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之所

来源 :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ongxi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最美好的就是生活。一半是现实,一半是理想。”上班前,黄新发在纸上写下这么一行字,算是给自己新的一天起个头。
  现实和理想,完美地穿插在黄新发的生活中。现实生活中,他是中国地产行业的领军人物;而在他充满理想主义的世界里,贴近生活的艺术才是他的最高追求。
  左手现实,右手理想。纵使两者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但黄新发将生活和艺术相结合,并寻找到一种使之平衡的“高级”状态—这种高级与物质、金钱无关,“用近在咫尺的、随手可得的资源,整合出更和谐、更美好的东西来,这个事情就是高级。”
  艺术之外
  打造艺外当代空间时,黄新发尝试着将厚重的历史与前卫的观念融合,将多元的艺术形式和休闲的咖啡文化融合。他说:“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件特别高级的事情。”
  发哥的时间表上似乎没有多少休息的空档。听说我们要来,到了中午时分,发哥从忙碌的工作中脱身,做一个午间的小憩。于是他离开公司,来到一周前刚开业的艺外当代空间。
  说这里是艺术空间,仿佛并不太准确。实际上,艺外是发嫂参与投资的咖啡馆,位置就在被誉为“月光宝盒”的广东省博物馆的二楼平台上。但咖啡文化并不是艺外的唯一主题,与此同时,黄新发赋予了这个空间独特的设计理念。在这里,你能尝到地道而精致的咖啡,还能欣赏到华南地区甚至国内外都堪称最前卫的艺术作品。
  这个念头在黄新发的脑海中构思已久。在欧洲,咖啡馆是产生创意、灵感、理论的圣地。而发哥要做的,就是把这个风潮带入中国,并赋予它新的生命力。巴塞罗那的毕加索咖啡馆(四猫咖啡馆)是他对艺外的想象雏形。“外国游客来到巴塞罗那,一定会去毕加索咖啡馆朝圣,去感受大师的艺术气息。”成名前的毕加索常在此消磨时光。在咖啡馆里,他与许多文化人交流想法、碰撞思维,由此开始了自己的绘画生涯。黄新发轻啜了一口氤氲着白汽的咖啡,“我要做的就是广州的毕加索咖啡馆”。
  在他看来,这里是文化理想之所在,同时也是一个资源和能量的转换站。咖啡馆开业那天,许多各行业的社会名流、成功人士和达人朋友汇聚一堂,见证了一个跨界空间的起点,同时也印证了发哥对艺外的构想。“我想创造一个所在,让知性青年、文艺青年和时尚达人,找到独一无二的地方,坐下来交换他们的思想和能量。”黄新发说。
  就像一条时光隧道,艺外成为了连接广东省博物馆与外界的过渡空间。一边是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文化古董,一边则是现代摩登的猎德大桥、广州塔和海心沙。这种设计正是黄新发想要的对比,“它既能解决博物馆几千年文化的厚重,又不会与时代的步伐脱节。艺外实现了博物馆与当下的对接,让博物馆的文化能够真正地走近生活。”
  博物馆大堂的一端,能找到通向咖啡馆的入口。这扇有些神秘的门一旦打开,人们便从博物馆的旧时风物中,来到另一个艺术世界。门口的屏风前陈列着三张太师椅,椅上放置着三套各有特色的古时将士服装。穿过屏风,更多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伴随着咖啡的浓浓香气,雕塑、油画错落有致地环绕着整个空间。就连咖啡店洗手间的指示,也是一幅描绘白色抽水马桶的油画。
  像一个从历史到现代,再到未来的递进序列,咖啡馆被分成三个空间。与博物馆接壤的是黄新发为客人打造的私人空间,这里只有几盏吊灯发出淡黄色的光线,有一种隐秘感。中间还有一张长桌,容得下十多人。曾经有很多朋友带着自己的员工,在这里做沙龙,一边喝咖啡,一边用投影仪讲解,打破了平日里会议室的拘谨。穿过这个空间,便是咖啡馆的半开放领域。光线逐渐变得明亮,空间也更加开阔。阳光从落地窗照射进来,人们便在这阳光下与朋友们聚会聊天。沿着天花板看过去,发现墙面那头正巧是博物馆三楼的走廊,中间隔着一道透明的落地玻璃窗。在博物馆参观的人们走累了,便靠窗坐下。本是无心之举,一个个彩色的背影却成了咖啡店客人们的一道风景。这也应了黄新发所说的,“人是人的风景。没有了人,城市再美也只是一个空壳。”
  咖啡馆的另一个门口则直接通向了一片绿地。远方的蔚蓝天空下,还能清晰看见猎德大桥、广州塔和海心沙。许多客人喜欢这块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地方,黄新发也经常坐在这个“花园”里,喝着咖啡,享受着眼前的美好风景。“坐在这里能看到大剧院,看到亚运会的主场,看到小蛮腰……夜空下所有灯光在流转,就像一个流动的艺术品。”
  人们在这里找到了另一种走近艺术的方式—不用去到美术馆,就能和最好的艺术作品邂逅。发哥将广州美术学院引入进来,并将学院最棒的师生的作品带到这里,实现了艺术和商业更完美的结合。艺术之外的意外,来自这一次广州美术学院设在艺外的基地。布展时,黄新发和策展人就展览的方式发生了冲突。策展人认为,艺术是最高的,必须处于神坛之上,供世人仰望。但发哥执意要将这些艺术品陈设在咖啡馆里里外外不经意的休闲空间之中,甚至融于咖啡馆里头。“在这里,所有的东西必须为人服务,为生活服务。生活才是最高的艺术。假如艺术跟我的生活毫无关系,那它就一文不值。”
  最后,黄新发说服了策展人,而坚持的效果显然让人惊喜—所有参展的艺术作品,散落在艺外周边的每一个角落。门口的绿荫中掩映着钢制的盆景,水泥地上的雕塑让人忍不住走近细看,咖啡座旁的角落里挂着梦魇的人像,油画更是布满了咖啡馆的每一面墙……时间与空间的交错,让整个展览生动起来,仿佛突然走近人们,与咖啡馆里的生活气息融合出一种意外却和谐的美。“将美学融入生活,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才是价值的核心。”黄新发说。
  出世之家
  从艺外咖啡到黄新发的家,只有短短五分钟的路程。但这个家却与艺外的设计风格迥然不同。艺外所呈现的是最前卫的艺术,而黄新发的家所展现的,则是一种脱离尘世的清幽与雅致。
  发哥最早对家的回忆始于婺源。油菜花遍地的农村,便是他眼中世界的雏形。由于农村条件较差,发哥幼年的成长相对单纯,没有玩具可玩,没有书籍可读,于是便漫山遍野地疯跑。“父母在田里干活,我就坐在铺上稻草的田埂边,天晴就和地上的蚂蚁玩,下雨了就用稻草往身上盖一盖。”他以最原始、最接近自然的方式成长着,直到走出了大山,他才看见了外面的世界。   繁华的都市让他对世界有了另一个认识。始终没有改变的是他对于家的定义—家不是简单的一所房子,而是有家人、有亲情、有温暖的地方。“家给你一个休闲、放松的空间,让你在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喘息,这里会有亲人,用他们的爱去抚慰你疲惫的身躯或内心。”
  实际上,黄新发有两个居所。一个是他与家人生活的地方,老婆孩子和老人家都住在里头,热热闹闹,充满人气,是一个“出世”的家。兴许是家乡的开阔天地给黄新发灵感,家里的设计结合了麻、绳、竹、木、石等元素,用最接近自然生态的方式,营造出一个生态、和谐的环境。
  而离艺外近的这个家,则更多的属于发哥个人的天地。平日里,他在这里看书作画、喝茶弹琴,也在这里和好友相聚聊天,过着“出世”的生活。和艺外一样,艺术的气息也笼罩着黄新发的这个私人空间。一扇大门,便隔绝了都市里的繁杂声响,古色古香的居所就在眼前铺开。进门的玄关处,挂着黄新发自己创作的小画。画的是几缕竹叶和枝头小鸟,寥寥几笔便勾勒出轻逸生动的场景。玄关背后的镂空木格栅屏,则将这个家的古朴雅致演绎得淋漓尽致。
  进入大厅,一个长长的博古架映入眼帘,上面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茶具,如同一个小型博物馆。“这里每一样东西都很有内容。”谈起他的茶具,黄新发眉飞色舞,如数家珍般——向我们介绍起来:“这是韩国大艺术家设计的斗笠杯;这是烧水用的清代铁壶;这是日本买回来的银壶……”不像其他收藏家,喜欢把自己的宝贝“供起来”观赏。黄新发收藏多年的茶具,每一套他都会拿来使用。“一切都应用于生活。”每当有客人到来,黄新发便会根据客人的个性,决定泡什么样的茶,使用什么样的茶具。
  书房没有刻意收拾,书架上的书却都陈列得很有章法,书桌上除了笔墨,还堆放着许多和书画、拍卖相关的图册;琴室里倒是清雅幽静,观音像立于榻榻米的中央,古琴就端放于前,阳光从一侧的窗边漏进来,正好将琴弦照得发亮,黄新发跟着岭南古琴大师谢导秀学了十年古琴,如今只要有闲暇,他定会抚琴溯古,来上一曲;画室里随处可见黄新发收藏的艺术品,一个清朝的牌匾挂在画室正中的墙上,装裱好的古书画就倚在柜子旁,几幅当代油画就放在地面上,用以保护的塑封还未拆开。有趣的是,阳台上还有一个小型的鱼池。应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句话,游弋的锦鲤、飘逸的水草、清雅的假山,一样也不少。
  黄新发注重生活细节,“因为这些都会让你愉悦”。画台、书桌、琴室、茶台、鱼池,这几样东西都是他认定的几项基本生活配备。前段时间,黄新发得了胃病,索性把烟戒了。在那之前,无论他走到哪儿,都得随身带着烟斗—他家里有一只大柜子,专门装他从不同国家收回来的上百只烟斗。
  对黄新发而言,理想的家就是一个让人能彻底放松的地方。他说,自己现在就住在理想的家里。“要是家人外出,我自己一个人也能在这里待上一个月。琴棋书画诗酒茶,可以陪伴我的东西太多了。我能喂喂鱼,修剪花园,打理一下花草树木,生活很丰富,一点也不感觉寂寞。”话语间,黄新发已经泡好了一壶新茶。他打开音响,里头传出一阵淅淅沥沥的雨声。那是他玩发烧碟的好友,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用专业器材在大山上录制的—时间仿佛被凝固在这一番山野之音中。先是小雨淅沥,然后是狂风大作,接着是大雨倾盆,继而雨过天晴,再到鸟语花香……他啜了一口手中的功夫茶,眯着眼睛,细细地听了起来。
其他文献
近20年来,左右之争是撕扯、分裂中国思想界的绝对主题。有意思的是,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论争中,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总给人自由主义常识宣讲员的印象,新左派却是才子辈出,激情四溢。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自由主义在中国是否水土不服?抑或是需要面对更多应然和实然的矛盾?需要具有穿越不同历史阶段的能力?本期观念沙龙对话的高全喜教授,作为自由主义者的代表人物,或许正是谈论上述话题的理想对象。  徐友渔说,传统的自由主
期刊
不是澳门醉了,是我在澳门天天喝醉。不是喝白酒醉了,是喝红酒醉了。白酒是烈酒,喝者知道香,不喝者特别是女人觉着臭。文明女人尤其觉着臭,文明女人中的精英更是觉着白酒臭上加臭。可是,臭男人喜欢喝白酒,不以为臭,反以为香,更加证明了男人有太多的弱点,与女人来自不同的星球,不是同一种动物。  红酒不一样,男人喜欢,女人更喜欢。他们来自不同的星球,却在法国波尔多的葡萄园里相聚,沟通,成欢,最后变成同一种动物。
期刊
30年来,中国在经济上的成功,无形膨胀了民族的自信,但对由此而带来的问题,整个社会没有做好应对之策,集中表现在民众对于“成功”以及“成功学”的误会。严格意思上而言,无所谓“成功学”,这是一种对成功的认识态度与成功的方法论的偷懒说法。  财富赋予“成功者”消费的自由,以及对物质消费带来的“被保护感、安全感和舒适感”毒品般的快感依赖,并一厢情愿地将其假设成自身价值的实现和社会存在感的夯实。  “成功”
期刊
和唐骏、陈光标聊天时,张斌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标准表情,他谦恭地听着,不时竖起大拇指。  这个自称被竞争对手砍过,留下8个刀疤的培训界大佬,如今在上海滩风头日盛。他执掌的胜者集团,源于2003年6月28日,山东青岛的一个53平米的办公室。由早期的影楼经营和培训,到如今面向企业,推出“总裁领导力课程”,胜者集团的培训业务让众多中小企业家趋之若鹜。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张斌喜欢用这句话来诠释自己的公
期刊
“是我的粉丝,请举手,到南京,我请粉丝吃饭。” 在上海浦东源深体育中心,来自全国的近一万名观众,举起手臂的森林,响应陈光标的呼喊。 6月28日晚,在一家企业的十周年庆典上,陈光标以唱歌入场,间隙与台下企业家熟练地互动。这场持续三天的庆典,前后邀请到了“打工皇帝”唐骏、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和皇明太阳能创始人黄鸣等行业大佬。“正面、利他、永不言弃”的所谓胜者精神,被这些明星企业家以歌唱、魔术、故事等方
期刊
杨奎松 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革命史研究室主任,主要学术专长是中共党史、中外关系史,现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1927-1937)》(第八卷)、《西安事变新探》、《失去的机会》、《中间地带的革命》、《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等。  杨奎松是“小圈子”里的名人。这个所谓的“小圈子”,一是指国内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学术圈,二是指历史尤其是
期刊
次日便从台北飞抵北京的林义杰,临出发前,透过助理同我们核实采访细节。“采访的时间可能有点晚,晚上你们没有问题吧?”助理Davin问道。我们当然没有问题。很好,Davin表示,因为当天林义杰预计接受四家媒体的采访,而距离他下飞机不过几个小时。  也许你会诧异林义杰的行程安排的强度,但是当你了解到,面前这位肤色黝黑、肌肉结实而个头不高的男子是一位极限马拉松选手时,一切都变得合理起来。他擅长的不正是将常
期刊
陈冠中 作家、文化学者。出版《盛世:中国2013》、《裸命》、《城市九章》、《我们这一代》等诸多作品。  陈冠中的1964年只发生了一件事。1963年,披头士在英国发行第一张唱片,风靡世界。1964年6月8日,披头士第一次到访香港。12岁的陈冠中与大一岁的姐姐、同班同学,去电影院看了不止十次披头士的电影《一夜狂欢》。电影里,四个英国青年将平凡的一天变成独特的一天,由音乐迷恋者跳脱为音乐天才,用摇滚
期刊
林强 台湾演员、音乐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台语摇滚乐专辑《向前走》一曲成名,打破台语歌曲长期以来的悲情曲风。曾参演《南国再见,南国》、《天马茶房》、《 好男好》、《这辈子不欠你》等诸多电影。近年与导演贾樟柯合作密切,担任电影《无用》、《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等电影配乐。由其创作的《千禧曼波》、《南国,再见南国》等多部电影音乐获国内外电影节最佳音乐奖。  即使是钟情艺术电影的文艺青年,也未必能认
期刊
徐峥 上海人,中国著名演员、导演。1994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主演代表作品有《春光灿烂猪八戒》、《李卫当官》、《爱情呼叫转移》、《人在囧途》、《大男当婚》等。导演代表作品《泰囧》。拍摄《春光灿烂猪八戒》时与陶虹喜结良缘。2012年其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刷新了国产电影票房记录,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新的华语片票房冠军。  徐峥的新片《摩登年代》就要上映了。这部和经典默片《摩登时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