有了。”青灯先生的话语中微微带着遗憾。从小生活在电灯下的新一代,也许没有机会去清晰了解到人类历史中,曾经有那么漫长的一段时光在追逐光明,根本不知道照明的工具如此丰富。青灯先生说在古代灯具退出历史舞台之后,这些能侥幸留存下来的、曾经照耀古人的器物,就是文明的物证了。
  今年6月开放的温州第一家私人主题博物馆—藏灯阁,将让今人后人从这些千年古灯中,感知中华文化的延续,了解中华文明的进步。青灯先生说自己只是先行迈出一步,是让温州政府看到他的决心和坚持。
  藏灯阁作为第一个灯主题博物馆面积约600平方米,四合院结构,有文物库房,有展示区,有天井院子,作为专题馆而言已经是不小的规模。这里可看到历代颇具代表性的不同材质、不同造型、不同功能、不同寓意的灯具及相关的图文资料。同时更富意义的是这里的一砖一瓦以及造房子的木头都是从城市拆迁运动中“救”下来的。“温州是有东西但不留东西的地方。温州的商业能这样发达,一定是因为它背后依托着的是浓郁的地方文化。”青灯先生说自己热爱这块土地,才会以一己之力坚持在这里建设。开放以来,除了温州本地的人来参观,还有很多国外以及台湾的友人专程赶来观看,这已经达到他想要的目的:让更多人到这里来,当他们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心灵上一定会有巨大的触动并且行动起来,保存我们的传统文化。
  “我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收藏家,我现在更多是在做一种抢救工作,就是哪里即将被破坏,我就在哪里。这个工作一去做,就停不下来。我要做的这些事情,比收藏更重要。”近五年来,几乎每一条老街区的旧城改造,青灯先生都参与了相关的文物抢救工作,收集各种拆迁旧物、记录城市发展的实物和建筑器物。“现在一有拆迁,区里面就会电话通知我,把一些物品抢救下来。”他打算,将这些藏品作为今后五大博物馆的馆藏,作为一个城市的记忆,永远保存下来。以后这里会是一个多主题博物馆组合而成的群落,就像四川的建川博物馆聚落。规划中的五馆一书院,包括灯文化馆、瓯窑文化馆、老行当体验馆、塘河文化馆和石雕馆。眼前的农家小院沿湖的80亩土地今后将变成博物馆主题公园。
  [对话青灯先生]
  给灯找一个归宿
  记者:怎么会从收灯到建主题博物馆?
  青灯先生:也许是受身边友人的影响,尤其是建川博物馆聚落(Jianchuan Museum Cluster)馆长樊建川。曾经跟着他走了很多地方去寻访文物。当系统收集一个东西到一个阶段以后,你就会停下来思考。会希望给它们找到一个归属地。
  记者:从运动员到今天的转变,感触是什么?
  青灯先生:这几年觉得自己老了很多。很辛苦,这种辛苦跟当年做运动员不一样。那时的苦缓过一阵就能回来。现在的辛苦是别人想不到的。现在用十个项目来养这样一个项目,打个比方,必须要有一只手去造血,供血给这里,让这里持续地走下去。这是我人生的另一个梦想,这条路比极限单车运动更寂寞,更艰辛,付出得更多,但是有意义,很值得。
  记者:接下去开的第二个馆是什么样的?
  青灯先生:第二个馆会跟石器有关,大概在下半年开放。会依托藏灯阁四周的绿化,将旧城改造时拆下来的老砖很好地利用起来,用来铺路、建花坛、建走廊。把石器散落在公园里。可以让来到这里的人时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希望在博物馆工作,每天能跟不同的人介绍这里的智慧和历史。
其他文献
陈冠中 作家、文化学者。出版《盛世:中国2013》、《裸命》、《城市九章》、《我们这一代》等诸多作品。  陈冠中的1964年只发生了一件事。1963年,披头士在英国发行第一张唱片,风靡世界。1964年6月8日,披头士第一次到访香港。12岁的陈冠中与大一岁的姐姐、同班同学,去电影院看了不止十次披头士的电影《一夜狂欢》。电影里,四个英国青年将平凡的一天变成独特的一天,由音乐迷恋者跳脱为音乐天才,用摇滚
期刊
林强 台湾演员、音乐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台语摇滚乐专辑《向前走》一曲成名,打破台语歌曲长期以来的悲情曲风。曾参演《南国再见,南国》、《天马茶房》、《 好男好》、《这辈子不欠你》等诸多电影。近年与导演贾樟柯合作密切,担任电影《无用》、《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等电影配乐。由其创作的《千禧曼波》、《南国,再见南国》等多部电影音乐获国内外电影节最佳音乐奖。  即使是钟情艺术电影的文艺青年,也未必能认
期刊
徐峥 上海人,中国著名演员、导演。1994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主演代表作品有《春光灿烂猪八戒》、《李卫当官》、《爱情呼叫转移》、《人在囧途》、《大男当婚》等。导演代表作品《泰囧》。拍摄《春光灿烂猪八戒》时与陶虹喜结良缘。2012年其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刷新了国产电影票房记录,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新的华语片票房冠军。  徐峥的新片《摩登年代》就要上映了。这部和经典默片《摩登时代
期刊
“人生最美好的就是生活。一半是现实,一半是理想。”上班前,黄新发在纸上写下这么一行字,算是给自己新的一天起个头。  现实和理想,完美地穿插在黄新发的生活中。现实生活中,他是中国地产行业的领军人物;而在他充满理想主义的世界里,贴近生活的艺术才是他的最高追求。  左手现实,右手理想。纵使两者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但黄新发将生活和艺术相结合,并寻找到一种使之平衡的“高级”状态—这种高级与物质、金钱无关
期刊
袁娅维在参加2012年“中国好声音”之前,已经是圈内公认的“中国好声音”了—2008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的R&B版就是袁娅维所演绎的;张亚东作品音乐会上与众多大牌歌手同台演唱;张靓颖《日落大道》专辑的Demo也是张亚东邀请袁娅维制作的。不过,当初面对“中国好声音”导演组的邀请,斟酌了四次之后,她才同意参加,也是为数不多在赛后没有签约“中国好声音”的歌手。她说,参加“中国好声音”最主要的目的,
期刊
崔健在生日前两天接受了本刊采访,同样的一件黄色T恤搭配牛仔裤凉拖,分别出现在稍后的海滨生日宴上,以及十余天后与俞心樵、王小帅的闲聊时分。崔健对“穿”不讲究,“让老崔聊时尚,能聊出什么?”在稍后的访谈中他这么自嘲。但眼下,打开随身携带的箱子,崔健变戏法似的拿出七八套叠放整齐的衣服,颇有兴致地搭配起来,积极主动又高效地配合拍摄。  脱去标志性的红五星帽,崔健完成了可能是本刊拍摄经历中最快的一次妆发造型
期刊
曹杰坐在漫咖啡的包间,悠悠抽着烟斗。这个以设计感著称的咖啡馆,是他每周必到几次的“据点”。无论是他脚下的水泥地面,面前的原木长桌,还是身后的皮沙发,粗粝本真的质感都和他下巴上的胡子相得益彰。商海里扑腾一圈,如今曹杰对人生的看法却发生了微妙得变化。他觉得,身边有亲友,内心有自由,才是真的无价宝。  时尚圈新兵  学美术和设计出身的曹杰如今觉得自己眼光有一些,品位有一些,物欲却并不强烈。虽然从清华大学
期刊
“我走在一片占地1万英亩的牧场上。眼前出现了一块倾斜的伤痕。当一条热空气带经过一条冷空气带时,云层开始激烈搅动起来。风剪开凝结的水汽,在激烈的敲打中把它切割、重塑,直到水汽变成旋涡倾斜、升高,化作一条垂直的空气杆。底部,一条阴影带似乎在融化,云脚下,液体在形成旋涡,一股看不见的风招来周围的雨水,直到雨云像一条裙子一样飘浮在空中。顶部,水蒸气变厚成为一个高低不平的穹顶,云帆越升越高,有些像炸弹爆炸,
期刊
徐亚平 “江豚爸爸”、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创始人、会长,同时他也是一名从业近20年的老记者,曾获得100多项新闻奖项;曾被授予湖南省政府一等功荣誉。  “下辈子,你我也许就是那只鸟,那条鱼……震撼的音乐和惊人的场面让我联想到当年希特勒灭绝人性的迫害,同样是生命,是家园!”2013年5月15日,马云回到了新浪微博,这距离他上一条微博已经时隔一年多。回到新浪微博他发的第一条就是一位90后导演乔乔自费拍摄
期刊
郑京和小提琴独奏会  握弓弦的女王  舞台 文|杨小乱 图|本刊资料库  小提琴被称为“乐器皇后”,不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世界上最杰出的小提琴家却清一色的全是男性,直到上世纪70年代,韩裔小提琴家郑京和在古典乐坛展露锋芒,才真正有了第一位杰出的女小提琴家。郑京和成名之后,新一批的女性小提琴家也相继浮出水面,穆特、美岛莉、桑纳伯格、穆洛娃等人陆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与这些人相比,郑京和的琴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