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普通小學开展的业余训练,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抓好业余训练,是提高学校运动技术水平、推动学校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的有效途径。但种种原因阻碍着学校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运动损伤则是阻碍小学田径业余训练的原因之一。本文针对小学田径业余训练损伤的原因、部位、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总结和分析,为今后小学田径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韩愈小学六年级部分学生,共计108人,男生58人,女生46人。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搜集阅读现有文献资料15篇,进行比较分析来做初步探讨。(2)访问法:就此问题访问专家一名,运动骨科医生3名。(3)问卷法: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04份,回收率为93.6%,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三、分析并讨论
表一 损伤原因统计
■
从表一可以看出,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准备活动不足占22.1%,组织不当的意外损伤占5.8%,局部负担量过重占32.7%,技术错误引起损伤占7.7%,场地器材不良占24%,心理状态不良占7.7%。
1.局部负担过重的原因。(1)过分突出专项训练,训练内容单一,使身体相应部分负担过大引起损伤。(2)运动量过大或超过当日身体的耐受力,尤其是伤后、病后身体机能状态较差,进行大量运动训练。(3)身体素质不全面,在身体素质薄弱环节,易出现损伤。小学业余训练,队员几乎全是十一二岁,他们在骨骼、肌肉、神经等许多方面和成人不一样,他们骨组织中水分多占50%,骨不坚固,易变形;骨骼生长快,有弹性,但很脆,肌纤维较细,收缩机弱,易疲劳,肌肉发展不平均,如果这时大运动量,大强度,长时间练习,易造成肌肉拉伤、骨折、肌腱损伤等。
2.场地器材不良的原因。比如跑道不平、上坡下坡、水泥地等都很容易造成局部损伤。准备活动不足,身体各部分机能还未进入工作状态,也很容易造成局部损伤。另外,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急于投入练习,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表一中看出,小学生业余训练损伤主要由于小学生生理特征和场地器材所决定的。那么在小学生业余田径训练中,各个项目的运动损伤情况又怎样呢·我们通过下表可以看出:
表二 损伤项目统计
■
由表二可以看出,在小学生业余训练损伤中,跳跃项目损伤最常见,占总损伤的33.6%,其次短跑占29.8%,投掷占21.1%。
1.跳跃项目受伤最多的原因。(1)下肢力量不够。跳跃项目下肢承受负荷最大,如体重40至50公斤的跳远运动员一般在起跳瞬间担负360至450公斤的重量。所以,如果下肢肌肉力量不足或天气寒冷,准备活动不充分时都易造成下肢肌肉和关节的损伤。(2)空中技术错误。跳跃腾空后,人体失去平衡,着地时,人体没有按照技术的要求(用相应的部位着地,而用身体其它部位着地,或落在沙坑和海绵垫以外)而导致损伤发生。(3)精神疲劳。跳跃项目的训练,往往需要运动员集中精力,反复进行快速的助跑和准确地踏跳,所以,体能和精力消耗大,易产生疲劳,使动作失调受伤。此外,场地器材原因,也是造成损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2.短跑在田径运动损伤中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1)终点冲刺跑错误。就是在冲刺时,身体过分前移推动平衡而摔倒,造成损伤。(2)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和无氧代谢能力差,运动时血糖易下降,肺活量小,呼吸频率快,心肺功能差。进行短跑时,大脑易缺血,而产生眩晕,运动失调,变形而跌倒,出现损伤。(3)下肢力量不足,主要是大腿后侧肌群较弱,是易拉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如跑道不平、过硬,易造成踝关节损伤和跌伤等。
投掷项目的损伤仅次于短跑,占受伤总数的21.1%,投掷项目以投掷铅球损伤为主。由于器材本身特点,对运动员要求很高,运动员需具备很好的爆发力,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运动员受伤的主要部位在肩、肘、腰、踝处,肘关节损伤的原因是最后用力过程的损伤、手臂动作不正确造成的,即肩上投铅球时在肩外、肩下,使肌肉无法承受大负荷而造成损伤。
表三 损伤部位统计
■
从统计中看出,田径运动损伤,下肢比例较重,占72.1%,其中踝、膝及大腿后侧损伤较常见;上肢损伤居第二,占18.3%,主要是肩、肘关节损伤;最少是躯干,占9.6%,最多的是踝关节受伤占32.7%。
1.踝关节损伤原因。主要由于踝关节特殊的解剖结构特点造成的。足有28块骨头,26个关节及许多韧带、肌腱构成,同时,足的屈肌力量比伸肌长,外踝比内踝高,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强,内翻比外翻容易,而且活动幅度大,所以踝关节容易损伤。
2.大腿后侧肌肉损伤多为拉伤的原因。(1)解剖结构特点,肌肉形状为扁细长型,收缩力差。(2)肌肉柔韧性差,运动时易拉伤。
四、结论
1.小学田径业余训练损伤原因。(1)过分突出专项训练,内容单一,导致身体相应部分负担过大而引起损伤。(2)场地器材不良,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错误或心理状态不好,都易造成局部损伤。
2.造成损伤项目、部位分析。(1)造成损伤项目比例统计为:跳跃项目占33.6%,短跑项目占29.8%,投掷铅球项目占21.1%,中长跑项目占15.3%。(2)造成损伤的部位统计为:下肢占72.1%,以膝踝关节为主,上肢占18.3%,以肩肘关节为主,最少为躯干占9.6%,最多见损伤为踝关节损伤占32.7%。(3)造成踝、大腿后侧肌群损伤是特殊的解剖结构特点。
3.预防损伤出现的方法。合理地、科学地、系统地、完整地训练可以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成绩。相反,违背了客观规律,就会造成伤害事故,不仅提高不了运动成绩,还会使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4.建议。(1)充分完善小学训练管理体系,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训练,防止负荷过重。(2)在学习动作技术时,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动作,控制负荷量和强度大小,防止技术错误而造成损伤。(3)克服畏惧心理,使学生树立信心,防止损伤出现。
普通小學开展的业余训练,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抓好业余训练,是提高学校运动技术水平、推动学校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的有效途径。但种种原因阻碍着学校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运动损伤则是阻碍小学田径业余训练的原因之一。本文针对小学田径业余训练损伤的原因、部位、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总结和分析,为今后小学田径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韩愈小学六年级部分学生,共计108人,男生58人,女生46人。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搜集阅读现有文献资料15篇,进行比较分析来做初步探讨。(2)访问法:就此问题访问专家一名,运动骨科医生3名。(3)问卷法: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04份,回收率为93.6%,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三、分析并讨论
表一 损伤原因统计
■
从表一可以看出,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准备活动不足占22.1%,组织不当的意外损伤占5.8%,局部负担量过重占32.7%,技术错误引起损伤占7.7%,场地器材不良占24%,心理状态不良占7.7%。
1.局部负担过重的原因。(1)过分突出专项训练,训练内容单一,使身体相应部分负担过大引起损伤。(2)运动量过大或超过当日身体的耐受力,尤其是伤后、病后身体机能状态较差,进行大量运动训练。(3)身体素质不全面,在身体素质薄弱环节,易出现损伤。小学业余训练,队员几乎全是十一二岁,他们在骨骼、肌肉、神经等许多方面和成人不一样,他们骨组织中水分多占50%,骨不坚固,易变形;骨骼生长快,有弹性,但很脆,肌纤维较细,收缩机弱,易疲劳,肌肉发展不平均,如果这时大运动量,大强度,长时间练习,易造成肌肉拉伤、骨折、肌腱损伤等。
2.场地器材不良的原因。比如跑道不平、上坡下坡、水泥地等都很容易造成局部损伤。准备活动不足,身体各部分机能还未进入工作状态,也很容易造成局部损伤。另外,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急于投入练习,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表一中看出,小学生业余训练损伤主要由于小学生生理特征和场地器材所决定的。那么在小学生业余田径训练中,各个项目的运动损伤情况又怎样呢·我们通过下表可以看出:
表二 损伤项目统计
■
由表二可以看出,在小学生业余训练损伤中,跳跃项目损伤最常见,占总损伤的33.6%,其次短跑占29.8%,投掷占21.1%。
1.跳跃项目受伤最多的原因。(1)下肢力量不够。跳跃项目下肢承受负荷最大,如体重40至50公斤的跳远运动员一般在起跳瞬间担负360至450公斤的重量。所以,如果下肢肌肉力量不足或天气寒冷,准备活动不充分时都易造成下肢肌肉和关节的损伤。(2)空中技术错误。跳跃腾空后,人体失去平衡,着地时,人体没有按照技术的要求(用相应的部位着地,而用身体其它部位着地,或落在沙坑和海绵垫以外)而导致损伤发生。(3)精神疲劳。跳跃项目的训练,往往需要运动员集中精力,反复进行快速的助跑和准确地踏跳,所以,体能和精力消耗大,易产生疲劳,使动作失调受伤。此外,场地器材原因,也是造成损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2.短跑在田径运动损伤中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1)终点冲刺跑错误。就是在冲刺时,身体过分前移推动平衡而摔倒,造成损伤。(2)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和无氧代谢能力差,运动时血糖易下降,肺活量小,呼吸频率快,心肺功能差。进行短跑时,大脑易缺血,而产生眩晕,运动失调,变形而跌倒,出现损伤。(3)下肢力量不足,主要是大腿后侧肌群较弱,是易拉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如跑道不平、过硬,易造成踝关节损伤和跌伤等。
投掷项目的损伤仅次于短跑,占受伤总数的21.1%,投掷项目以投掷铅球损伤为主。由于器材本身特点,对运动员要求很高,运动员需具备很好的爆发力,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运动员受伤的主要部位在肩、肘、腰、踝处,肘关节损伤的原因是最后用力过程的损伤、手臂动作不正确造成的,即肩上投铅球时在肩外、肩下,使肌肉无法承受大负荷而造成损伤。
表三 损伤部位统计
■
从统计中看出,田径运动损伤,下肢比例较重,占72.1%,其中踝、膝及大腿后侧损伤较常见;上肢损伤居第二,占18.3%,主要是肩、肘关节损伤;最少是躯干,占9.6%,最多的是踝关节受伤占32.7%。
1.踝关节损伤原因。主要由于踝关节特殊的解剖结构特点造成的。足有28块骨头,26个关节及许多韧带、肌腱构成,同时,足的屈肌力量比伸肌长,外踝比内踝高,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强,内翻比外翻容易,而且活动幅度大,所以踝关节容易损伤。
2.大腿后侧肌肉损伤多为拉伤的原因。(1)解剖结构特点,肌肉形状为扁细长型,收缩力差。(2)肌肉柔韧性差,运动时易拉伤。
四、结论
1.小学田径业余训练损伤原因。(1)过分突出专项训练,内容单一,导致身体相应部分负担过大而引起损伤。(2)场地器材不良,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错误或心理状态不好,都易造成局部损伤。
2.造成损伤项目、部位分析。(1)造成损伤项目比例统计为:跳跃项目占33.6%,短跑项目占29.8%,投掷铅球项目占21.1%,中长跑项目占15.3%。(2)造成损伤的部位统计为:下肢占72.1%,以膝踝关节为主,上肢占18.3%,以肩肘关节为主,最少为躯干占9.6%,最多见损伤为踝关节损伤占32.7%。(3)造成踝、大腿后侧肌群损伤是特殊的解剖结构特点。
3.预防损伤出现的方法。合理地、科学地、系统地、完整地训练可以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成绩。相反,违背了客观规律,就会造成伤害事故,不仅提高不了运动成绩,还会使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4.建议。(1)充分完善小学训练管理体系,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训练,防止负荷过重。(2)在学习动作技术时,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动作,控制负荷量和强度大小,防止技术错误而造成损伤。(3)克服畏惧心理,使学生树立信心,防止损伤出现。